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5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96篇
海洋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末次间冰期兰州黄土记录中的粘土矿物及其环境意义探讨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本文研究了末次间冰肮分辨率兰州黄土(S1)21个样口的粘土矿物,并与现代尘暴沉积物作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S1三个古土壤导春间所夹两个黄土层中的粘土矿物组合特征基本一致,以伊利石为主,其次为绿泥石和高岭石及少量伊/蒙间层矿物。粘土矿物的形成以碎屑成因为主,其一在剖面上的变化具有批示气候变化的意义。古土壤层中伊利石结晶度较黄土层中低,反映在气候温暖潮湿的条件下粘土矿物受到了不同和蔼的改造。粘土矿物总  相似文献   
2.
中国软玉产地众多,但不同地区所产软玉的质量和价格却存在较大的差异。以OXRD、SEM等先进测试仪器,对新疆和田、青海格尔木以及江苏溧阳三个国内主要软玉矿区的软玉样品进行了结晶度分析和微观形貌的观察,发现其微观结构不同是造成各地软玉质量存在差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江西银山多金属矿床的热液蚀变粘土矿物主要由伊利石组成,伊利石主要由流体作用过程中长石的伊利石化形成,其结晶度与成矿流体作用密切相关.银山第1期铅锌银成矿作用,水/岩比相对较低,成矿流体以孔隙渗透为主,溶质迁移慢,形成含有少量膨胀层的伊利石;第2期铜金成矿作用,水/岩比相对较高,流体的运移方式以通道式或裂隙式为主,溶质迁移的速度快,形成不含膨胀层的伊利石.研究表明成矿作用过程中的伊利石化主要与铅锌银矿化有关,而绿泥石化与铜金矿化有关.  相似文献   
4.
季峻峰  陈骏  王洪涛 《地质论评》1997,43(2):181-185
伊利石是我国黄土和古土壤中最主要的粘土矿物。本文选择陕西洛川黄土-古土壤国际典型剖面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伊利石的结晶度(Kubler指数)、Srodon峰强比值(Ir)和2M_1多型含量,发现黄土物质的起源与中高温(>280℃)地质环境有关;黄土样品中伊利石结晶度值为0.25°2θ(Cu Ka),古土壤样品中伊利石结晶度值大于0.27°2θ(Cu Ka);黄土和古土壤中伊利石结晶度值的差别,是由于古土壤中伊利石含少量的膨胀层,而黄土样品中的伊利石不含有膨胀层而引起的。古土壤中伊利石的膨胀层的成因,与伊利石  相似文献   
5.
运用X射线衍射和多重峰分离程序解析高岭石的结构缺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姚林波  高振敏 《矿物学报》1996,16(2):132-140
本文尝试运用X射线衍射与多重峰分离方法研究高岭石的结构缺陷,重新评价了Hinckley(1963)结晶指数(HI),运用02,11区域对(111)和(111)峰的分峰结果,定义了新的结晶度指数:CI=(I111+I111)/I110,它完全以衍射峰的强度进行计算,较灵敏地反映出高岭石真实的结构信息,探讨了高岭石结晶度与高峰石对称性,有序度以及与高岭石Pb/3滑移缺陷的关系,结果证明高岭石结晶度越高  相似文献   
6.
王勇生  朱光  刘国生 《矿物学报》2004,24(3):271-277
摘要:根据郯庐断裂带南段韧性剪切带糜棱岩中同构造矿物组合、黑云母的存在以及长石的变形行为,推测其变形.变质温度为400一450oC。bo值分析表明.这些糜棱岩是在低压环境下形成的。在流体作用下。糜棱岩中的绿泥石既可以交代其它矿物而形成,也可以直接从流体中结晶形成。交代其它矿物所形成的绿泥石为Ⅱ型绿泥石,其结晶度值介于0.21^。一0.23^。20.与温度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直接从流体中结晶而产生的绿泥石初始时刻为工型.其结晶度值介于0.236^。-0.341^。20之间,多屑于近变带范畴。其指示温度要低于实际所经历的环境温度。由于糜棱岩化过程中工型绿泥石的不断产生以及工型绿泥石向Ⅱ型绿泥石转化的不充分。导致了在400以上仍然出现工型绿泥石与Ⅱ型绿泥石混合的现象.并且实测的结晶度是不同时刻形成的、具不同结晶度的绿泥石的混合结晶度。  相似文献   
7.
红外反射光谱技术在烃源岩评价、盆地热演化史研究等油气资源勘探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下扬子地区上二叠统暗色页岩具有厚度大、有机碳含量高、有机质成熟度高等特点,是中国南方页岩气勘探开发的主要潜力层位之一,也是检验红外光谱技术在油气资源勘探领域应用潜力的良好场地。本次研究以扬子地区JY1井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上二叠统龙潭组和大隆组暗色页岩的空间分布特征,并结合QEMSCAN矿物定量分析技术对红外反射光谱的分析精度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红外反射光谱技术对石英、碳酸盐、高岭石3种矿物的识别具有较高的精度,相关系数R2均达到0.88以上,其中碳酸盐和高岭石的检出限分别可以达到3%和4%。大隆组页岩伊利石的结晶度主要位于0.3~0.5之间,而龙潭组页岩伊利石的结晶度主要位于0.6~2.6之间,反映龙潭组页岩具有更高的热成熟度演化,这与随着地温梯度增加,蒙脱石经过伊蒙混层矿物逐渐向伊利石发生转变的程度趋于增加规律一致。大隆组页岩光谱反射率平均值为0.13,而龙潭组页岩光谱反射率平均值为0.12,反映大隆组和龙潭组页岩整体具有相似的有机质丰度,龙潭组的有机质丰度略微高于大隆组。光谱平...  相似文献   
8.
利用X射线衍射等分析方法,对贵州威宁麻窝山岩溶盆地沉积物中粘土矿物进行研究,获得了粘土矿物的组成、相对含量、结晶度指数、化学指数以及相对含量比值等方面的信息,探讨该盆地的沉积环境演化特征。研究表明,粘土矿物以伊/蒙混层矿物(30%~75%)和绿泥石(10%~45%)为主,高岭石(5%~20%)和伊利石(10%)次之,基本不含蒙脱石。伊/蒙混层矿物和绿泥石含量呈负相关性。高岭石含量在剖面底部较稳定,在484cm上部出现较大的波动。伊利石结晶度和化学指数与伊/蒙混层矿物含量具有较好的正相关性,且在第Ⅰ阶段相对于其它指标较敏感,出现波动。通过综合对比分析,将研究区剖面划分为4个阶段,其是3个冷暖干湿的大循环和若干个小循环气候环境的物质记录。  相似文献   
9.
不同颜色青海软玉微观形貌和矿物组成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青海软玉颜色丰富,近年来对青海软玉矿物学的研究不少,但针对不同颜色青海软玉矿物学特征的研究还存在欠缺。本文利用偏光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子探针及粉晶X射线衍射仪器,从透闪石微形貌特征、微观结构、矿物组成及结晶度四个方面,研究了青海软玉颜色与矿物学特征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白玉、烟青玉、糖玉中透闪石主要为纤维状,显微纤维变晶结构,结晶度为96. 12%~96. 88%;青白玉和翠青玉中透闪石主要为叶片状,显微叶片变晶结构,结晶度为97. 35%,97. 32%;青玉和碧玉中透闪石主要为叶片状,显微叶片-隐晶质变晶结构,结晶度为95. 48%,95. 29%;黄玉中透闪石主要为柱状,显微柱状变晶结构,结晶度为97. 84%。青海软玉主要组成矿物均为透闪石,含量在95%以上,部分次要矿物如翠青玉中的榍石、黄玉中的钙长石、青玉中的菱镁矿、碧玉中的铬铁矿、糖玉中的斜黝帘石只出现在特定颜色的青海软玉样品中。研究认为不同颜色青海软玉矿物学特征确实存在差异,这些特征为研究不同颜色青海软玉成矿环境及成矿条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黔东南凯里-榕江-从江前寒武系甚低级变质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佳丽  王河锦  苑蕾 《岩石学报》2018,34(3):669-684
根据碎屑岩甚低级变质作用原理,运用伊利石结晶度、绿泥石结晶度、伊利石-白云母多型、伊利石(白云母)b_0值、绿泥石温度计等碎屑岩低温变质研究的方法,分析研究了黔东南前寒武系67个2μm的粘土样品,得到黔东南凯里-榕江-从江一带下江群伊利石结晶度为0.221~0.607°Δ2θCu Kα、绿泥石结晶度为0.239~1.393°Δ2θCu Kα,变质带伊利石-白云母多型均为2M_1型,伊利石(白云母)b_0值为0.9001~0.9048nm,平均0.9021nm。根据伊利石(白云母)b_0值的累积频率曲线得出研究区下江群遭受的变质作用为典型的中压变质类型。由Cathelineau(1988)绿泥石温度计估算出下江群浅变质带峰期变质温度为362~382℃。以上结果表明凯里-榕江-从江一带下江群经历了成岩-高近变质-浅变质作用,基于Warr和Rice标样的成岩/变质界限,剖面可划分为一个成岩带、两个近变质带、一个转变带和一个浅变质带。结合华南地区新元古代构造运动,推断新元古界下江群经历的成岩-变质作用与晋宁运动引起的扬子地块与华夏地块碰撞拼贴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