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5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9篇
海洋学   80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孙阁主任医师运用调神疏风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的经验。 孙师认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发生与正气不足、复感风邪等因素有关,病位在面部经筋,其基本病机为经气痹阻,经筋功能失调。临床应重视调神、安神、治神,同时辅以疏风治疗,形神同治,疗效较佳。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2.
脑卒中疾病发生的气象条件分析及对其发病人数的预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黄石市中心医院1994-1998年连续五年来脑卒中疾病患者常规资料的分析。揭示了该市脑卒中患者群体的发病规律及其与气温要素的密切关系;同时用多元逐步回归的方法建立了该病的发病人数同气象因子的关系方程;并且认为;通过对气象因子预报可以预测脑卒中疾病的发病人数,对预防脑卒中中疾病的发生有一定作用。同时也能为医疗卫生部门根据天气的变化安排工作提供客观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脑卒中与气象要素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陆晨 《气象科技》2003,31(6):397-399
1994年1月至2000年12月北京地区若干社区脑卒中发病人数与同期气象资料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地区脑卒中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冬春季高发,夏秋季低发;出血性脑卒中发病是春秋季高发,夏季低发;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是夏季高,秋季低。脑卒中发病与气温、气压和相对湿度有密切关系;寒冷与高温,气温、气压的剧烈变化等,可能是诱发脑卒中的重要气象因素。  相似文献   
4.
北京地区脑卒中发病率的气象条件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杨贤为  邹旭恺 《气象》1998,24(9):51-54
根据北京抽样人群的脑卒中发病资料和前期气象资料的对比分析,揭示出不同年龄段人群发病率的年变化特点和多年变化趋势,讨论了前期气象因子与发病率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对发病率有预测意义的分辨率为5级的统计模型,经F检验表明,预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借助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石菖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CIS)的作用机制。方法:以“石菖蒲”为关键词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检索其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利用Uniprot数据库对靶点蛋白信息进行标准化,构建中药、成分、靶点网络。利用GeneCards、TTD、OMIM和DRUGBANK 4个数据库检索CIS相关疾病靶点。将疾病和药物靶点导入微生信软件绘制韦恩图得到交集靶点,使用在线软件String 11.0建立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采用Cytoscape 3.7.2软件对PPI网络进行可视化分析,筛选出核心靶点。在Metascape数据库对核心靶点进行GO富集分析及KEGG通路分析。最后采用分子对接技术确定石菖蒲的有效成分作用于CIS的核心靶点。结果:获得38个潜在作用靶点,PPI网络拓扑分析发现RAC-α丝氨酸/蛋白激酶(AKT1)、肿瘤坏死因子(TNF)可能是石菖蒲治疗CIS的核心基因。GO富集分析结果显示石菖蒲可能是通过对血压的负向调节、调控白细胞迁移等炎症反应、神经递质合成过程、血管生成以及血液循环等生物学过程来发挥作用。KEGG通路富集分析表明,石菖蒲作用于CIS中的通路涉及血流剪切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钙信号通路、cAMP信号通路、VEG通路以及炎症和癌症等通路。分子对接技术验证了石菖蒲有效成分中的山柰酚与潜在靶点AKT1和TNF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结论:石菖蒲的主要活性成分山柰酚可能通过作用于AKT1等多个靶点,调控钙信号通路等多条信号通路,从而发挥血管生成、抗神经细胞凋亡、抗炎、抑制细胞凋亡等作用,来达到预防或治疗CIS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7.
程学伟  韩兆洲 《气象》2018,44(6):837-843
为了帮助医疗机构合理调配医务力量、床位和医疗药物,同时也帮助脑卒中高危人群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降低发病风险。本文对某市[1]四家医院2013—2016年脑卒中的就诊病例进行数据分析,将日就诊人数分为6个等级。然后,调取相应时段当地的逐日气象资料,采用支持向量机(SVM)和随机森林(RF)方法分别建立了日就诊人数预测模型和日就诊人数与气象因素的关系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脑卒中的日就诊人数为不平衡数据,这种数据特征将导致传统的预测模型正确率较低;(2)通过不断调整SVM预测模型的初始权重,经历了4次优化之后,使得日就诊人数的预测正确率从52.46%上升到94.56%;(3)随机森林模型的结果显示,影响脑卒中发病率的三大气象因素分别是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平均气温。基于机器学习模型的脑卒中疾病与气象因素的研究成果,提高了医疗气象统计模型的预报准确率,具有较高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通关利窍针刺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60 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2组均予以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通关利窍针刺法,2组均治疗4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结果、标准吞咽功能评定表评分和吞咽生活质量量表评分,评定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0%(27/30),对照组为83.33%(25/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洼田饮水试验结果、标准吞咽功能评定表评分、吞咽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通关利窍针刺法联合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搜风通络酒预防卒中后压疮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深部组织的影响。方法:将165例卒中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每组各55 例。对照1组予以常规护理,对照2组与观察组在对照1组基础上分别采用赛肤润和搜风通络酒涂抹并轻摩受压部位,共干预30 d。于干预前及干预第15、30天观察各组Braden总分以及Braden各项评分(感知能力、潮湿程度、活动能力、移动能力、营养摄取能力、摩擦力与剪切力),并观察压疮发生情况与分级、发生时间及深部组织损伤情况。结果:本研究过程中共中止及脱落患者13 例,最终观察组纳入51 例,对照1组52 例,对照2组49 例。Braden量表各项评分干预前与干预15、30d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观察组的Braden总分及感知能力、潮湿程度、活动能力、移动能力评分,对照1组的Braden总分及感知能力、潮湿程度、活动能力、移动能力、营养摄取能力评分,对照2组的Braden总分及感知能力、潮湿程度、活动能力评分,干预30d与干预15d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干预30d,观察组的Braden总分及感知能力、潮湿程度评分,对照2组的Braden总分、潮湿程度评分,与对照1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3组压疮发生情况及分级、压疮发生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下局部深部组织的变化与压疮分级有显著相关性(P<0.01),且对压疮的进展有着可预测性(P<0.01)。结论:搜风通络酒能有效提高患者Braden评分情况,且在感知能力评分提升上更有优势,对压疮的进展有着预测作用,但对深部组织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系统评价针刺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WANFANG DATA)、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中有关针刺联合rTMS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为2017年1月1日至 2022年10月 1日。针对纳入的文献进行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价,采用 RevMan 5.3.0 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5篇文献,共859 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针刺联合rTMS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总有效率[OR=4.71,95%CI(2.68,8.28),P<0.00001]、洼田饮水试验评分[MD=-1.17,95%CI(-1.57,-0.76),P<0.00001]、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评分[MD=-6.57,95%CI(-9.71,-3.42),P<0.0001]、渗漏-误吸量表评分[MD=-1.05,95%CI(-1.31,-0.80),P<0.00001]、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评分[MD=0.92,95%CI(0.59,1,26,P<0.00001]、电视透视呑咽功能检查评分[MD=1.42,95%CI(0.83,2.01),P<0.00001]均优于常规康复干预措施。结论:针刺联合rTMS治疗能促进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为针刺联合rTMS的推广与运用提供一定的循证医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