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5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洋生态环境预警就是对由人类活动引起的海洋生态环境恶化以及海洋生态系统是否满足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要求的警告。根据2010年7月和2010年11月在大鹏半岛近岸海域的调查结果,采用一般性的区域生态环境预警方法,对大鹏半岛海域进行海洋生态环境预警评价。2个季节的评价结果均表明:大鹏半岛海域总体生态环境综合质量良好,该海域生态环境处于较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2.
深圳大鹏湾大鹏半岛沿岸海域的一次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九九八年三月,我们在大鹏半岛海域调查时,恰逢深圳大鹏半岛近岸海域赤潮发生。结合我们对该区域内沿海水域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给出该海域的潮汐、潮流的基本特征及当时该海域的水质状况,为规划、保护该海域的海洋环境提供科学依据,并为研究赤潮发生成因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3.
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为调查对象,通过野外重点地质路线观察测制火山地层剖面,结合卫星遥感图像解译,进行锆石同位素激光定年测试及微量元素LA-ICP-MS分析、火山岩石显微镜薄片鉴定、岩石主量元素分析和微量元素ICP-MS分析,结果发现:该区火山活动的分带明显受区域性北东向及北西向断裂构造所控制,公园内中生代火山岩相基本为陆相喷发,岩石基本分为酸性及中酸性两类,多属钙碱性岩,部分为弱碱性岩。新发现七娘山火山穹丘、三角山-大燕顶火山穹丘,雷公打石山峰、鸡公秃等12处火山锥,摇摆石等6个火山柱及鸡公秃火山锥南西侧的火山针,大燕顶古火山口等火山机构。特征火山岩方面,有隐爆火山集块(角砾)岩、崩积火山集块岩、基浪堆积层-"火山-沉积碎屑岩"。公园内古火山地貌景观有一级地貌景观点3处、二级5处、三级7处。认为该区中生代以来,至少经历过3期5次火山喷发活动,反映了库拉-太平洋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相互作用的动力过程及我国东南沿海浙闽粤港巨型火山活动带的部分特征,是亚洲大陆边缘大规模火山喷发(岩)带侏罗纪-白垩纪火山岩系较有代表性的地段,是研究我国东南沿海侏罗纪-白垩纪火山活动的天然博物馆。  相似文献   
4.
深圳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野生脊椎动物资源丰富。2012年8月―2013年1月,对境内进行了动物物种多样性调查,在该地区共发现野生脊椎动物109种,其中兽类16种,鸟类63种,爬行类19种,两栖类11种。物种区系分析表明东洋界种类明显占优。调查发现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1种,即蟒蛇(Python molurus),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12种,包括穿山甲(Manis pentadatyla)、鸢(Miluus Korschun)、游隼(Falco peregrinus)、红隼(F. peregrinus)、燕隼(F. tinnunculus)、雀鹰(Accipiter nisus)、褐翅鸦鹃(Polophilus sinensis)、小鸦鹃(Centropus bengalensis)、斑头鸺鹠(Glaucidium cuculoides)、领鸺鹠(G. brodiei)、三线闭壳龟(Cuora trifasciala)和虎纹蛙(Haplobatrachus rugulosus)等。同时获得部分重要物种如香港瘰螈(Paramesotriton hongkongensis),该物种在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境内首次发现。最后对该区野生脊椎动物资源现状及保护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物种认定、栖息地保护、制定相应的恢复计划、合作保护和宣传教育等保护野生动物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于2020年7月在大亚湾及大鹏半岛沿岸开展造礁石珊瑚的分布、覆盖率、死亡率、硬珊瑚补充量和物种多样性调查。结果表明:24个站位共发现造礁石珊瑚9科17属44种以及5个未定种,其中裸肋珊瑚科的种类最多,有7属27种,其次为鹿角珊瑚科和滨珊瑚科,均有2属6种;中央列岛沿岸造礁石珊瑚平均覆盖率为12.0%,三门岛沿岸平均覆盖率为12.9%,大鹏半岛沿岸平均覆盖率为5.2%;以坚实滨珊瑚(Porites solida)、翼形蔷薇珊瑚(Montipora peltiformis)、五边角蜂巢珊瑚(Favites pentagona)和多孔同星珊瑚(Plesiastrea versipora)等为优势种;造礁石珊瑚物种多样性较高。与历史数据相比,大亚湾及大鹏半岛沿岸造礁石珊瑚退化严重,活珊瑚覆盖率锐减,优势种由分支状珊瑚逐步转变为皮壳状或亚团块状珊瑚。此外,本研究构建了近岸造礁石珊瑚生态脆弱性评价体系,并对目前大亚湾及大鹏半岛沿岸造礁石珊瑚进行了生态脆弱性评价。结果显示,中央列岛、三门岛和大鹏半岛东侧海域造礁石珊瑚处于低或中脆弱状态;较场尾、杨梅坑、西冲和大鹏半岛西侧海域造礁石珊瑚处于高或很高脆弱状态,在环境压力影响下其受损可能性较高。在海水养殖、渔业捕捞、滨海旅游和船舶航行等日益频繁的人类活动下,大亚湾及大鹏半岛沿岸造礁石珊瑚整体处于中高脆弱状态,建议加强珊瑚礁监测,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6.
大鹏半岛位于广东省深圳市东部,海岸地貌类型多样,可分为基岩海岸、堆积海岸和生物海岸3大类型。文章根据野外调查和室内实验分析的结果论述了大鹏半岛海岸地貌类型、分布和成因,并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讨论了大鹏半岛海岸地貌演化过程:由于大鹏半岛处在构造隆升区,海岸类型以基岩海岸为主。多处基岩海岸保留了完好的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槽穴、海蚀柱等各类典型的海蚀地貌。该半岛的堆积海岸主要发育于岩石岬角间的海湾内,在有河流流入的海湾处形成岬湾沙坝―澙湖海岸,在无河流的海岸处则形成湾顶海滩。半岛中段狭窄的呈哑铃状腰部的东岸,因深入内凹、波浪减弱,有淤泥质海岸发育;红树林发育于淤泥质海岸以及各澙湖内,而半岛周边浅海区有珊瑚群落生长。大鹏半岛以及邻近地区海岸地貌特征和海岸沉积物年代数据显示:1)地质构造与海平面升降是塑造该半岛海岸地貌的主要因素;2)该半岛的海岸地貌是在中全新世早期以后才开始发育的;3)该半岛全新世以来不存在强烈的地壳抬升;4)该半岛海岸中全新世出现过高于现代海平面的高海面。  相似文献   
7.
采用丰富度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对深圳大鹏半岛亚热带常绿季雨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常绿季雨林和常绿阔叶林共有6个主要群落类型;常绿季雨林群落内各层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顺序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常绿阔叶林群落内各层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顺序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常绿季雨林和常绿阔叶林乔、灌层物种多样性比较中,常绿季雨林<常绿阔叶林,草本层比较中,常绿季雨林>常绿阔叶林;常绿季雨林和常绿阔叶林都具有亚热带向热带过渡的明显特征.过度的人类干扰将导致植物物种多样性降低.  相似文献   
8.
大鹏半岛位于广东省深圳市东部,海岸地貌类型多样,可分为基岩海岸、堆积海岸和生物海岸3大类型。文章根据野外调查和室内实验分析的结果论述了大鹏半岛海岸地貌类型、分布和成因,并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讨论了大鹏半岛海岸地貌演化过程:由于大鹏半岛处在构造隆升区,海岸类型以基岩海岸为主。多处基岩海岸保留了完好的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槽穴、海蚀柱等各类典型的海蚀地貌。该半岛的堆积海岸主要发育于岩石岬角间的海湾内,在有河流流入的海湾处形成岬湾沙坝―澙湖海岸,在无河流的海岸处则形成湾顶海滩。半岛中段狭窄的呈哑铃状腰部的东岸,因深入内凹、波浪减弱,有淤泥质海岸发育;红树林发育于淤泥质海岸以及各澙湖内,而半岛周边浅海区有珊瑚群落生长。大鹏半岛以及邻近地区海岸地貌特征和海岸沉积物年代数据显示:1)地质构造与海平面升降是塑造该半岛海岸地貌的主要因素;2)该半岛的海岸地貌是在中全新世早期以后才开始发育的;3)该半岛全新世以来不存在强烈的地壳抬升;4)该半岛海岸中全新世出现过高于现代海平面的高海面。  相似文献   
9.
本章介绍了深圳大鹏半岛的现状和发展定位,分析大鹏半岛在发展旅游产业和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大鹏半岛的发展策略和保护措施,包括加强管理与规划,树立品牌意识,严格实施分级保护,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治理生态环境,开展生态补偿等。  相似文献   
10.
深圳大鹏半岛和香港地区古火山活动带,分布于广东省东部火山活动亚带莲花山火山喷发带上,属于浙闽粤港火山活动带,也是环太平洋火山活动带的一部分。为研究两地火山岩的成因机制、构造演化过程以及两地火山活动的异同点,本文采用实地考察、同位素测年等方法,从火山地层、构造和火山活动性等方面,对大鹏半岛与香港火山活动特征异同点进行对比研究。研究发现两地火山具有相似的沉积环境、相同区域地质构造背景,经历了相似的地质演化过程,火山活动时期也基本相同。二者的不同之处是地貌特征和地质景观不同,各具特色。香港的火山机构存在超级破火山口,六边形柱状节理普遍发育。大鹏半岛火山以火山穹丘为特征,典型火山地质现象是球粒、石泡、流纹、火山碎屑较为发育。根据同位素测年分析,大鹏半岛火山岩同位素年龄值为137~161 Ma,为侏罗纪晚期至白垩纪早期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