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9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89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33篇
地质学   296篇
海洋学   24篇
综合类   29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国土资源》2004,(10):52-52
中国武警黄金部队日前在甘肃省文县阳山矿区探明一个资源量达百余吨的超大型金矿。目前,这个地处岷山山脉和秦岭山脉交汇处的金矿,已发现66条黄金矿脉,累计可为国家提交黄金资源量达156吨。  相似文献   
2.
箱式超大型浮体结构在规则波中的水弹性响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利用三维线性水弹性理论研究了箱式超大型浮体结构在正弦规则波中的动力响应,用Bernoulli-Euler梁解析解计算结构在真空中的动力特性,用弹性体三维势流理论计算结构的水动力系数,浮体结构在单位波幅规则波中的刚体运动幅值与DNV/WADAM程序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并给出了垂向弯曲模态的位移,弯矩随波浪频率的变化规律,由于箱式浮体结构的低阶固有频率很低,相应的弹性振型的响应与刚体运动耦合,结构在波浪中没有发现明显的低阶弹性模态谐振。  相似文献   
3.
广西大厂超大型锡矿的形成条件与成矿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超大型矿床的形成条件有其特殊性.大厂超大型锡矿产出于南丹-昆仑关基底性深大断裂带上,经过多旋回构造-岩浆活动使矿质继承叠加,最后聚积于燕山晚期的岩浆热液中.大厂超大型锡矿床是各种成矿因素良好匹配,并经长时期的多重富集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我国地质调查9年以来,发现和评价一批大型、超大型后备勘查基地,新发现矿产地800余处,其中大型以上60余处,提交一批新增资源量,其中:铜3200万吨、铅锌7800万吨、铁矿石7.6亿吨、钾盐4亿吨、磷矿石8、5亿吨,形成若干国家级矿产资源基地雏形,有力地拉动了商业性矿产勘查。  相似文献   
5.
详细描述了滇西北兰坪金顶矿区架崖山-北厂主矿段露采剖面的岩石地层学特征。架崖山-北厂矿段出露正常沉积岩和非正常沉积岩两大岩石系列,分别由灰白色白云质灰岩、黑色泥晶灰岩、青灰色泥灰岩、杂色泥质粉砂岩、砖红色粉砂岩、红色膏溶角砾岩和浅灰色钙质砂岩、灰褐色灰岩角砾岩、杂色垮塌角砾岩组成。空间上以非正常沉积岩系列灰褐色灰岩角砾岩和浅灰色钙质砂岩为中心,正常沉积岩系列灰白色白云质灰岩、黑色泥晶灰岩、杂色泥质粉砂岩、青灰色泥灰岩和红色膏溶角砾岩分布于其周围。灰褐色灰岩角砾岩和浅灰色钙质砂岩构成了金顶矿区的2种主要矿石类型,二者空间上密切共生,近直立的灰岩角砾岩分布于近水平的钙质砂岩层的下部,构成似“蘑菇”状的几何形态。架崖山-北厂矿段岩石地层学的特征揭示了兰坪金顶铅锌矿泥底辟机制的成因特点,为矿区勘查和外围寻找金顶式矿床提供了新恩路。  相似文献   
6.
由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裴荣富院士、梅燕雄研究员等完成的地质调查工作项目“1:2500万世界大型超大型矿床成矿图编制及全球矿产成矿规律研究与评价”成果报告,于2008年5月16日通过评审验收。评委高度评价该项编图和研究成果,认为成果报告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7.
8.
任树祥  张崇山 《华北地质》2002,25(3):184-189
大河南矿集区处于太行山深断裂带(岩石圈断裂)上.有铅锌、金、金银三个远景区,具有形成超大型矿床的地质条件,显示了超大型矿床的资源前景.矿化受深断裂带及其两侧次级裂隙和各种薄弱面控制.与隐伏岩枝、岩脉群、碳酸盐地层、变质地层相关,显示地球化学异常.进一步找矿方向1) 在重要地段勘查深部资源;2)沿岩体接触带找新区.“大调查”工作突破点是加强勘查力度;加大勘查深度.  相似文献   
9.
胶东超大型金矿的形成与中生代华北大陆岩石圈深部过程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成矿年代学研究表明胶东地区超大型金矿形成于(120±10)Ma范围内.典型金矿Sr,Nd和Pb同位素组成反映成矿物质来源具有多元性和幔源物质参与成矿的信息.研究表明胶东地区之所以在中生代发生成矿大爆发,有其深部地质作用的原因.其中最主要的可能是中央造山带大陆深俯冲的后效作用和古太平洋板块俯冲的远程效应,由此诱发深部的岩石圈剧烈减薄和壳幔相互作用、浅层次的伸展和大型控矿构造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全球超大型斑岩铜矿床形成的构造背景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全球近四分之三的超大型斑岩铜矿形成于太平洋东岸,绝大部分斑岩铜矿形成于中新生代.斑岩铜矿常产于板块俯冲的上盘和陆内造山带.部分斑岩铜矿在形成时间上与板块俯冲作用存在一定的差异,全球绝大部分的斑岩铜矿的形成可能与张性环境有关.成矿斑岩起源于地幔,下地壳或洋壳物质的参与起到了重要作用.在重点对冈底斯和玉龙成矿带含矿斑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和构造背景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拆沉作用可能是斑岩铜矿形成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