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3篇
测绘学   1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28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日祥  王玉英 《海洋学报》1990,12(3):355-358
本文采用了对虾Penaeus orientalis人工配合饵料中添加蜕皮激素混合物的方法,试验β-蜕皮激素和水龙骨素B(2:1)的混合物促进对虾蜕皮生长的作用.经实验证明:饵料中添加蜕皮激素1.33-30μg/g,均可不同程度地促进蜕皮生长,然而以每克饵料添加5.33-10.67μg较为显著.相反,若含量达到60μg/g就会抑制对虾蜕皮生长,乃至中毒.食用添加蜕皮激素混合物(10.67μg/g)的饵料促进蜕皮生长的虾,其水分、灰分及蛋白含量,经测定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卤虫的发育与蜕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北方孤雌生殖卤虫在盐度为60,水温为19—28℃的条件下,自卵内孵出无节幼虫长成至性成熟产仔(无节幼虫或卵),需经蜕皮12—15次,其中多数为14次,历时15—18天,随后每次产仔即行蜕皮一次,本文描述了卤虫各个不同令期发育的外部形态变化,并根据其蜕皮次数和形态特征,将卤虫的发育分为十五令(15th instar)。此外还观察到在孤雌生殖的卵中有发育成为雄性的个体。  相似文献   
3.
中国对虾体内20—羟基蜕皮酮含量与生长和性腺发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维信  王义强 《台湾海峡》1992,11(4):305-309,T001
  相似文献   
4.
为了明确脊尾白虾维甲酸X受体基因在环境胁迫和蜕皮周期中的作用,本研究通过RACE技术克隆了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维甲酸X受体c DNA全长,命名为Ec RXR基因,该c DNA序列全长为1323 bp,开放阅读框(ORF)为855 bp,编码一个284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分子量为30.918 k Da,理论等电点为PI为6.788;Ec RXR基因推导氨基酸序列经Blastp在线比对分析显示,Ec RXR与已知甲壳动物RXR的同源性为71%—90%;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脊尾白虾Ec RXR的氨基酸序列与日本沼虾RXR的氨基酸序列聚为一支。荧光定量RT-PCR分析表明,Ec RXR基因在各组织中均有表达,而在眼柄相对表达量较高,血淋巴中最低。Ec RXR基因在蜕皮周期中的表达规律表明,Ec RXR基因表达在不同蜕皮时期存在明显变化,在眼柄、肝胰腺、胃和肠中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在鳃中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在表皮中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Ec RXR基因在温度、盐度胁迫过程中的表达规律分析结果发现,温度、盐度胁迫均可显著改变Ec RXR基因在鳃和肝胰腺中的表达模式,温度胁迫下Ec RXR基因在鳃中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表达趋势,肝胰腺中整体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再下降的表达趋势;盐度对鳃和肝胰腺的调控模式相同,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本研究结果表明Ec RXR基因在脊尾白虾蜕皮发育、酶活性调控及渗透压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深入研究甲壳动物维甲酸X受体基因的功能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5.
张美  刘萍  李吉涛  李健 《海洋与湖沼》2015,46(4):764-775
为研究脊尾白虾蜕皮抑制激素基因(MIH)在环境适应中的作用,本文采用RACE技术从蜕皮间期脊尾白虾眼柄中克隆获得MIH-like基因全长c DNA序列,命名为Ec MIH。该基因全长1218bp,包括360bp的开放阅读框,420bp的5'端非编码区和394bp的3'端非编码区;开放阅读框编码120个氨基酸,包括41个氨基酸组成的信号肽和79个氨基酸组成的成熟肽,预测蛋白分子量为13.71k Da,理论等电点p I为8.02。同源性比较分析发现,脊尾白虾MIH-like基因与日本沼虾和罗氏沼虾同源性最高,分别为87%和86%。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脊尾白虾MIH-like基因在眼柄中的表达量最高,在卵巢中的表达量最少,而在肝脏、肌肉、鳃和血细胞中不表达。环境胁迫后该基因具有明显的时序性。p H6.5胁迫后24h和48h,眼柄和腹神经节中MIH-like基因的表达量较对照组均显著增加(P0.05);4mg/L氨氮浓度组胁迫后12h和24h,眼柄和腹神经节中MIH-like基因的表达量较对照组均显著增加(P0.05);盐度39胁迫后12h和24h,眼柄和腹神经节中MIH-like基因的表达量较对照组均显著增加(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脊尾白虾mih基因参与了环境胁迫后的机体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6.
三疣梭子蟹HMGR基因的克隆及其在蜕皮中的表达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3-hydroxy-3-methyl glutaryl coenzyme A reductase,HMGR)在甲壳动物蜕皮调控中的作用,采用RT-PCR和c 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CE),克隆得到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HMGR基因的c DNA序列(Gen Bank登录号:KF280756)。该序列全长2575bp,包括一个53bp的5′端非编码区,一个686bp的3′端非编码区和一个长度为1836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611个氨基酸。该氨基酸序列与已公布的美洲海鳌虾HMGR氨基酸序列相比一致性达65%,具有Ⅰ型HMGR保守催化区域、两个HMG-Co A结合基序和两个NADP(H)结合基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技术,分析三疣梭子蟹HMGR基因的组织差异表达及在蜕皮周期中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表明HMGR基因在三疣梭子蟹大颚器(MO)中的表达量最高,在其它组织中表达量均极低;在三疣梭子蟹蜕皮周期中,大颚器中HMGR基因的表达量自A期至D0亚期升至最高,然后下降,至D4亚期最低。验证了大颚器是三疣梭子蟹合成甲基法尼酯的唯一器官,表明HMGR在三疣梭子蟹蜕皮调控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去眼柄对凡纳滨对虾稚虾蜕皮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去眼柄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稚虾蜕皮和生长的影响.实验在水族箱内进行,实验对虾的初始体重约为2.26g,投喂的饲料为人工配合饲料,实验持续40d.实验结果如下:1.在本实验条件下,去眼柄显著加快了凡纳滨对虾稚虾的蜕皮,蜕皮周期由原来的14.6d缩短到11.4d(P<0.05);2.在本实验条件下,去眼柄凡纳滨对虾稚虾的摄食率(FId)和食物转化效率(FCEd)分别比正常组低7.91%和6.23%,特定生长率(SGRd)比正常组低14.74%,但经检验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3.在本实验条件下,去眼柄对虾用在蜕皮的能量比正常组高54.39%,经检验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而其他各部分能量比例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去眼柄缩短了对虾的蜕皮周期,但对对虾的生长并未产生显著的影响(P>0.05).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通过转录组测序和RACE技术克隆了三疣梭子蟹类维甲酸X受体2(PtRXR2)基因cDNA全长(登录号:KF914662),并通过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研究了该基因在三疣梭子蟹不同组织及不同蜕皮阶段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1)PtRXR2基因cDNA全长1718bp,包括5’非编码区(5’-UTR)141bp、3’-UTR 209bp和开放阅读框1368bp,编码455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和等电点为49.75kDa和6.79。(2)PtRXR2推导氨基酸序列的Blastp结果显示,PtRXR2与已知甲壳动物RXR的一致性为74%—99%,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PtRXR2与其它甲壳动物RXR聚为一支。(3)qRT-PCR结果显示PtRXR2在C期三疣梭子蟹Y器官、鳃、眼柄和大颚器中表达水平较高,肝胰腺中的表达水平最低。其它6个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居中。(4)不同蜕皮阶段,PtRXR2在Y器官、眼柄和胸神经中均是AB期表达水平最高,E期最低,这可能与上述器官的细胞增殖主要发生在AB期有关;肌肉中的PtRXR2表达水平在AB和C期较高,E和D期最低,与肌肉的生长和营养物质积累主要发生在这两个阶段相对应;肝胰腺中的PtRXR2表达水平在AB期最高,C期最低,这暗示PtRXR2主要参与肝胰腺中的上皮细胞增殖和分化,对于C期的营养代谢调控可能不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9.
于1996年5月,在青岛市红岛镇后阳育苗场,采用饲养实验的方法对患肠道疾病的中国对虾仔虾的康复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对虾仔虾的某些肠道疾病的康复与蜕 存在极为密切的关系。肠道杆菌病对虾状幼体和糠虾幼体危害极大,患病个体死亡率为100%,而患病率的仔虾幼体较高的存活率(32%),存活者多数为病症出现时已处蜕皮前期的个体,而在蜕皮间期开始患病的个体极少能发育至蜕皮变态。肠道堵塞是仔虾期纪体的幼体  相似文献   
10.
非节肢类海洋无脊椎动物的许多物种中都发现有蜕皮甾体的存在,且存在形式多样,但目前对其确切来源、生物体内的合成或加工途径仍缺乏足够的了解,在生长发育、生殖活动及其他生理功能中如何发挥作用也需要进一步研究。分子生物学和全基因组测序的发展为蜕皮甾体合成途径重要酶类及蜕皮激素信号传导所需受体研究提供了更多的信息,以帮助科学家逐步阐明相关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