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14篇
海洋学   1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程红亮主任医师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经验。程师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以通调督任为治疗思想,创新性地提出“咽为经脉之所聚”的理论,确立了以项部取穴+舌咽部取穴+辨经取穴的治疗思路,灵活运用表里经配穴、俞募配穴、远近配穴及局部配穴等,构建了在辨经论治指导下针灸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规范化、标准化治疗方案,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3.
目的:系统评价针刺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WANFANG DATA)、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中有关针刺联合rTMS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为2017年1月1日至 2022年10月 1日。针对纳入的文献进行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价,采用 RevMan 5.3.0 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5篇文献,共859 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针刺联合rTMS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总有效率[OR=4.71,95%CI(2.68,8.28),P<0.00001]、洼田饮水试验评分[MD=-1.17,95%CI(-1.57,-0.76),P<0.00001]、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评分[MD=-6.57,95%CI(-9.71,-3.42),P<0.0001]、渗漏-误吸量表评分[MD=-1.05,95%CI(-1.31,-0.80),P<0.00001]、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评分[MD=0.92,95%CI(0.59,1,26,P<0.00001]、电视透视呑咽功能检查评分[MD=1.42,95%CI(0.83,2.01),P<0.00001]均优于常规康复干预措施。结论:针刺联合rTMS治疗能促进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为针刺联合rTMS的推广与运用提供一定的循证医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系统评价眼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 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Web of Science、EMbase、PubMed、Cochrane Library中有关眼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随机对照研究,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23年3月20日。应用Cochrane手册中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评价纳入文献质量;应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5篇文献,1205 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眼针联合其他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在总有效率[OR=4.34,95% CI(2.92,6.44),Z=7.29(P<0.00001)]、痊愈率[OR=2.14,95% CI(1.52,2.99),Z=4.41(P<0.0001)]、洼田饮水试验评分[MD=-0.85,95% CI(-1.26,-0.43),Z=4.00(P<0.0001)]、电视X线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评分[MD=2.33,95% CI(0.83,3.83),Z=3.05(P=0.002)]、标准吞咽功能量表评分[MD=-10.70,95% CI(-15.56,-5.84),Z=4.32(P<0.0001)]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眼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可靠且相对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国际公认的临床试验报告的统一标准(CONSORT)拓展声明及报告针刺临床试验中干预措施的国际标准(STRICTA)评价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随机对照试验(RCTs)的文献质量。方法:计算机检索2010年1月至2020年8月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WANFANG DATA)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拓展声明中有关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RCT。根据CONSORT拓展声明和STRICTA评价纳入文献的报告质量。结果:最终纳入RCTs 72篇。根据CONSORT拓展声明,文献报告率分别为随机序列35篇(48.6%)、分配方案的隐藏3篇(4.2%)、盲法0篇、不良事件讨论10篇(13.9%)、赞助情况17篇(23.6%)。根据STRICTA条目,文献报告率分别为用针数量0篇、针刺反应32篇(44.4%)、针具类型41篇(56.9%)、治疗师背景1篇(1.4%)。结论:目前针刺治疗吞咽障碍的文献总体质量较低,应按照CONSORT拓展声明和STRICTA对方案的不足进行修改完善,以增强临床试验数据的完整性和结论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析整体护理干预对中风后吞咽障碍老年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80 例中风后吞咽障碍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 例。观察组采用整体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结束后对2组患者的吞咽有效率、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SS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吞咽有效率观察组为87.5%(35/40),对照组为55.0%(2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为2.5%(1/40),低于对照组的15.0%(6/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及NIHS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中风后吞咽障碍老年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可提高吞咽有效率,减少并发症的同时,还可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有利于患者身体的康复,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耳穴压豆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干预风痰入络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将60例风痰入络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护理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耳穴压豆干预,2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2组干预前后综合疗效、中医证候积分、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评分、生活质量(SWAL-QOL)评分的变化,以及干预期间吸入性肺炎、误吸等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6.7%(29/30),对照组为86.7%(26/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SSA评分、SWAL-QOL评分干预前后组内比较及干预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入性肺炎、误吸等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观察组为10.00%(3/30),对照组为23.33%(7/3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压豆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可提高风痰入络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中医证候、吞咽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通过翻阅大量古文献,从吞咽的生理机制、咽喉部经络分布及吞咽障碍的病机、病性、病位、经络辨证选穴等几个方面来阐述从经络辨治吞咽障碍,认为咽部经络气血功能失常为吞咽障碍的核心病机,此病的发生多与大肠、小肠、脾胃、肝、肾、心、三焦经及督、任脉有关,其治疗可以根据患者的症状重点选择上述经脉上的穴位,并遵循“虚则补之,实则泻之,菀陈则除之”的原则,选取针灸处方进行相应的补泻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舌针结合运动想象疗法干预中风后吞咽障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60 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联合舌针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运动想象疗法干预,以1周为1个疗程,共4个疗程。观察2组的综合疗效及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标准吞咽功能(SSA)评分、特异性吞咽障碍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分,并评定不良反应与并发症。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3.33%(25/30),对照组为63.33%(19/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洼田饮水试验、SSA、SWAL-QOL评分干预前后组内比较及干预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舌针结合运动想象疗法可有效改善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及生活质量,减少不良反应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