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82篇
海洋学   86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5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7 毫秒
1.
目的:观察自拟消痤汤联合红光照射治疗热互结型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 例热互结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 例。治疗组采用内服消痤汤、外用红光照射治疗,对照组予以内服多西环素和西咪替丁、外用0.1%阿达帕林凝胶外涂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2组综合疗效、皮疹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治疗2周及4周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7.5%(27/40)、90.0%(36/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0%(22/40)、75.0%(30/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皮损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治疗组的积分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为2.5%(1/40),对照组为10.0%(4/4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痤汤联合红光照射治疗热互结型痤疮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3.
自噬可维持骨关节炎(OA)患者软骨内环境的稳定,自噬功能受损则会导致蛋白碎片和衰老的细胞器在软骨细胞内过度沉积,这种病理机制与中医学中的“痰”在OA中的致病机制具有相似之处。本文从痰机制探讨自噬在OA中的作用,认为自噬将机体内“异物(特指‘痰’)重新回收利用”的过程,正是中医气化功能以及化痰祛的微观体现。从自噬角度对中医学中“痰”进行解读为现代中医药临床开辟了新思路,通过自噬深化对“痰”的探究可为中医药临床通过调节自噬探寻防治OA提供理论依据。并从化痰祛调控自噬探寻防治OA的新方法,以期为有效防治OA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从方证对应角度探究从虚、、湿、郁论治消化性溃疡(PU)的潜在药理学作用机制。方法: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CMSP)中筛选从虚、、湿、郁论治PU的代表性药串(党参、茯苓、三七、川楝子)的活性化合物和作用靶点,构建中药-化合物-靶点网络;结合TTD、OMIM、DisGeNET、DrugBank数据库获取上述药串治疗PU的作用靶点;通过STRING网站和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PPI网络;采用Metascape工具和R语言对核心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党参、茯苓、三七、川楝子作用于PU的活性化合物共35个,药物与PU共同靶点49个;核心靶标主要是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1β(IL-1β)、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G)、CXC趋化因子配体8(CXCL8)等;关键靶点的KEGG富集通路主要涉及缺氧诱导因子-1(HIF-1)信号通路、辅助性T细胞17(Th17)细胞分化等。结论:党参、茯苓、三七、川楝子治疗PU的作用机制涉及抗氧化、调控炎症因子表达与释放、介导细胞凋亡等过程,体现了中药多靶点、多成分、多途径作用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介绍王净净教授从风、痰、、虚论治中风的经验。王教授认为中风的病因病机多为风、痰、、虚夹杂,相互作用为病,内风为致病关键,痰贯穿疾病始终,久病气血必虚,治疗以祛风通络、化痰祛、补虚固本为主,临床创立“中风方”治疗中风,取得了较好疗效。现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六君子汤合膈下逐汤加减治疗痰互结型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疗效。方法:将92 例痰互结型NAFL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2组均予以基础治疗,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予以复方益肝宁胶囊及维生素C片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六君子汤合膈下逐汤治疗。治疗8周后检测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胆碱酯酶(CHE)及血脂[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指标水平,并进行中医证候(胁肋部刺痛或钝痛、胁肋下痞块、胸脘部痞满、厌油腻纳呆)积分评定。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66%(44/46),高于对照组的76.09%(35/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ALT、AST、GGT、CHE、TG和TC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所改善,且治疗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六君子汤合膈下逐汤加减可以促进肝功能的修复,降低血脂,减轻患者症状,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下肢深静脉血栓属中医学“股肿”范畴,其病机多以“”“热”为主。“股肿”与“蓄血证”均以热互结为主要病机,治疗应以祛通络、清热凉血为原则,均可运用桃核承气汤治之。通过论证将下肢深静脉血栓归纳为中医学“蓄血”范畴,并将桃核承气汤应用于该病的临床防治,有助于开拓桃核承气汤在临床中新的应用领域,为血栓性疾病提供中医药治疗新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升丹二陈汤治疗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病(AECOPD)气虚痰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 例AECOPD气虚痰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2组均予以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升丹二陈汤治疗,对照组加用布地格福吸入气雾剂治疗。观察2组的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峰流量(PEF)和气道峰压(Ppeak)],6 min步行试验(6MWT),呼吸困难评分量表(Borg)评分,呼吸困难(mMRC)评分,COPD患者自我评估测试(CAT)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及急性加重次数。结果:2组治疗后FEV1、PEF、Ppeak、6MWT、Borg评分、mMRC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且治疗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AT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0%(27/30),高于对照组的73.33%(22/3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67%(29/30),对照组为66.67%(20/3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急性加重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升丹二陈汤可以减轻AECOPD气虚痰证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活动耐力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少腹逐丸联合扶阳罐治疗月经不调寒凝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 例月经不调寒凝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1组、对照2组,每组各30 例。对照1组采用少腹逐丸治疗,对照2组采用扶阳罐治疗,治疗组采用少腹逐丸联合扶阳罐治疗,3组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比较3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清性激素[促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催乳素(PRL)、雌二醇(E2)、孕酮(P)]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中、低切黏度及血浆黏度水平),评价临床疗效,并比较3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1组脱落3 例,对照2组脱落2 例。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28/30),对照1组为88.89%(24/27),对照2组为82.14%(23/28),治疗组与对照1、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血清性激素指标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1组,小腹刺痛、痛经、舌脉积分,血清性激素指标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治疗后对照1组痛经、舌脉积分,FSH、LH、P、E2含量,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2组(P<0.01或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为3.33%(1/30),对照1组为7.41%(2/27),对照2组为0,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少腹逐丸联合扶阳罐治疗月经不调寒凝血证疗效较佳,可促进月经恢复正常,调节性激素水平,改善血液流变状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止痛健骨方治疗痰痹阻型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痰痹阻型KOA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配合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止痛健骨方治疗,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的综合疗效、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中医证候积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11%(41/45),高于对照组的82.22%(37/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中医证候积分、血清TNF-α水平、血清IL-6水平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止痛健骨方联合常规西药、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痰痹阻型KOA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疼痛,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并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