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质学   102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4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古生教授学会微体古生物学分会举行代表大会和学术年会中国古竽物学会微体古物学分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分暨第六次不术年会于1996年1月24日到30日在福州市召开。来自全国地质、石油、煤炭的和产、科研和大学的100多位代表参加了这次大会和学术研讨。大会共...  相似文献   
2.
彭翼  万守全 《华北地质》2002,(4):174-178
桐柏地区银多金属矿形成于北秦岭造山带燕山晚期伸展构造环境下前陆盆地发生阶段.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层建造.赋矿构造为层间剥离断层及顺层正断层.燕山晚期花岗岩、花岗斑岩为成矿的热动力条件,并提供了部分成矿物质.矿床具一般热液矿床的特点,形成于天水一岩浆循环系统.  相似文献   
3.
滇黔桂微细浸染型金矿铅同位素组成及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滇黔桂微细浸染型金矿铅同位素组成及应用*刘显凡刘家军朱赖民(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阳550002)卢秋霞(成都理工学院,成都610059)关键词微细浸染型金矿铅同位素组成矿质来源上地幔分异混染滇黔桂1矿床地质背景研究区位于扬子地台西南缘与华南加...  相似文献   
4.
扬子克拉通周边及其隆起边缘的铅锌矿床   总被引:30,自引:7,他引:3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扬子准地台为大型克拉通碳酸盐发育的地区,从震旦系到中三叠统为典型盖层沉积,其中许多地层中不乏碳酸盐沉积。新中国建国以来,在其周边及其隆起边缘的碳酸盐地层中,陆续发现了许多层控铅锌矿床。近几年来,随着地质大调查的开展,又发现一批很有希望的铅锌矿化集中区。笔者总结了这些铅锌矿床的地质特征,并将这些矿床与国外的MVT矿床进行对比,探讨它们的矿质来源、成矿溶液、成矿机制和成矿控制因素等。  相似文献   
5.
低山头一带花岗岩体归属东昆仑弧盆系北昆仑岩浆弧带,位于东昆仑成矿带伯喀里克—香日德成矿亚带东昆仑造山带中段,岩石类型主要为石英闪长岩、正长花岗岩及二长花岗岩。为了加强该地区花岗岩体岩石地球化学与成岩成矿背景探讨,对花岗岩体开展了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及矿质元素研究。主量元素组成上,石英闪长岩具中硅(57.64%和58.47%)、富钠(Na2O/K2O均为2.57)特点,正长花岗岩具高硅(75.45%~75.99%)、富钾(Na2O/K2O为0.74~0.94)特点,二长花岗岩具高硅(66.80%~73.45%)、富钠(Na2O/K2O为1.50~2.13)特点;花岗岩体铝饱和指数A/CNK<1,为准铝质岩浆岩;碱饱和指数NK/A集中在0.26~0.69之间,属钙碱性岩石;里特曼组合指数σ43在1.18~2.31之间,属钙碱性类型。花岗岩体轻稀土元素相对重稀土元素富集,岩浆分异特征明显,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富集Rb、K、Ba、Th、Sr、Nd,仅正长花岗岩Sr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富集Zr、Hf、Ce,而Nb、P、Ti明显亏损,源区物质为壳幔混合物质,属挤压应力环境中同碰撞I型花岗岩。在岩体实测剖面中获得11种元素分析数据,与青海全省、东昆仑成矿带及其亚成矿带平均元素丰度值进行对比,初步划分不同岩性、不同类型、不同时代花岗岩,以及富集的含矿元素为Au、Zn、Y、Pb等。与区域有成矿事实且为I型花岗岩成因进行对比,认为研究区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6.
7.
8.
扼要介绍了川西炉霍裂谷微细浸染型金矿的地质特征, 通过地层和岩石中元素丰度特征,稀土元素、同位素、微量金的可化性实验等系统分析, 提出炉霍裂谷微细浸染型金矿的成矿物质来自三叠纪地层中的细碎屑质浊积岩建造和裂谷海底火山作用提供的深源物质。并讨论了矿质初始富集的机制。  相似文献   
9.
第三纪富金斑岩型铜矿床主要发育于板块汇聚边缘与俯冲作用相关的火山-岩浆弧以及陆缘弧中,而大多数较古老的富金斑岩型铜矿床则主要发育于向大陆边缘增生的岛弧环境中.含矿斑岩的岩性变化范围从低钾钙碱性闪长岩、石英闪长岩和英云闪长岩到高钾钙碱性石英二长岩到碱性的二长岩及正长岩,通常侵位于地壳浅部l~2km处,与同期的火山岩密切共生,并常见热液爆破角砾岩.其围岩蚀变从早到晚依次可分为Ca-Na硅酸盐蚀变、K硅酸盐蚀变、中级泥质蚀变、绢云母化、高级泥质蚀变,而浅部的高级泥质蚀变可以与早期K硅酸盐蚀变同期形成.Cu、Au矿化主要发育在K硅酸盐蚀变带中,矿化与A型脉密切相关,贫钼而富铂族元素.控制富金斑岩型铜矿床形成的几个关键过程包括:(1)源区有大量的Cu、Au等成矿元素;(2)能使Cu、Au等成矿物质有效进入岩浆熔体的机制;(3)合成矿元素的岩浆熔体在从地幔上升到地壳高侵位而形成斑岩体的过程中没有Cu、Au等成矿物质损失;(4)在岩浆上升演化过程中,岩浆挥发份能有效的逸出,并且逸出的时间越早,对成矿越有利;(5)Cu、Au等成矿元素能有效进入岩浆挥发份;(6)在成矿斑岩体上部发育有利的相对封闭机制,阻止岩浆挥发份的逃逸;(7)含Cu、Au成矿流体的有效沉淀机制;(8)具有一个地壳上部的岩浆房,能够不断提供成矿物质和驱动热液循环的热能.要形成大型矿床一般需要多期岩浆脉动侵位与多期矿化热液蚀变事件的叠加.现多倾向认为交代的地幔楔可能是其主要物质来源.而有利于富金斑岩型铜矿床形成的岩浆有钾质钙碱性岩浆、埃达克质岩浆、碱性弧岩浆.俯冲板片脱水形成的流体或者熔融产生熔体提供了上覆地幔楔熔融的高氧逸度条件,这种高氧逸度特征是地幔源区Cu、Au成矿元素能否进入岩浆熔体的重要条件之一.最近研究表明流体的冷却可能是Cu、Au沉淀成矿最主要的因素.本文扼要介绍了富金斑岩型铜矿的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其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In karst regions,the spatial heterogeneity of soil mineral oxides and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is still not clear.We investigated the spatial heterogeneity of SiO2,Al2O3,Fe2O3,CaO,MgO,P2O5,K2O,and MnO contents in the soils of slope land,plantation forest,secondary forest,and primary forest,as well as their relationships with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in a karst region of Southwest China.Geostatistics,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and canonical correlation analysis(CCA)were applied to analyze the field data.The results show that SiO2was the predominant mineral in the soils(45.02%–67.33%),followed by Al2O3and Fe2O3.Most soil mineral oxide components had a strong spatial dependence,except for CaO,MgO,and P2O5in the plantation forest,MgO and P2O5in the secondary forest,and CaO in the slope land.Dimensionality reduction in PCA was not appropriate due to the strong spatial heterogeneity in the ecosystems.Soil mineral oxide components,the main factors in all ecosystems,had greater influences on vegetation than those of conventional soil properties.There were close relationships between soil mineral oxide components and vegetation,topography,and conventional soil properties.Mineral oxide components affected species diversity,organic matter and nitrogen leve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