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0篇
海洋学   1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41 毫秒
1.
目的:研究少腹逐瘀丸联合扶阳罐治疗月经不调寒凝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 例月经不调寒凝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1组、对照2组,每组各30 例。对照1组采用少腹逐瘀丸治疗,对照2组采用扶阳罐治疗,治疗组采用少腹逐瘀丸联合扶阳罐治疗,3组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比较3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清性激素[促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催乳素(PRL)、雌二醇(E2)、孕酮(P)]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中、低切黏度及血浆黏度水平),评价临床疗效,并比较3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1组脱落3 例,对照2组脱落2 例。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28/30),对照1组为88.89%(24/27),对照2组为82.14%(23/28),治疗组与对照1、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血清性激素指标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1组,小腹刺痛、痛经、舌脉积分,血清性激素指标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治疗后对照1组痛经、舌脉积分,FSH、LH、P、E2含量,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2组(P<0.01或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为3.33%(1/30),对照1组为7.41%(2/27),对照2组为0,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少腹逐瘀丸联合扶阳罐治疗月经不调寒凝血瘀证疗效较佳,可促进月经恢复正常,调节性激素水平,改善血液流变状态。  相似文献   
2.
介绍唐农教授运用“扶阳思想”次第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简称慢性心衰)的经验。唐教授在《内经》重阳思想及扶阳学派卢氏心法启发下,认为阳虚是慢性心衰的主要发病根源,其病机为“阳虚阴实,元阳虚损为本”,治以“扶阳消阴之次第疗法”,即先温通中上焦,再温补下焦,最后固本培元。如此达到“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的生命境界。  相似文献   
3.
总结王诚喜教授基于“扶阳”理论治疗慢性肺系病的临床经验。王教授认为,本病初期多以邪气入侵为先,继而邪干脏腑,气机宣降失衡,生痰生湿,结瘀化火。邪气久稽,则伤正气,致肺脾肾三脏亏虚,终成正虚邪恋之候。王教授善于运用“扶阳”理论治疗慢性肺系病证属虚寒者,并创立了扶阳三法(运脾阳、温肺阳、助肾阳),自制了补肺固元膏、补肺利气丸、冬病夏治丸等以温补为法的方药。这些方药应用于慢性肺系病的临床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扶阳方治疗缺血性中风(IS)恢复期阳虚证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50 例IS恢复期阳虚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 例。2组均予以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扶阳方治疗,对照组加用补阳还五汤治疗,2组均治疗28 d。观察2组治疗前、治疗14 d后、治疗28 d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及安全性,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00%(23/25),对照组为76.00%(19/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ADL评分、NIHS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同时间节点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组治疗前后血常规、大便常规、尿常规及肝肾功能均未出现明显改变。结论:扶阳方治疗IS恢复期阳虚证疗效确切,明显优于补阳还五汤,为运用中医扶阳理论治疗IS恢复期提供了临床证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平衡火罐配合扶阳灸干预寒湿型慢性腰肌劳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寒湿型慢性腰肌劳损患者37 例采用平衡火罐配合扶阳灸进行干预,4周后观察患者干预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及干预后的安全性。结果:总有效率为97.3%(36/37),干预后VAS评分下降,JOA评分上升,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平衡火罐配合扶阳灸可以明显改善寒湿型慢性腰肌劳损患者临床症状,具有疗效明显、安全、简单、易耐受的优点,患者接受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四逆法是在仲景伤寒原方四逆汤的基础上由四川卢门一氏发展创新而来,卢氏上承《周易》《内经》《伤寒论》,下继钦安《医学真传》,形成卢氏扶阳医学流派, 提出了“人身立命,在于以火立极;治病立法,在于以火消阴”,并以“阳主阴从”为指导思想,治病立法强调“病在阳者,扶阳抑阴;病在阴者,用阳化阴”。四逆法则是在扶阳立论的指导下所延伸出来的扶阳治则,是在“理”指导下的“法”。回归根本,卢氏扶阳之道仍是对中医重阳思想的高度掌握。本文从四逆法中探讨关于卢氏扶阳思想的核心,以期为临床治疗阳虚一证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阳虚为本,络病为标”的理论为指导,结合扶阳学派对中风的认识,将重阳思想及治病求本的理念贯穿其中,从病因病机、治则治法、遣方用药等方面探讨温阳复元法治疗中风病的理论依据所在,旨在为温阳复元方更好地临床推广与应用提供可借鉴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9.
目的:观察扶阳罐干预背俞功能带对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的疗效及免疫球蛋白的影响。方法:将60 例CF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治疗组采用扶阳罐干预背俞功能带法治疗,对照组采用推拿、捏脊、拔罐背俞功能带法治疗。2组均治疗15次后比较其临床疗效、疲劳评定量表(FAI)评分及免疫功能指标[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结果:治疗过程中治疗组脱落1例,对照组脱落2例。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10%(27/29),对照组为92.86%(26/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FA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IgA、IgM、IgG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治疗组的IgM、IgG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扶阳罐干预背俞功能带治疗CFS疗效颇佳,能明显改善患者疲劳状态,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扶阳理论及内阳外阴的本体结构角度出发,对“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句意及内涵进行新的阐述与探讨。笔者认为,人体阴阳二气中阳气起主导作用,且阴阳二气在人体的结构为阳在内,阴在外。因此,“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深层含义应是春夏之时,要顺自然阳气生长之势,养护人体阳气;秋冬则顺自然阴气收藏之性,调护人体阴气。但笔者认为秋冬调养人体阴气的真正目的是固藏人体阳气,“藏阳”就是“秋冬养阴”的进一步明确,重视调护阳气才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真实含义,也是《内经》重阳思想的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