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3篇
  免费   463篇
  国内免费   260篇
测绘学   271篇
大气科学   409篇
地球物理   389篇
地质学   448篇
海洋学   244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107篇
自然地理   78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88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108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106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2篇
  1954年   1篇
  194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里散半岛位于非洲板块和阿拉伯板块交接处的死海盆地中。该盆地面积大,构造简单且有下沉运动,说明它是一拉张型盆地。由重力异常数据发现死海盆地可划分成沿南北延伸各约30km长的几个块体,里散半岛是其中最深的一个。中生代沉积厚度约6km,更新世沉积厚度为9km。死海盆地的拉张距离为20km,表明死海盆地的年龄约3.3Ma。里散半岛下部的前寒武纪结晶基底磁化率较高,这与区内延续的构造活动性有关。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藏北高原西北部结则茶卡湖泊及其沿岸地质地貌调查,发现其为一个富含硼、锂、钾、锶的封闭型盐湖,沿岸海拔4 850 m拔湖325 m有一条明显的高位湖岸线,该湖岸线到湖面之间有六级湖积阶地发育,六级以上阶地保存零星。沿湖岸不同高度上的湖积物U系年龄分别为(14.2±1.2)ka BP(T2)、(38.0±3.5)ka BP(T4)和(41.6±3.2)ka BP(T5)。湖面下降的幅度是藏北高原迄今所知最大。根据湖面平均下降速度推算高位湖岸线和高位湖积层的形成年龄在(120~90)ka BP,与东部的纳木错和西部的甜水海基本一致,说明藏北高原在晚更新世初期有一个明显的泛湖期。大约100 ka BP结则茶卡湖面开始下降,晚更新世以来湖泊演化是在封闭体系干旱环境下进行的,盐湖形成于14 ka BP左右,藏北高原在晚更新世以来气候变化可能为自西向东逐渐变为干寒。  相似文献   
3.
4.
随着我国人口日益增多,经济形势的飞速发展,加快开发西部的任务日趋紧迫和重要。而西部南水北调则是开发西部必须先行的关键性工程。这项工程是从青藏高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等五大水系调水,穿过巴颜喀拉山入黄,以黄河大柳树枢纽为总灌渠渠首,把水引向内蒙西部,直至新疆东部地区。引水路线跨越西藏、四川、青海、甘肃、内蒙、新疆等地。此项工程调水量约800亿立方米,一旦实现,将使那里沙漠变绿洲,可开发那里东部地区稀少的矿产及其它资源。  相似文献   
5.
青藏高原及邻近区域的S波三维速度结构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0  
周兵  秦建业 《地球物理学报》1991,34(4):426-441,T001
本文收集了WWSSN台网和我国台网中13个地震台站的长周期地震记录,用140条10-90s瑞利波频散曲线和作者提出的Tarantola-Backus面波频散层析成象方法,作了青藏高原及邻区的速度反演,得出该地区岩石层速度结构的三维图象.结果表明,1.在10-110km深度范围内,速度结构出现与大地构造特征相关的分区性,显示出四个构造单元:青藏块体、柴达木-巴颜喀拉-三江块体、塔里木块体和印度块体.2.高原内部,深度为10-70km内速度较低,莫霍界面呈不对称盆形分布,藏北那曲附近地壳厚度超过70km,高原边缘壳厚为45-50km,90-110km为高速异常,表明高原内部存在上地幔盖层.3.高原北部的班公湖断裂和东部的三江断裂系是该区重要的分界线,是岩石层结构存在明显差异的重要接触部位,可能是冈瓦纳古陆与欧亚古陆的缝合带.4.柴达木-巴颜喀拉-三江块体内部速度分布不均匀,地壳厚度由北向南从45km加深到60km;在深度90-110km存在一低速层.5.塔里木地块内速度随深度均匀增加,从地壳到上地幔110km内没有发现低速层.地壳厚度约50km.  相似文献   
6.
海河流域水平衡与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分析与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伟东 《水文》2008,28(3):79-82
海河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关系海河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本文对海河流域1998~2006年降雨、供水和用水情况进行了全面分析研究,并从流域水循环角度对海河流域降雨、ET耗水(流域蒸腾蒸发)和入海水量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海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发展趋势,分析了南水北调条件下海河流域的水资源形势,提出实现海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途径.根据海河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提出的调水量和节水规划分析,南水北调可以从根本上提高海河流域水资源和水环境的承栽力,届时水污染防治和地下水恢复将成为流域水资源保护和管理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0102号台风"飞燕"移动路径特点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爱鸣  林毅  李泓浩 《台湾海峡》2003,22(1):102-107
2001年2号台风“飞燕”登陆早、强度大、移速快、突发性强给福建中部沿海地区带来巨大损失。本文利用常规资料及云图等资料对其登陆福建及后期路径北折的特点及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hPa散度、850hPa涡度及低层能量场对台风路径北折有比较好的预示作用,台风未来移向有沿着200hPa其中心附近辐散中心长轴方向、850hPa正涡度长轴方向及低层暖平流区和850hPa θse高能中心轴移动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采用发送一束线偏振激光产生散斑的方法,研究线偏振激光散斑、"平均椭圆偏振"激光散斑以及非偏振激光散斑的相关性和精细结构。指出:当漫射器为一片毛玻璃时,散斑激光是线偏振的.其方向与入射激光束相同;当漫射器为涂无光白漆的毛玻璃时,散斑激光是部分或全部退偏的,涂层越厚,退偏越甚。对于强线偏振散斑场,当偏振方向改变时,散斑的精细结构无明显变化,即使是两个正交方向上的散斑图,也保持良好的相关性。对于非偏振散斑场,当照明激光束的偏振方向改变时.散斑精细结构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