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96篇
测绘学   21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25篇
地质学   52篇
海洋学   207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9篇
自然地理   4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湛江沿海中华乌塘鳢个体生殖力及其与生物学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 :个体绝对生殖力为 840 0~ 3 3 2 70粒 ,个体相对生殖力FL 为 5 67 6~ 1 83 3 2粒 /cm ,Fw为 1 5 5 6~ 482 7粒 /g ;个体绝对生殖力与体长、体重、空壳重、卵巢重呈直线相关 ,与年龄呈二次函数相关 ,与成熟系数和肥满度相关关系不显著 ;个体相对生殖力FL 与各生物学指标正相关 ,Fw除了与卵巢重、肥满度和年龄相关关系不显著外 ,其余均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
用同工酶谱法发现中华乌塘鳢Bostrichthy sinensis四个群体的遗传变异水平很低,在所检测的30个基因座位中,多态座位比例只有0—10%,平均杂合度仅为0.2—0.5%,物种的平均杂合度为0.33±0.10%。四个群体共享常见的等位基因。虽然其中三个群体拥有特有的等位基因,但其基因频率都未超过5%。四个群体的Nei氏遗传距只有1.68—12.13×10~(-5)。据分析,近交可能是遗传变异水平低和形态特征分化差的主要原因。种苗生产上应注意广泛采集不同地理群体的鱼作亲鱼,以丰富养殖群体的基因库。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河蟹生长特点以及渔获物与放养规格的关系,用有序样品的Fish聚类分析法首次对中华绒螯蟹的渔获物组成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黄河三角洲广南水库沉砂池2000年河蟹渔获物可以分为3个群体,与其放养的3个不同规格群体相对应;据此推算了不同放养规格的回捕率;并对雌、雄生长和性成熟的差异以及合理的放养规格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以中华齿米虾(Neocaridina denticulata sinensis)基因组DNA为模板,根据胰蛋白酶基因保守序列设计简并引物,利用PCR技术获得一个基因。序列分析表明此基因与已报道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胰蛋白酶基因有较高的相似度,序列中包含一个内含子和两个不完整的外显子,编码182个氨基酸残基。该氨基酸序列与凡纳滨对虾胰蛋白酶氨基酸序列的相似度为83.5%;含有胰蛋白酶所特有的His、Asp和Ser组成的活性三联体、决定胰蛋白酶底物专一性的Asp、底物结合部位的G1y残基。综合分析认定该基因为胰蛋白酶基因片断。将其氨基酸序列与报道的其他动物胰蛋白酶氨基酸序列进行了系统进化分析。系统进化分析的结果与现有以表型特征为依据的虾分类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5.
徐凤山 《海洋与湖沼》1996,27(2):200-202
于1985-1986年在长江口的底栖生物取样中,采到大量双壳类软体动物标本。鉴定表明,其中一新种,被定名为中华团结蛤Abra simica sp.nov。,属樱蛤超科中的双带科(Semelidae)。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相似文献   
6.
中华绒螯蟹人工半咸水工厂化育苗试验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盐度为14—19‰的人工海水中,温度20—25℃条件下,189只平均体重100g的抱卵亲蟹产蚤状幼体4025万只。布苗密度为50—100万只/m~3为宜。必须经常换水,保持水质良好。人工饵料以单胞藻和丰年虫无节幼体为主,可适当加喂蛋黄。  相似文献   
7.
中华哲水蚤不同地理种群苹果酸脱氢酶(MDH)的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华哲水蚤 (CalanussinicusBrodsky)是属于甲壳纲 (Crustacea)桡足亚纲 (Copopeda)哲水蚤目(Calanoida)哲水蚤属(CalanusLeach)的一类浮游动物 ,为暖温带种 ,广泛分布于我国渤、黄海和东海沿岸区 ,为这些水域的优势种[1]。有关中华哲水蚤的研究国内有过许多报道 :李少菁[2]、陈清潮[3]、林元烧等[4]曾分别对该种类生活习性、摄食、生殖及生活史进行过研究 ,林元烧、曹文清等[5]也曾对厦门港不同月份采集的中华哲水蚤染色体组型进行了分析。而不同地理种群…  相似文献   
8.
蛸类俗称八蛸、章鱼、八带鱼或八爪鱼,广泛分布于我国南北沿海,为近岸渔业的一种捕捞对象。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创造了十分丰富的诱蛸和钓蛸经验,为调查了解蛸类的生活习性和自然资源提供了重要的科研资料。 蛸类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海产软体动物,其肉质的脂肪含量高,维生素甲丰富,是良好的副食。 我国近海蛸属(Octopus)种类丰富,目前已知16种(包括本文中描述的三新种),约占全世界蛸属总数(约90种)的六分之一。遵照毛主席关于“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的教导,作者根据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历年在我国海域采到的蛸属标本,通过内外形态的综合鉴別,以及和本属中一些近似种的比较,描述了三个新种,标本存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相似文献   
9.
台湾海峡及其邻近海域中华哲水蚤的分布和繁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 Brodsky)是我国近海的优势桡足类。它的数量大,分布广。特别在冬、春季,在我国近海浮游动物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同时它的个体也较大,是滤食性种类。因其在海洋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起着相当的作用,所以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东、黄海生态系统动力学与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课题定为浮游动物的关键种之一。 作者根据以往历史资料(方金钏,1979;朱长寿,1997;朱长寿等,1991、1999;林玉辉等,1988;林元烧等,1984;李少菁,1963;陈清潮,1964;福建省海岸带和海凃综合调查领导小组,1990;福建海洋研究所,1988;Tan,1970)和多年来的研究结果(黄加祺等,1984,1986a、b、c,1989,1991a、b,1997a、b),对中华哲水蚤在不同水域的分布,与温、盐度关系及繁殖进行了探讨,并提出见解,为本项目子课题提供了历史资料。  相似文献   
10.
五个短蛸群体等位基因酶的遗传变异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采用水平淀粉凝胶电泳技术研究了山东沿海莱州(LZ),烟台(YT)、青岛(QD),日照(RZ)和大连(DL)五地短蛸自然群体的等位基因酶遗传变异。分析了AAT,ALP,EST,GRS,G6PD,SDH,CAT,SOD,IDH,GPI,PGM,G3PD,MPI,ME,MDH,CK,AK等同工酶在短蛸外套肌和肝脏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对同工酶进行了生化遗传分析,LZ,YT,QD,RZ,DL五个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15%,5%,10%,10%,10%(P0.99),群体平均杂合度观测值分别为0.024,0.001,0.009,0.007,0.006,平均位点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别为1.200,1.022,1.061,1.103,1.077。结果表明,LZ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高,同时,各群体中普遍存在杂合子缺失现象,对五个群体的遗传距离进行聚类分析,构建了系统树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