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5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92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38篇
海洋学   338篇
综合类   62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5年以来,秦皇岛近岸海域暴发了绿潮,对北戴河旅游区的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影响。绿藻微观繁殖体在绿潮的形成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主要包括孢子、配子、幼苗和营养片段。绿藻微观繁殖体作为绿潮的“种源”,其分布规律可以反映绿潮的“藻源”位置。本研究于2016年4-9月和2017年1月对秦皇岛近岸海域绿藻微观繁殖体的调查,探究了其分布规律以及生物量变化。结果显示,绿藻微观繁殖体主要分布在近岸海域,由近岸向远岸海域逐渐降低。绿藻微观繁殖体的数量在7、8月份最高,在冬季最低。受绿潮影响严重的海域微观繁殖体数量高于其它海域。秦皇岛近岸海域的绿藻微观繁殖体为该海域绿潮的种源,其分布规律表明秦皇岛近岸海域绿潮起源于本地。  相似文献   
2.
对汕头南澳岛潮间带海藻浒苔(Enteromorpha  相似文献   
3.
The main taste components of triploid and diploid oyster (Crassostrea gigas) were compared. Free amino acids, inosine monophosphate, succinate, trimethylamine oxide and betaine in fresh and boiled extractives were analyzed. The protein, lipids, glycogen, moisture and ash, which may affect the flavour, were evaluated. In boiled extractives, the amino acids were 394.1 mg(100g)^-1 in diploid and 183.5 mg(100g)^-1 in triploid. However, in fresh oyster extractives, they were 320.0 mg(100g)^-1 and 147.3 mg(100g)^-1 respectively. The inosine monophosphate in triploid was 44% more than that in diploid, and a little difference existed in the content of trimethylamine oxide between them. The contents of these taste components were the basis for taste flavour pattern determination.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青岛潮间带地区的4种海藻:叉枝藻(Gymnogongrus flabelliformis Harvey,高潮带)、孔石莼(Ulva pertusa kjellm,中潮带)、缘管浒苔(Enteromorpha linza(L.)J.Agar-dh,中潮带)和扁江蓠(Gracilaria textorii(Suring)De Toni,低潮带)在干出状态下的脱水率及每天干出0、0.5、1、2、4和6h下的生长和光合作用。结果表明:干出状态下缘管浒苔的脱水率最小,因为它具中空管状构造;其余3种海藻的脱水率依次为扁江蓠>孔石莼>叉枝藻,但三者差异不大。与水中对照(0h)相比,高潮带的叉枝藻在不同干出处理下的生长和光合作用速率下降(P<0.05)。中潮带的孔石莼在一定干出时间内促进其生长和光合作用(P<0.05),缘管浒苔则未见显著的促进作用。低潮带的扁江蓠在干出处理下几乎不能生长和存活。  相似文献   
5.
抗旱保水剂膨润土-聚丙烯酸盐吸水树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丙烯酸盐在蒙脱石层间进行原位聚合,研究开发一种适用于农林业的抗旱保水剂。实验结果表明:聚合产物的综合性能较为理想,吸水树脂的保水作用主要体现在能够吸收大量的水,并且在压力下不脱水。  相似文献   
6.
大黄鱼皮肤溃烂病病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福建省厦门西海域某渔排养殖大黄鱼(Pseudosciaena cyogga)患皮肤溃烂病的肝脏、肌肉分离到2株优势菌。人工感染试验证实其中1株为致病菌。该菌的主要生理生化特性为革兰氏阴性,短杆状,极生单鞭毛,发酵葡萄糖,氧化酶阳性,赖氨酸脱羧酶、鸟氨酸脱羧酶阳性,精氨酸脱羧酶、水杨素、枸橼酸盐阴性,不产生H2S,利用葡萄糖、甘露醇产酸,对O/129(10μg)不敏感。在含0%,10%NaCl的普通培养基上不生长;在含2%,4%,6%,8%NaCl的普通培养基中生长;在温度30,35,40℃下生长良好,但4℃不生长。初步鉴定该病原菌为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药敏试验表明,该菌对卡那霉素、复方新诺明、链霉素等10种药物敏感,对青霉素G、氨苄青霉素、利福平等6种药物不敏感。  相似文献   
7.
海藻加工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海藻的化学组成之所以特殊是由于其生活环境造成的,当然随着种类的不同以及生长海区和季节的变化,各种海藻的化学成分也有明显的差异。某一类海藻如红藻类、绿藻类、褐藻类等都含有其所谓的特性组分。但从总体上讲,海藻化学组成特征可归纳为以下几个特点:(1)海藻多糖是非消化性的,或者说非营养性碳水化合物。这是海藻的特性组成,也是含量最大的成分。(2)无机物一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超常的丰富,被称为无机元素之宝库。(3)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性组分,因海藻种类不同而含量呈显较大的差别。如红藻类的紫菜蛋白质含量高达30%…  相似文献   
8.
生物技术的诞生使分子生物学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海洋药物的发现和开发、工业用纯化学品的研制、海洋生物疗法的发展、生物污损防除及有关问题的研究等,都已展现出诱人前景。在过去10几年中,上述领域的发展已达到实用化。 目前,具有药物活性的新海洋化合物正与日俱增。虽然一些药物公司提供的开发资助非常微薄,但是,这对于研制治疗人类和家畜疾病,毕竟是一种创举。除了药物之外,由美国海洋生物技术中心和日本海洋生物技术研究所专家组成的工作组,还联合研制出了海草抑制  相似文献   
9.
报道秦皇岛港区底栖海藻的群落结构、季节变化、生物量及优势种类等。通过4次定性采样指出:4月和6月的种类数高于8月和10月,群落组成都以红藻类为优势。平均生物量分布以金山咀最高,灯塔最低,各采样点的优势种是新煤码头为绿藻类的孔石莼、肠浒苔和尾孢藻;灯塔为红藻类的珊瑚藻、鸭毛藻及绿藻类的孔石莼和刺松藻,金山咀为孔石莼、刺松藻、萱藻和蜈蚣藻。  相似文献   
10.
红藻中的糖类主要以多糖形式存在(琼胶、卡拉胶等),其中主要的单糖组分是D-半乳糖和3, 6-内醚半乳糖,除此之外还含有少晕的木糖、葡萄糖及甘露糖等成分。由于各单糖的相互干扰,难以用比色等着通化学分析方法对每一种单糖准确地定性定量。作者曾研究过褐藻中单糖的气相色谱测定法, 但该法不能测定3, 6-内醚半乳糖,囚为这种内醚糖对酸水解不稳定。据Dutton和Nozawa等人报道, 将多糖经甲醇分解后进行气相色谱分析,结果令人满意。本文用琼胶(Difco bacto-agar)作代表,研究探讨了红藻胶甲醇-HCI分解的条件,确定了红藻胶中D-半乳糖和3, 6-内醚半乳糖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并将其应用于红藻中D-半乳糖和3, 6-内醚半乳糖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