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4篇
海洋学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介绍朱镇华教授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复位治疗后残余症状的中医辨治经验。朱教授认为,本病病因病机多样,常见有禀赋薄弱,素质不强、内伤劳倦,失于调理、情志内伤等;病机以风、痰、虚为主,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是关键,调理重在标本兼治,如健脾益气、补气养血,填精生髓,滋补肝肾,祛风化痰,疏肝健脾等,随证辩治。  相似文献   
2.
介绍朱镇华教授辨治鼻源性头痛的临证经验。朱教授认为本病与肺脾两脏关系最为密切,外感邪气,郁于肺经,肺失宣降,邪毒循经上犯鼻窍,阻遏清阳,不通则痛而发病;久治不愈,耗伤脾气,脾运化失司,致清阳不升,清窍失养,不荣则痛而发病。临床上从鼻源性头痛部位辨治,痛在太阳,选蔓荆;痛在阳明,选白芷;痛在少阳,选川芎、柴胡;痛在少阴,选细辛;痛在厥阴,选吴茱萸。同时,根据五行相生理论和脏腑学说,灵活应用“培土生金法”,以参苓白术散为代表方剂,临床上随症加减,治以健脾补气、益肺通窍,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4.
介绍朱镇华教授基于清阳清窍理论治疗鼻窦炎的经验。朱教授认为鼻窦炎的基本病机可归纳为清阳不升、窦窍失荣、浊阴不降、窦窍滞邪,其虚证多责之于肺脾,实证多责之于肝胆。治疗以升清降浊为基本治法,主张以升清为纲、降浊为要,升降相应则窦窍邪去得养。结合清阳清窍理论,在参苓白术散原方的基础上以党参代人参,加辛夷、白芷、石菖蒲、桂枝以益气升阳、利湿化浊,治疗鼻渊之虚证,尤其是肺脾气虚、湿聚窦窍证,疗效颇佳。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