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海洋学   8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
合浦珠母贝两个野生种群的生化遗传变异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用聚丙烯酰胺梯度凝胶垂直平板电泳技术测定了大亚湾和北部湾合浦珠母贝Pinctadamartensi野生种群12种同工酶26个基因座位的遗传变异。结果表明,两个种群的平均杂合度分别为0.1243±0.0377和0.0999±0.0441,与已报道的珠母贝属的其他种很接近。两个种群的杂合子缺失系数分别为-0.278和-0.346;遗传相似度(I)和遗传距离(D)分别为0.9842和0.0159;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0253,表明2个种群之间有较强的基因流。  相似文献   
2.
石鲽与牙鲆人工杂交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6  
研究了石鲽(♂)与牙Ping(♀)的人工杂交,杂交后代经7个多月的养殖,许多生物学特征较牙Ping、石鲽发生了较大变异。在全长相同的情况下,杂交鱼的体高比牙Ping体高增加了6%、比石鲽体高增加了4.2%,其体质量以及成活率也都分别比牙Ping、石鲽的高。其杂种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栉孔扇贝♀与虾夷扇贝♂为试验材料,进行二者之间杂交育苗生产,并与栉孔扇贝自交生产比较,生产结果表明:二者的杂交是可行的,在幼虫阶段表现出一定的生长优势,幼虫成活率间没有差异,但在幼虫附着变态方面,杂交组低于自交组,二者之间有明显的差异。然后以具有生长优势的栉孔扇贝♀×虾夷扇贝♂组进行了生产性育苗实验,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真鲷、黑鲷及其杂交子代的染色体构成与AFLP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核型分析和AFLP技术对真鲷、黑鲷及其杂交子代进行遗传差异分析。结果显示真鲷、黑鲷和杂交子代均含有48条染色体,核型分别为2n=2st+46t,NF=48、2n=4m+4sm+2st+38t,NF=56和2n=30m+8sm+2st+8t=48,NF=86,杂交子代核型与其父、母本种均不一致。两对AFLP选扩引物组合在真鲷、黑鲷和杂交子代中共扩增到278个条带,其中黑鲷特异性条带93条、真鲷特异性条带108条;杂交子代中分别出现了21条父本种(黑鲷)特异条带和67条母本种(真鲷)特异条带,另出现了15条非双亲条带。杂交子代与真鲷、黑鲷的遗传相似系数和遗传距离分别为0.113、0.350和2.180、1.050,表明杂交子代总体上更偏向于母本种。染色体核型和AFLP条带分析结果表明真鲷(♀)×黑鲷(♂)所获得的杂交子代为含有48条染色体的异源二倍体,且父、母本遗传物质在杂交中发生了部分重组,杂交子代表现出一定的偏母系遗传特性。  相似文献   
5.
红藻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据统计,1993年大型海藻产值约3.7×10~9美元,其中紫菜(Porphyra)就有1.8×10~9美元,接近一半,江篱、石花菜等经济红藻也占有相当大的产值比例。栽培种最初都来源于野生种群,栽培中由于种质  相似文献   
6.
栉孔扇贝×虾夷扇贝的杂交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栉孔扇贝与虾夷扇贝为实验材料,进行了两者之间自交和栉孔扇贝♀×虾夷扇贝♂和虾夷扇贝♀×栉孔扇贝♂的杂交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两者的杂交是可行的,在幼虫阶段表现出一定的生长优势,幼虫成活率间没有差异,但在幼虫附着变态方面,杂交组低于自交组,两者之间有明显的差异。然后以具有生长优势的栉孔扇贝♀×虾夷扇贝♂组进行了生产性育苗实验,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秘鲁紫扇贝(Argopecten purpuratus)于2008年被引进我国,与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 irradians)成功杂交。为探讨紫扇贝在海湾扇贝属中的分类地位及与相似种海湾扇贝的进化关系,随机选取紫扇贝和海湾扇贝各10个个体,利用通用引物进行16S rDNA基因片段扩增并双向测序。序列分析结果表明,紫扇贝和海湾扇贝扩增获得基因片段长度均为542bp,碱基组成A+T所占比例分别为紫扇贝54.2%和海湾扇贝55.1%。紫扇贝和海湾扇贝种内分别有6和10个变异位点,种间有41个变异位点,且种内和种间变异均为转换或者颠换,无插入/缺失类型。结合Gen Bank同源序列信息,对海湾扇贝属物种进行遗传距离分析及分子系统树的构建。结果表明:海湾扇贝属7种扇贝[紫扇贝(A.purpuratus)、A.irradians、墨西哥湾扇贝(A.i.concentricus)、A.i.irradians、A.nucleus、A.gibbus和A.ventricosus]在系统树上聚为2支,与紫扇贝亲缘关系最近的是A.ventricosus,且该两种扇贝单独聚为一支。其余5种扇贝中,A.irradians、A.i.concentricus和A.i.irradians最先聚为一支,支持A.i.concentricus和A.i.irradians为A.irradians两个亚种的结论;另外,A.nucleus与以上三者也有很近的亲缘关系。该研究结果为海湾扇贝属物种进化、迁移及其遗传育种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鲍的杂交育种高产技术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鲍的人工育苗与养殖,在我国已有近20a的历史。由于多年来忽视种质改良,始终采用我国自繁自养的鲍做亲鲍,使亲缘关系越来越近,易造成种质退化,其后代抗逆性较差,剥离后大量死亡。结果,导致许多鲍育苗单位连年出现亏损或倒闭。为此,作者于1998年引进日本的虾夷盘鲍(Haliotisgiganteadiscus)与中国的皱纹盘鲍(Haliotisdiscusdiscushanai)进行杂交育种技术研究,并取得了较好效果。1材料1.1育苗主要设施山东寻山水产集团公司育苗场位于桑沟湾北畔。共有鲍育苗池200个,共1400m…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