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5篇
  免费   606篇
  国内免费   126篇
测绘学   1784篇
大气科学   280篇
地球物理   104篇
地质学   213篇
海洋学   614篇
天文学   23篇
综合类   121篇
自然地理   38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87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115篇
  2020年   144篇
  2019年   169篇
  2018年   139篇
  2017年   83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106篇
  2014年   127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138篇
  2011年   106篇
  2010年   97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95篇
  2006年   95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95篇
  2002年   86篇
  2001年   101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65篇
  1997年   77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64篇
  1994年   61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58篇
  1990年   68篇
  1989年   63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3年   2篇
  1961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在常规照相天体测量工作中 ,对暗天体的定位是采用逐级定标星过渡的方法实现的。由于星表系统差和局部差的存在 ,最终定位结果可能包含难以把握的误差积累。在CCD小视场观测情况下时常难以找到足够数量的定标星。鉴于此 ,推导了CCD观测联合平差方法的严格矢量表达式 ,以期通过共同星的过渡 ,实现大天区统一平差。原理上此方法可实现相对于河外天体的定位 ,以削弱星表系统差和局部差对定位结果的影响。讨论了CCD联合平差方法实现中的问题 ,包括底片常数模型选择、切点位置改正、共同星的较差改正和法方程解算方法等 ,并分析了具体的处理措施。用实例初步检验了CCD联合平差方法的效果 ,表明通过对多张CCD观测的联合平差 ,可以削弱单张CCD观测参考星数目过少、单张CCD观测参考星分布不均、个别参考星存在位置偏差和局部区域参考星存在系统性位置偏差等不利因素对归算结果的影响 ,进而达到扩大视场和提高归算精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3.
4.
利用1.56m望远镜圆顶平场和天空平场和天空平场的资料,通过对各种滤光片得到的平场内各区域的统计,研究了圆顶平场之间、天空平场之间以及天空平和圆顶平场之间的差异。观测资料分析结果表明,圆顶平场之间相互一致,天空平场之间也相互一致。误差小于1%,除B渡光片之外,在一定范围内圆顶平场和天空平场之间最大差异均小于1%。还给出了一些做好圆顶平场和天空平场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全球定位系统(GPS)是一种全天候、高精度的连续定位系统,它以速度快、方法灵活多样、操作简便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工程测量和变形监测中。结合水厂铁矿GPS边坡变形监测实例,对GPS监测网的星历预报、基线向量平差计算、网平差计算、结果及残差不确定度进行了细致分析研究,以验证GPS技术在边坡变形监测中的可靠性和精度。  相似文献   
6.
张成德 《探矿工程》2008,35(2):80-81
结合秦岭南麓金龙山金矿区2号平硐施工实例,简述了采用新奥法、光面爆破法施工工艺,解决巷道围岩受爆破震动过大遭到破坏,围岩松动掉落,严重时巷道围岩片帮、冒顶、塌方的不安全因素和施工成本过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平鲷♀与真鲷♂的杂交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研究了不同盐度,温度,pH对平鲷Rhabdosargus sarba♀和真鲷Pagrosomus major♂清子活力的影响,确立了人工授精与孵化的条件参数。平鲷♀与真鲷♂杂交的受精率达95%以上,胚胎发育与其亲本的相似。经过超低温保存的真鲷精子的激活率,活力与鲜精的接近,其杂产的受精率也可达95%以上。实验获得了杂产仔鱼,但杂交的孵化率比对照组低。  相似文献   
8.
许氏平鲉繁殖群体的生物学及其苗种培育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了山东近岸许氏平Sebastesschlegeli繁殖群体的种群结构,系由体长235~467mm、体重300~3770g的3~14龄个体组成,其生长特性多数为L∞=480.34mm、W∞=4111.70g、k=0.2211、t0=0.567、α=1.0905×10-5、b=3.198.雄鱼3岁、雌鱼4岁达初次性成熟.产仔期在4~5月、盛期为5月上中旬.繁殖力为1.52万~31.45万尾.在水温11.6~20.5℃的条件下、约40d进入幼鱼期。在此基础上报告了亲鱼选择与产仔、苗种培育方法、饵料系列以及水质管理等技术措施,取得育苗的成功。  相似文献   
9.
东亚冬夏季风对热带印度洋秋季海温异常的响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多年的Reynolds月平均海表温度资料和NCEP/NCAR全球大气再分析资料,分析了热带印度洋秋季海表温度距平(SSTA)与后期东亚冬夏季风强度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热带印度洋秋季SSTA的主要模态是全区一致(USB)型和偶极子(IOD)型,USB型模态主要代表热带印度洋秋季SSTA的长期变化趋势,而IOD型模态主要反映热带印度洋秋季SSTA的年际变化。热带印度洋秋季海温气候变率中既存在着明显的ENSO信号,也有独立于ENSO的变率特征,独立于ENSO的热带印度洋秋季SSTA变化的主要模态仍是USB型和IOD型。前期秋季USB模态与东亚冬季风及东亚副热带夏季风之间为负相关关系;与前期正(负)IOD模态相对应,南海夏季风强度偏弱(强),而东亚副热带夏季风强度偏强(弱)。USB型和IOD型模态对后期东亚冬、夏季风强度变化的影响是独立于ENSO的,但ENSO起到了调节二者相关显著程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热带印度洋偶极子发生和演变机制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IAP)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发展的第三代海洋模式(L30T63 OGCM)进行了改进。分析了该模式1959年1月—1998年12月的40a积分结果,以此研究热带印度洋偶极子发生、发展和消亡的物理机制。对数值模拟结果的分析表明,赤道印度洋表面异常东风引起的异常环流结构是偶极子发生、发展的主要动力学原因,其表面异常东风转换为异常西风所引起的异常环流结构调整是偶极子消亡的主要动力学原因;海气界面热通量异常的交换对热带印度洋海表温度距平偶极子模态的形成和演变起着重要的作用;垂直输送作用是热带印度洋次表层海温偶极子模态发生和演变的主要物理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