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127篇
  免费   6545篇
  国内免费   7377篇
测绘学   2421篇
大气科学   3578篇
地球物理   3247篇
地质学   22451篇
海洋学   5231篇
天文学   552篇
综合类   3134篇
自然地理   6435篇
  2024年   317篇
  2023年   1148篇
  2022年   1379篇
  2021年   1465篇
  2020年   1212篇
  2019年   1514篇
  2018年   1095篇
  2017年   887篇
  2016年   1027篇
  2015年   1202篇
  2014年   2099篇
  2013年   1662篇
  2012年   1970篇
  2011年   1924篇
  2010年   1847篇
  2009年   2086篇
  2008年   2076篇
  2007年   1858篇
  2006年   1847篇
  2005年   1729篇
  2004年   1618篇
  2003年   1563篇
  2002年   1420篇
  2001年   1427篇
  2000年   1200篇
  1999年   1113篇
  1998年   1078篇
  1997年   1089篇
  1996年   1021篇
  1995年   877篇
  1994年   789篇
  1993年   679篇
  1992年   763篇
  1991年   606篇
  1990年   604篇
  1989年   400篇
  1988年   112篇
  1987年   92篇
  1986年   41篇
  1985年   40篇
  1984年   27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14篇
  1979年   9篇
  1974年   7篇
  1943年   4篇
  1942年   5篇
  1941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清县紧紧围绕“不死人、少伤人、少损失”的总目标,聚力“整体智治”,充分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科学技术,扎实推进地质灾害防御体系和智控能力建设,整体提升地质灾害综合防治水平,努力实现从单部门应对单一灾种向多部门联动应对灾害链转变,从人防为主向人防技防并重转变,从隐患点管理向风险防控转变,有效破解地质灾害治理难题,最大限度减少地质灾害给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损失,已连续14年实现了地质灾害“零伤亡”,为“平安德清”建设提供地质环境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2.
为了揭示黑龙江哈尔滨白渔泡国家湿地公园沼泽、林地和农田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的差异,于2018年7月25日~8月2日,在湿地公园内,在天然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沼泽、林地、旱田和水田中设置采样地,采集不同深度(0~10 cm、10~20 cm和20~30 cm)的土壤样品,测定土壤样品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指标。研究结果表明,白渔泡国家湿地公园不同采样地土壤指标存在差异;与天然芦苇沼泽土壤相比,其它采样地土壤的含水量明显偏低,土壤全氮、全磷、碱解氮和有机质含量都明显偏小,水田土壤速效磷含量偏大;天然芦苇沼泽土壤脲酶、硝酸还原酶、纤维素酶、蛋白酶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都高于林地和农田土壤,水田0~10 cm和10~20 cm深度土壤的硝酸还原酶活性显著高于旱田和林地;与天然芦苇沼泽土壤相比,旱田土壤小于0.25 mm的小团聚体含量偏大,而其它采样地土壤的各粒级团聚体的比例变化较小,水田土壤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比天然芦苇沼泽和旱田土壤低。  相似文献   
3.
平衡剖面的制作流程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平衡剖面技术是地质思维和计算机技术的结晶,使对断层构造的研究提高到定量阶段,其依据是在垂直构造走向的剖面上,地层长度和面积(2D)或体积(3D)是均衡的。在此原理基础上利用数学手段对盆地的构造发育史进行正演和反演模拟,直观地再现地下构造的原始几何形态,迅速提供地震剖面的构造解释方案,并对解释结果进行检验(不平衡的剖面其解释一般有问题),为深刻认识构造发育史、分析油气运移及聚集规律提供依据,提高了工作效率。其结果也为盆地模拟、油藏模拟、定量计算构造伸缩量等地质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  相似文献   
4.
红阳煤田含煤地层太原组与山西组,是一套典型的“海陆交互相”沉积。依据剖面上沉积相序列变化特点,可划分为14个沉积旋回,每个沉积旋回均含有一层煤。有二种聚煤环境:一是海水退出潮坪后形成的泥炭沼泽聚积的煤层;二是扇三角洲平原形成的泥炭沼泽聚积的煤层。  相似文献   
5.
6.
本文介绍了GDJ跟踪打印经纬仪在人造卫星的观测中如何应用计算机对多圈卫星的目视观测资料进行实时采集、处理等工作过程的原理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精彩点映     
《国土资源》2004,(2):1-1
发展,这是当前中华大地上最响亮、最激奋人心的时代强音。然而,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发展的内涵、方式也各不相同。在长期处于贫穷落后境态的国情面前,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把发展的目标锁定在解决温饱这个最基本、最紧迫的问题上。而今,中国社会基本  相似文献   
8.
1IN T R O D U C T IO N The western China isfacinggrowing problems of eco- logical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disparitiebse- tween the socio-economy of the western and eastern China were enlarging, and the major ecologicalprob- lems stilelvolve as past(H…  相似文献   
9.
金秋九月,伊春市汤旺河区人民迎来了一个大喜的日子,伊春小兴安岭花岗岩石林国家地质公园将在这里举行隆重的揭碑开园仪式。  相似文献   
10.
莱州湾南岸潍河下游地区咸水入侵灾害成因及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通过对莱州湾南岸咸水入侵较严重地潍河下游地区晚更新世以来沉积特征及现代自然环境条件变化的分析,探讨了沉积相对咸水入侵产生及空间范围特征的环境机理。晚更新世以来的三次海平面升降变化造成了潍河下游地区海陆沉积环境交替,形成了巨厚的海陆交互相沉积层。海进时期,大面积的滨海平原被淹没,在近海平原洼地滞留的海水经过蒸发、浓缩变为卤水,成为咸水入侵的物源;海退后陆源碎屑在滨海地区沉积形成了巨厚的古河道砂层。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随着对地下淡水的过度开采,淡咸水水头压力差减小.卤水通过古河道砂层快速南侵。通过对潍河下游地区100余个地质钻孔水化学连续监测资料分析,阐明了咸水入侵的特征,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咸水入侵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