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3篇
海洋学   3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孙思邈精于针灸,并指出处方是针灸辨证论治的中心环节,但其著作难学难懂,继承存在困难。经研究发现“孔穴主对法”是孙氏针灸处方理论的核心:浅层含义为根据病证选择对应主治的腧穴使用,深层含义为应用共同主治的对穴进行治疗。“主”的含义很广,包括今天所说的体质、疾病、证型、证候、病因等内容。药物处方也有类似的“主对”理论,所以“主对法”可以指导针药并用。同时“经方”不等于“经验方”,而是在理论指导下完成,其中的“对症治疗”可谓中医特色的精确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寻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中治疗小儿病症的用药经验及处方规律,以期指导儿科临床实践。方法:收集孙氏二书中治疗小儿病症的口服方药,建立数据库,利用IBM SPSS Statistics 26、Microsoft Excel进行药物使用频次及性味归经频次统计;使用R4.2.0 apriori函数进行关联分析;利用IBM SPSS Modeler 18.0、Cytoscape 3.9.0构建核心中药共现网络;并利用IBM SPSS Statistics 26对核心中药进行无监督的系统聚类分析。结果:共筛选纳入方剂102首,涉及中药168味,药物使用累计频次达699次,使用频次≥15次的有甘草、大黄、桂心、黄芩、芍药、麻黄、苦杏仁、石膏。药物四气以寒性居多、温性次之;药味以苦、辛、甘为主;归经主要集中在肺、肝、胃、脾、心经。支持度最高的药对为黄芩-大黄(支持度21.57%);常用的角药有大黄、甘草-黄芩(支持度14.71%,置信度71.43%),茯苓、芍药-大黄(支持度8.82%,置信度100.00%)等。聚类分析得到的潜在处方有“桂心、紫菀、生姜、半夏、苦杏仁”“石膏、甘草、麦冬、芒硝”等。结论:通过对《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中小儿处方用药分析,发现孙氏治疗小儿病症往往遵循“病证结合、重视脏腑辨证”“寒温并用以调阴阳”“攻补兼施以祛邪扶正”的用药规律及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3.
扁鹊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医生,居五大医学家之首(其余四人是:华佗、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他创立了中医"望、闻、问、切"的"四诊法",是我国中医理论的奠基者。扁鹊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治病救人的故事广为流传,司马迁在《史记》中特立《扁鹊传》,以示纪念。扁鹊是中国古代第一个进入正史的医生。可是,这样一位在中国医学史上地位极其重要的名医,却  相似文献   
4.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