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测绘学   1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文明演进社会变迁经济速度簇拥下的二元化重庆政区地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庆市幅员面积8.24万平方千米。2009年底,重庆户籍人口总量3275.6万。共辖40个区、县(自治县),其中,19个区、17个县、4个自治县。共设街道156个、镇574个、乡278个。乡(镇)级以上政区总共1048个。至2009年底,重庆市共有1048个政区地名。  相似文献   
2.
农安县位于吉林省中部,因县驻地农安而得名,农安这座古城因历史上的黄龙府而闻名遐迩。那么这些名字都是怎么来的呢?据史料记载,农安古城始建于古夫余国,两汉时曾是夫余国的都城。隋为高旬丽夫余城。到唐朝是渤海国的夫余府。辽灭渤海后,改名为黄龙府,并设黄龙县。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海洋旅游变迁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实证研究方法,梳理了近年来我国海洋旅游在旅游空间和旅游方式两方面的变迁。在海洋旅游空间变化中,呈现出从海滨游发展到海上游,进一步延伸到海底游的立体发展演变格局。在海洋旅游方式上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参与性强的特点,并出现以放松身心、陶冶情操的休闲化旅游趋势。引发海洋旅游变化的原因首先来自于人均收入增长,为人们出游提供了物质基础;闲暇时间增加为人们出游提供了时间保证;旅游休闲观念的变化使人们将旅游作为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交通等旅游设施的建设使旅游更加便捷而舒适;海洋多层次开发使海洋旅游有了更丰富内容,为人们出游提供了更多选择。  相似文献   
4.
李灵 《中国测绘》2014,(5):42-45
长江,亚洲最长的河流,长约6397公里,流域面积180万平方公里,纵贯东西,一泻平望,从“世界屋脊”到汪洋大海,从蓝天白云、村落田舍到人潮涌动的国际都市,古老的河流造就了一批批依江而建的城市、因江而旺的港口,也见证了沿线城市的经济发展、文化艺术、社会变迁。千百年来,多少流芳百世的诗歌都与它密切相关,王维道:“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李白叹:“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极其迅速,海洋经济发展同样迅速,海洋经济与沿海地区社会变迁之间的关联日益紧密。海洋经济介入沿海地区的社会生活领域,导致社会结构的重组、生活质量的改善和科学技术的建构。从动态系统的视角看,海洋经济系统与社会系统的互动耦合维持着两个系统的稳定性,最终形成一个复杂的相互制衡机制。本文通过对海洋经济与不同社会变迁因素的复杂关联和互动机制的研究,运用数量计算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描述和分析了辽宁省2000-2010年间的海洋经济与社会变迁关联情况,并对其的关联度进行科学度量。结果表明:在所选取的社会变迁因素之中,海洋科学技术对海洋经济贡献较大,是海洋经济与社会变迁的关键因素;社会结构和生活质量对海洋经济贡献较小。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海神国家祭祀是随着我国沿海社会的变迁不断变化的。中国的国家祭祀有着悠远的历史,在其影响下的民间祭祀历史同样长久。海神国家祭祀的历史可分为三个阶段:在唐之前的海神祭祀主要是以海为神;唐之后的海神祭祀则以岳镇海渎中祀为主要形式;宋朝,国家对民间信仰开放宽容,妈祖海神因其灵验不断被封赐,最终上升为国家信仰。在我国海神国家祭祀的历史变化中,可以明显看出国家海神祭祀的主体和对象以及等级的变化都与当时的海洋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的涉海能力和技术的变化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7.
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对近年来公布的海洋统计数字进行了分析,总结出中国涉海职业变动呈现的新特点:传统捕捞业萎缩,渔民大批转产;新兴涉海职业增长迅速;涉海职业变动存在年龄和地区性差异;涉海职业随着产业结构调整而变动。进一步分析了促成涉海职业变动的原因主要在于:海洋开发促进人口流动,使人们有了选择新职业的可能;海洋产业规模扩大,吸收大量劳动力;新兴海洋产业不断涌现,促进了新兴海洋职业产生,并使海洋职业向专业化方向发展。指出海洋开发对涉海职业变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种职业变动使沿海社会更加充满活力,是海洋开发社会效益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