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4篇
测绘学   23篇
大气科学   23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0 毫秒
1.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兴起,公众对于信息的接触渠道悄悄发生着变化。作为与社会公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气象服务,如何紧跟时代潮流,加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结合,更好地做好公共气象服务这道菜。本文就如何借助新媒体加强公共气象服务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前,随着贫困生数量的急剧增加,高校在重视解决贫困生经济困难的同时,往往忽略了他们内心深处潜藏的情绪感受.他们中的大多数产生了不同于一般大学生的道德情感问题.因此,贫困生的道德情感状况、造成此种状况的原因以及培养贫困生的道德情感的路径和方法,便成为对贫困生问题开展深入研究的全新的独特视域.  相似文献   
3.
气象服务信息在多媒体中传播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数字技术的推动下,各类媒体带来气象服务在传播空间、传播内容、受传关系等各方面的改变,人们接收信息的渠道越来越趋于多元化。气象服务信息的新媒体传播旨在以服务为导向的前提下,利用各种新兴媒体资源,实现对各级政府、目标消费者更加及时、精准、到位的气象服务。本文主要对青海省气象服务信息在各类媒体的传播现状进行了调研分析,提出了在新媒体迅速发展的今天,如何激发气象产品的社会价值,提升气象服务质。  相似文献   
4.
庞子琴 《广东气象》2015,37(1):40-43
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带来了信息交流颠覆性的变革,分析移动互联时代媒体特征,通过剖析一档电台节目应对移动互联时代冲击的成功案例,从中观察和思考气象服务,面对移动互联时代的机遇和挑战,要走出过去的经验,重新审视服务理念和机制,服务定位要顺应形势进行优化和调整,处理气象服务传统手段与新手段关系,要坚持优势,扬长避短,新旧手段加强互联互补互动,利用渠道便利性,逐步引导公众参与到气象服务中,同时要开阔思路,进一步挖掘服务产品。  相似文献   
5.
自2000年以来开始出现的大量仿制景观,从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方面重塑了中国的城市空间,但却没有引起学者的普遍关注。以新兴出现的微型仿制景观——佛山日本街为例,运用实地调查和话语分析方法,首先理清佛山日本街的仿制要素及其特征,以及佛山日本街的兴起原因,其次利用社交平台的文本数据分析新媒体影响下佛山日本街的形象塑造,进而探讨佛山日本街不同形象的产生根源。研究发现,佛山日本街的仿制要素虽受到日本城市街道形态以及ACGN亚文化的启发,但本质上是一种文化借用式的网红打卡地;资本竞争和新型社交方式是佛山日本街兴起的主要动力要素,而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的旅游环境变化进一步刺激和提升了佛山日本街的打卡热度和知名度;在新媒体的影响下,社交平台用户对佛山日本街的讨论主要聚焦于文化原真性和抄袭侵权两个方面,导致其塑造的形象正面、负面并存。  相似文献   
6.
《测绘文摘》2012,(2):16-18
正CH20120667基于距离场映射的地形可视域分析方法=Terrain Viewshed Analysis Method Based on Distance Field Mapping/王晨昊,汤晓安,马伯宁,冷志光(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测绘学报.-2011,40(5).-563~568  相似文献   
7.
传媒技术革命新阶段为地图传播领域带来新机遇,促使传统定向的“媒介-受众”关系转向多元共竞的“新媒介-用户”关系。在此背景下,将新闻传播学的数据新闻概念引入地图学中,对比分析新媒体地图与纸媒地图、电子地图之间的关联与差异,总结得到新媒体地图的三大特性,并以八二四研究所公众号为具体案例,研究地图在新媒体运营中的作用,提出消减犹豫区、增强即时体验、构造交流空间3种优化地图表达策略的可行性方法,旨在为其他新媒体地图设计提供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了总结四川省地震局在新媒体时代的涉震舆情引导处置经验,给相关部门提供借鉴案例,本文以四川省地震局官方微博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在2019年长宁MS6.0地震后虚假信息、燕子群飞、2020年绵阳老井升温、2018年“古天文学家王笑冬”预报地震4个典型涉震舆情事件中的应对策略,并提出5点新媒体时代涉震舆情处置的建议:把“化危为机”作为舆情应对的“战略考量”,把团队培养作为舆情处置的“储备考量”,把实时监控作为舆情操作的“决策考量”,把科普宣传作为舆情优化的“手段考量”,把“战时思维”作为舆情引导的“意识考量”。  相似文献   
9.
10.
随着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移动直播、机器人撰稿等新传播方式不断涌现,给地震科普宣传工作带来机遇和挑战,探索地震科普宣传融合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该文通过分析当前地震科普宣传工作的现状和特点,结合近两年地震科普宣传工作的实践经验,及地震系统科普宣传融合发展最新案例进行分析,提出地震科普宣传融合发展的路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