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8篇
测绘学   7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26篇
海洋学   21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3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柳宝诒先生作为晚清著名温病学家,对“伏气温病”的病机治法见解独到,首创“养阴托邪”法。杂病诊疗方面,注重培补中焦脾胃,用药炮制也独具一格。作为中华老字号“致和堂”创始人,其膏方也是驰名遐迩,并且独创“以药制药”炮制法。本文对《柳宝诒医案》中学术思想及用药特色进行探究,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2.
3.
新疆北山晚古生代内生金属矿床成矿系列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新疆北山造山带是我国重要的铜镍金铁矿产勘查区之一.通过初步研究,按照成矿系列的学术思想,将区内晚古生代金属矿床划分为3个成矿系列,即晚古生代与基性-超基性岩浆有关的铜镍硫化物矿床成矿系列、晚古生代与强应变构造带有关的铜金矿床成矿系列和与火山岩有关的铁矿床成矿系列.  相似文献   
4.
刚刚荣获国务院颁发的200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的我国著名工程地质学家、工程地质教育家、原成都地质学院院长、成都理工大学资深教授张倬元先生迎来了他的80华诞。2006—01—20在成都隆重召开了“工程地质关键理论及张倬元教授学术思想研讨会”。张教授在成都理工大学从教近50载。他治学严谨、诲人不倦、奖掖后进、甘为人梯,培养了大批本科生和40名硕士、博士、博士后等高层次科技人才。  相似文献   
5.
刚刚荣获国务院颁发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的我国著名工程地质学家、工程地质教育家、原成都地质学院院长、成都理工大学资深教授张倬元先生迎来了他的80华诞。2006年1月21日在成都隆重召开的“工程地质关键理论及张倬元教授学术思想研讨会”上,应邀赴会的嘉宾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宝王君教授;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委会主任黄鼎成研究员、秘书长伍法权研究员及许兵研究员;中国地质调查局水工环部主任殷跃平研究员;成都理工大学校长刘家铎教授等党政领导与职能部门、国土资源部门、勘察设计单位以及高校——中国地质大学、南京大学、吉林…  相似文献   
6.
7.
林超是著名的中国当代地理学家,他在长达60多年的地理科学研究和教学生涯中,博学精思,成果累累。本文从地理学理沦、地理学方法论、综合自然地理学、中国地理学史、地理教育、中外地理学交流、治学之道等方面,概括了他的学术思想和学术成就。  相似文献   
8.
我国摄影测量与遥感事业的开创者和奠基人、测绘学科一代宗师、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王之卓教授不幸于5月18日逝世.这是我国测绘界、科学界和教育界的一个重大损失.我们为我国失去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杰出科学家和教育家而倍感悲痛! 我们悼念和纪念王之卓教授最好的方式就是把这位老科学家、老教育家为我们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继承下来,把他开创并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继续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9.
《地层学杂志》2007,31(3):239-239
为了进一步展示我国古生物学的研究进展,交流学术成果,经中国古生物学会九届三次理事会讨论决定,将于2007年9月14日-17日在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蒙山召开中国古生物学会第24届学术年会。年会旨在进一步活跃学术思想,鼓励创新思维,推动国内外学术交流。会议将就以下内容开展讨论和交流:1)古生物学近年来的新发现、新观点、新理论和新成果;2)古生物学的科学普及、教育工作与和谐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
笔谈:地球系统科学——庆贺黄秉维院士八十五华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理学报》1998,53(1):1-12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地理学会名誉理事长黄秉维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地理学家。他强调地理学的综合研究,并身体力行在研究工作中充分体现这一学术思想。1953年,他首次完成了我国第一幅1∶400万黄河中游土壤侵蚀分区图;继40年代完成具有开拓意义的部门自然区划后,1959年主编的《中国综合自然区划(初稿)》为中国最详尽而系统的全国自然区划专著;50年代后半期他提出自然地理学研究的三个新方向。黄秉维教授重视地理学为经济建设服务,主持了许多重大研究项目,为我国地理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今年是黄秉维教授85寿辰,本刊发表这一组笔谈,以此祝贺他健康长寿,为我国地理学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