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5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3篇
海洋学   16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观察病灶对侧头电针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出血伴有焦虑抑郁状态的患者心理状态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46 例脑出血伴有焦虑抑郁状态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3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病灶对侧头电针结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焦虑、抑郁状态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结果:焦虑状态和抑郁状态改善的总有效率治疗组均为69.6%(16/23),对照组分别为43.5%(10/23)、47.8%(11/23),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治疗组较对照组升高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灶对侧头电针联合经颅磁刺激能改善脑出血伴焦虑、抑郁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医情志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对脑出血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将102 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1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与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情志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干预。观察2组干预前后心理状况[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神经功能缺损(NHISS)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结果:2组HAMA、HAMD、NHISS、ADL评分干预前后组内比较及干预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情志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可明显改善脑出血患者心理状况及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国际上有关医疗气象学的研究已有近40年的历史 ,已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研究天气气候变化与疾病的关系 ,主要是为了预防。人们生活在大气环境中 ,随着天气气候的变化 ,人体机能每时每刻为了适应而进行着不自觉地调节。如果调节的节奏跟不上天气气候变化的进展 ,就容易引起各种对天气气候敏感的疾病。例如 ,气管炎、风湿病、感冒、心脏病等等。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生存质量 ,天气气候的变化也逐渐成为关注的重点 ,而国内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多见 ,考虑到医疗气象预报和服务的广阔前景 ,尝试着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 ,以期起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快速康复护理联合中医护理对脑出血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出血患者60 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对照组予以快速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医护理。干预结束后,比较2组的日常生活活动评分(ADL)、Fugl-Meyer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2组ADL和Fugl-Meyer评分干预后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工作满意度观察组为100.00%(30/30),对照组为90.00%(27/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为10.00%(3/30),对照组为23.33%(7/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出血患者护理过程中应用快速康复护理配合中医护理能够获得很好的效果,可以提高患者Fugl-Meyer评分及ADL评分,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护理对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8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9例。2组患者均采用脑出血的中西医结合常规疗法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Barthel指数和临床效果。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7.8%,对照组为59.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Barthel指数干预前后组内比较及干预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脑出血患者能有效提升Barthel指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清营汤对急性脑出血吸收热清醒患者hs-CRP及SOD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6例急性脑出血吸收热清醒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清营汤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hs-CRP、SOD水平及NIHSS评分、体温变化。结果:2组hs-CRP水平在治疗后3d达峰值、SOD水平在治疗后7d达峰值,同组不同时间段hs-CRP、SOD水平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hs-CRP水平在治疗后3、7、14d均低于同期对照组、SOD水平高于同期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NIHSS评分在治疗后3、7、14d呈下降趋势,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NIHSS评分在治疗后7、14d均低于同期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体温在入院后4d维持在38.5℃~38.6℃之间,在第5~9天逐渐向正常体温发展,在第10天后维持正常体温;治疗组体温自入院后逐渐恢复正常,在第5天后维持正常体温。结论:针对急性脑出血吸收热清醒患者,清营汤能促进患者体温、缺损神经功能恢复,这可能与下调血清hs-CRP水平、上调SOD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7.
对济南市某医院2000—2004年的脑出血疾病患者的住院人数进行统计,并对同时段的气象条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济南地区脑出血发病率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年变化特征。通过发病率和气象因子的相关分析,确定了可能诱发脑出血的主要气象因子,其中气压、气温、相对湿度和风速与发病率关系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利水通络方联合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运用微创血肿清除术(即微创置管引流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利水通络方治疗。观察比较2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血肿量的变化,评定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00%,对照组为76.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肿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利水通络方能改善脑出血患者微创置管引流术后的神经功能,减少血肿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对脑出血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LDVT)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出血术后患者100 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50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做好评估、宣传教育、功能锻炼、血管保护;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中医综合护理,包括中医推拿及手指点穴、外敷如意金黄散、中医气功、中药茶饮,2组均干预7 d。比较2组术后第1、7天的凝血功能,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以及术后2周内LDVT的发生率。结果:术后第7天,2组凝血酶原时间(PT)均较术后第1天缩短,D-二聚体(D-D)、CRP、IL-6水平较术后第1天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2组纤维蛋白原(FIB)水平较第1天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2周内观察组有2 例患者出现LDVT,发生率为4.00%(2/50),对照组有10 例患者出现LDVT,发生率为20.00%(10/50),2组LDVT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拿、手指点穴、如意金黄散外敷、中医气功、中药茶饮等中医综合护理方法可以延迟脑出血术后患者PT,降低D-D、CRP、IL-6水平及LDVT发生率,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天麻钩藤饮加减对高血压性脑出血肝阳化风证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建立急性期高血压性脑出血肝阳化风证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组、天麻钩藤饮组、中西结合组,同步设空白组和假手术组。给予相应药物干预,对各组大鼠神经缺损症状、脑组织含水量、血清NSE含量进行检测,观察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天麻钩藤饮加减及其与甘露醇、速尿联合用药后模型大鼠神经缺损症状有明显改善,可明显下调模型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减少NSE的血清分泌,且中西结合组效果优于单用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天麻钩藤饮加减及其与甘露醇、速尿联合用药可保护模型大鼠脑出血后的神经功能,尤其是中西结合用药,其治疗效果既弥补了中药起效缓慢的缺点、纠正西药维持时间短的弱点,又可保护脑细胞,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