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18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长江口涨、落潮槽底沙输移趋势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择长江口南港南小泓和南港主槽作为典型涨、落潮槽为研究对象,以2001年9月所采底沙的颗粒分析资料为根据,并结合实测水文、泥沙资料进行水动力分析,运用Gao-Collins粒径趋势分析模型分析了底沙输移趋势,结果表明:南小泓的底沙主要是来自口门附近,由于涨潮流强于落潮流而使底沙向上游输移,即SE—NW方向,而南港主槽的底沙主要来自上游,由于落潮流强于涨潮流而使泥沙向下游输移,即NW—SE方向。  相似文献   
2.
Historic changes in flux of matter and nutrient budgets in the Bohai Se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Over the past four periods ( 1959--1960, 1982--1983, 1992--1993, and 1998--1999), the ecosystem of the Bohai Sea changed due to both a significant decrease of river water discharge from the Huanghe River and a reduction of precipitation. The shifts in nutrient chemistry could result in changes in the phytoplankton composition with an increased potential for non-diatom algal blooms. Simple box model was used to estimate the water - mass balance and nutrient budgets for the Bohai Sea. Water budgets indicate that the residual flow changed from out of the Bohai Sea before 1993, but became inflow to the Bohai Sea after then. The nutrient budgets developed indicate that the Bohai Sea was a sink for nutrients except for phosphate in 1959--1960 and 1982-- 1983 and for silicate in 1982--1983. Net water flow transports nutrients out of the Bohai Sea in 1959--1960, 1982--1983 and 1992--1993, but into the sea in 1998--1999 due to climate changes, such as precipitation and subsequent freshwater discharge. The residual fluxes of nutrients are minor relative to atmospheric deposition and riverine inputs. Conversions of phosphate values to carbon by stoichiometric ratios were used to predict that the system was net heterotrophic before 1982--1983 and net autotrophic after then. Nutrient budgets can explain the change of nutrient concentrations in the Bohai Sea except nitrates, which should include the surface runoff.  相似文献   
3.
长江口沙波统计特征及输移规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多波束测深系统对长江口南港、北槽、横沙通道和北港水下地貌进行测量,对沙波波高、波长、迎流倾角、背流倾角、水深和沉积物特征进行统计,并根据流速、沉积物粒径及水深估算其潮周期内净位移。结果表明:长江口沙波基本都为大型沙波,且沙波大小与其所在区域沉积物粒径呈正比关系;长江口各个区域沙波的对称性不同,涨、落潮优势流越明显,则沙波对称性越差,净位移越大;沙波对称性能反映此区域水动力强弱及潮周期内沙波净位移大小。  相似文献   
4.
以泰国湾 T155号柱状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利用地球化学和矿物学手段探讨了全新世以来泰国湾古气候演化历史。(La/Sm)UCC-(Gd/Yb)UCC指示了全新世以来泰国湾西南部物质来源较为稳定,主要来自于马来半岛,季风控制下的沿岸流是其主要驱动力。通过对高岭石/(绿泥石+伊利石)(ωk/(ωc+ωl))、化学蚀变指数(CIA)和钾铝质量分数比值(ωK/ωAl)的变化规律进行综合研究,将全新世以来泰国湾古气候演化过程划分为两个阶段:①早中全新世(12000~6500calaBP):ωk/(ωc+ωl)值和CIA 值较高,ωK/ωAl值则较低,指示了该段时期强盛的东亚季风;发生于11200~10500calaBP和8500~7500calaBP的冷事件指示了泰国湾对新仙女木事件和8.2ka冷事件的响应;②中全新世(6500calaBP)以来:ωk/(ωc+ωl)值和 CIA 值明显下降,ωK/ωAl值则逐渐上升,指示了该段时间东亚季风呈逐渐减弱的趋势;在3200~1800calaBP时地球化学和黏土矿物指标呈现一个明显低值,对应于热带海域“斜氏普林虫低值事件”,揭示了全球气候变化在泰国湾海域良好的区域性响应特征。  相似文献   
5.
周福田 《海洋工程》2000,18(3):63-66
河口水动力因素复杂,涨潮急流造成施工困难,引发断桩事故,应该引起工程界的足够重视,本文进行了流速实测资料分析和基桩动力特性的计算,得出的结论,可供有关河口及近海工程建设时参考。  相似文献   
6.
广西近海的潮流和余流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实测资料,分析了广西近海的潮流性质,最大涨藻潮流速,最大可能流速,全日潮及半日潮潮流椭圆,冬夏季余流的分布。  相似文献   
7.
河口涨潮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口涨潮槽是河口的重要地貌单元。对河口涨潮槽的发育过程与演化规律的研究在理论上可以丰富河口动力地貌的内容,而在实践上对港口和通航等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认为河口涨潮槽不仅指河口涨潮流作用下形成的冲刷槽,还包括涨潮冲刷坑、涨潮冲刷槽和涨湖水道。国内外关于河口涨潮槽研究较为薄弱,研究内容多集中于涨潮槽的几何形态、涨落槽优势流判别和悬沙输移等方面,定性研究较多,缺乏全面而系统的定量研究,尤其缺乏成因机制方面的深入研究和沉积环境的研究。长江口涨潮槽种类较多,具有一定的研究基础,对其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郭涛 《海洋世界》2015,(3):74-75
<正>红石岛也叫红岩岛,是海南省临高县博厚镇金牌港外的一个距离不远的小岛,在没有建设金牌港前,离岸边约3海里,现在,离港口码头约2海里,面积约0.2平方千米,海水涨潮时面积约0.1平方千米。红石岛地势较平坦,有树木生长,就是在这样一个小岛上,却生活着一位76岁的老人。去年"重阳节"来临之际,我随海南省海洋环保协会副秘书长王爱国和31位志愿者按照计划一起前往红石岛进行慰问活动。  相似文献   
9.
涨潮、落潮历时时间不等显著的特殊海区实施水深测量水位改正,不合理的计算潮时差将与实际产生明显差异。分析了涨落潮历时时间不等产生的原因,推导了涨落潮历时时间的近似计算公式,为保证水深测量成果质量,提出了在类似海区应逐日分别计算涨潮和落潮时段的潮时差以实施较合理水位改正。  相似文献   
10.
崇明岛南岸发育有六滧涨潮槽,研究其演变过程对于崇明世界级生态岛港口建设、通航安全和岸滩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在长江口北港中上段2000、2004、2008、2012和2018年海图水深数据的基础上,分别于2018年7月利用SeaBat 7125、2019年7月利用M80无人艇搭载的SeaBat T50-P多波束测深系统以及ADCP对六滧涨潮槽开展了水下地形和流速的测量工作,分析工程影响下六滧涨潮槽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六滧涨潮槽淤浅,外侧沙脊冲刷剧烈,槽内落潮优势明显。其原因为流域来沙减少、以青草沙水库为主体工程的南北港分流口整治及长江大桥的修建导致了北港中上段主槽冲刷、主流北移。同时,六滧涨潮槽局部水动力条件增强,槽内的丁坝坝头局部冲刷加剧,并且奚家港东侧岸滩出现侵蚀,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