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地质学   1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浙江江山奥陶系宁国组疑源类化石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发现于浙江江奥陶系宁国组的凝源类化石,计16属,以Baltiphoeridium,Leiosphaeridia,Multiplicis phaeridium,Peteriosphaeridum,Rhopaliophora最常见。结合其它地层古生物资料,简要讨论这些微体化石的地层及环境意义。  相似文献   
2.
刘村岩体位于浙江安吉和安徽广德两县交界处的皖南地区,该岩体主要为浅红掠带肉红色中细—粗中粒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岩体沿由寒武系地层组成的背斜轴部侵入。刘村二长花岗岩为具高钾、富碱、Mg#小等特征的准铝质—过铝质A型花岗岩。稀土元素的球粒陨石标准化曲线右倾斜明显、铕谷较深。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见明显的Ti、Sr谷,曲线整体右倾,岩体整体亏损HFSE,富集LILE。主、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均表明,形成刘村二长花岗岩的岩浆源于岩石圈地幔,并受到地壳物质的混染,岩体岩浆演化过程中发生有磷灰石、角闪石、辉石、榍石等矿物的结晶分异作用。通过LA-ICP-MS锆石U-Pb法确定刘村二长花岗岩年龄为( 132.84±0.57) Ma,表明该岩体形成于早白垩世,为皖南地区燕山期第二期岩浆活动的产物。刘村二长花岗岩形成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中国东部构造活化和构造机制由挤压开始向拉张转折的转换阶段。该区金化探异常明显,是寻找金、银、钨(钼)多金属矿的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3.
宁国胡乐地层区划属扬子地层区江南地层分区。区内奥陶系分布广,出露全,剖面完整且层序清楚,化石丰富,在国内及大区域内均具典型性和代表性。本区奥陶系自下而上为谭家桥组、宁国组、胡乐组、砚瓦山组、黄泥岗组、新岭组,与下伏晚寒武世至早奥陶世西阳山组、上覆晚奥陶世至早志留世霞乡组及系内各组间均为连续沉积整合接触。在胡乐梅树下发现原砚瓦山组下部地层,在胡乐将军岭首次发现宁国组浊流沉积及其鲍玛序列。  相似文献   
4.
大龙地区位于皖浙两省交界地带,地形条件恶劣,始终未开展过系统的地质调查工作,找矿工作没有取得重大进展。通过在研究区开展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运用元素的变异系数、富集系数、富集离散特征等理论和相关技术方法,对大龙地区土壤中12种微量元素的测量结果进行地球化学统计分析,显示Ag、W、Mo、Bi、Zn共5种元素具有较大的成矿潜力。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对12种元素进行了R型因子等相关分析,划分出了Mo-Ag-Cu-As-Sb-Hg、W-Bi、Pb-Zn共3组主成矿元素组合。研究区共圈出土壤单元素异常158个、综合异常18个,划分了6个综合异常带,对成矿条件好的5个综合异常带采用槽探、钻探等手段进行了工程验证,发现并圈定了钨、钼、铅锌矿(化)体15条,取得了很好的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5.
产业集群内部企业网络研究,是认识集群形成规律的重要基础.本文基于企业问卷调查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边界效应理论,通过建立社会网络评价指标体系,对皖浙省际边缘区宁国市耐磨铸件产业集群的企业网络特征和形成机理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衍生网络表现出单中心低密度的结构特征,说明集群企业"同宗"现象明显,种子企业衍...  相似文献   
6.
大坞尖钨矿床位于扬子陆块南缘与华夏古陆块的接合部位,是皖南地区典型的层控矽卡岩型矿床,近年来在该区域内钨多金属矿的找矿取得很大的突破。成矿流体及成矿物质来源的确定对矿床成因研究、找矿方向及区域成矿规律认识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主成矿期的石英和黄铁矿进行了氢、氧和硫同位素测试。数据显示,主成矿期石英的流体包裹体中水的δD_(SMOW)值为-98.2‰~-70.1‰,δ18O_(SMOW)值为11.5‰~13.9‰之间,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岩浆水,有大气降水的混合;黄铁矿的δ34SV-CDT值为4.6‰~5.2‰,硫源单一,主要为岩浆来源,可能有少量地层S混入。矿床氢、氧和硫稳定同位素研究表明,燕山期大钨尖地区大规模的构造-岩浆活动不仅带来了大量的成矿物质,而且使地层中的成矿物质活化迁移,并在有利的构造部位沉淀富集,从而形成钨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7.
安徽宁国胡乐地区奥陶系层序地层学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宁国市胡乐镇鸿门—将军岭段新开公路旁奥陶系宁国组出露完好,通过对该段地层进行连续观察和分析研究,发现存在Ⅱ型不整合面、海侵面、最大海泛面等重要的地层界面,以及鲍玛序列、复理石建造等典型的沉积特征。根据海平面变化、地壳沉降和沉积物补给关系,采用基本层序调查方法,将该区奥陶纪地层层序划分为A、B、C、D、E5个层序。其中只有2个(C、E)为完整层序,其余3个(A、B、D)为不完整层序。研究表明,该地区奥陶系为深水盆地沉积,纵向岩性变化小,多数缺失低水位沉积,反映当时海平面升降变化幅度较小,但节奏性的韵律变化仍较明显。  相似文献   
8.
奥陶系的宁国组在浙皖赣广泛出露,但迄今为止,仅在浙江江山地区发现该组地层中有灰岩出露。经野外详细的调查分析,发现该灰岩为一套浊积岩。根据其沉积特征,按鲍马序列的组合规律把它划为两段:下段属于顶部削截序列,由薄一纹层状的砾屑灰岩、砂屑灰岩、粉屑灰岩和微晶灰岩组成,其上部夹薄层炭质页岩,主要发育鲍马序列的TAB,TABC,TAC和TABCD;上段属于顶削底缺序列,由薄一纹层状的砂屑灰岩、粉屑灰岩和微晶灰岩组成,夹约等厚的蓝灰色页岩、黑色页岩,主要发育鲍马序列的TBC,TCD和TBCD。通过对浊积岩下段的砾屑灰岩或砂屑灰岩底面大量底模构造的统计,判定古浊流流向为自东南向西北流,与该期浙西北地区碎屑物供给方向一致。在此基础上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对该区的古环境作了初步的探讨,认为这套灰岩为深水浊流沉积,反映为缺氧、还原环境的深水盆地沉积。  相似文献   
9.
文章分析了安徽宁国石口地区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并对单元素进行异常评价,发现Cu、Pb、Zn、Bi和Sn异常较弱,Ag、W、Mo异常次之,Ag、W、Mo在黑色岩系具有较高的背景值;Au、As、Sb异常面积大、强度高,异常套合较好,各元素之间具有较好的亲和性;Au为富集元素,变异系数较大,反映矿化不均匀,深部已发现工业金矿体,与构造破碎带有关,与硅化、黄铁矿化呈正相关。通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在研究区圈定了19个Au异常,3条Au异常带。对异常进一步验证,发现NW向金异常带AuP3异常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NE向异常带中的AuP1异常和AuP2异常,可能为寒武纪西阳山组钙质泥岩风化导致Au次生富集引起的异常。  相似文献   
10.
大坞尖矿床位于钦杭成矿带东段北缘,是皖南地区典型的层控矽卡岩型矿床,矿床成岩成矿时代的确定对于该矿床成因研究及区域成矿规律认识具有重要意义。在详细的野外地质工作基础上,采集大坞尖矿床与成矿有关的岩浆岩样品和主成矿期的矿石矿物辉钼矿,分别利用LA-ICP-MS U-Pb和Re-Os同位素定年方法,获得岩浆岩的成岩年龄(148.3 ±2.2Ma、148.5±2.1Ma)和成矿年龄(144.4±1.5Ma)。通过区域对比,认为大坞尖矿床属于皖南地区燕山期第一阶段(150~136Ma)岩浆岩侵入的产物,该阶段是皖南地区重要的钨钼矿成矿时期,形成于古特提斯构造域向滨太平洋构造域转换过程中的区域挤压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