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15篇
海洋学   15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观察Bobath疗法结合调神止痉法针刺和体感音波疗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缺血性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各30例,对照1组采用Bobath加调神止痉法针刺治疗,对照2组采用Bobath加体感音波治疗,治疗组采用Bobath加调神止痉针刺及体感音波治疗。对3组患肢治疗前后的痉挛程度、运动功能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简化Fugl-Meyer评定法(FMA)进行评定,统计3组的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89%,对照1组为82.14%,对照2组为74.07%,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FMA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调神止痉法针刺联合体感音波疗法、Bobath的综合疗法可明显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痉挛状态,提高患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3.
4.
5.
6.
总结肖贤荣副主任医师采用推拿疗法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的经验。肖老认为小儿单侧颈部肌肉经络不通、气血运行不畅则头歪颈斜程度较轻,气血不通则头歪颈斜程度较重;临床主张以局部推揉为重点,注重对全身气血的调动,运用理筋正骨手法,使骨正筋柔,提高疗效;同时开导患儿家属,坚定其治疗信心,教授手法要领,使其自行采用手法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Meta分析评价针灸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Wanfang数据库等,时间从建库(刊)到2017年6月。收集针灸对比阳性干预措施治疗小儿肌性斜颈的临床随机或半随机对照试验(RCT or qRCT)。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以Revman 5.2.1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研究纳入7篇文献,共688例患者。7项研究中对照组均进行推拿治疗,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综合效应量为7.02,95%可信范围CI为4.72~10.43,P<0.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漏斗图显示,受试者的分布是对称的,表明受发表偏倚影响的可能性较小。敏感性分析提示需要233例阴性研究结果才能使本研究结果反转,可以认为发表偏倚对本研究结果的影响不大。提示针刺治疗小儿肌性斜颈在总体疗效方面显示出较推拿更优的倾向。  相似文献   
8.
总结袁秀丽教授采用透刺法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经验。袁教授认为,本病证属虚实夹杂,病位在筋,病机在于肝肾亏虚,气血失调;治疗以补虚为主,调畅气血,佐以祛邪。其以局部取穴和阳明经取穴为总的选穴原则,采用一针多穴的穴位透刺操作手法,治疗过程中多采用补法,利用阳明经多气多血的特点,调气活血,疏通经络,让患者配合功能锻炼,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护理对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效果。方法:选取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患者98例,根据患者的实际需求所采取的护理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观察组采用中医综合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2组患者护理后的痉挛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3.88%(46/49),高于对照组的75.51%(37/4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痉挛情况恢复良好,肌张力1级与1+级患者多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实施中医综合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痉挛情况,极大地提高患者以及家属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