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海洋学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3 毫秒
1
1.
在2019年6月和9月对黎安港海域9个站点进行水质和沉积物采样调查,研究叶绿素a含量在潟湖内的空间分布,并探讨叶绿素a含量与相关环境因子的关系,为黎安省级海草特别保护区的海草资源保护与恢复提供基础数据及理论研究。结果表明:水体叶绿素a含量时空分布不均匀。6月,水体叶绿素a含量变化范围为3.34μg/L~14.64μg/L,均值为6.36μg/L;9月含量变化范围为12.20μg/L~21.62μg/L,均值17.61μg/L。总体上9月高于6月,空间分布特征为西南和北部偏高,东南部海草区和南部的港口门区偏低。沉积物叶绿素a含量变化范围为0.12μg/g~31.95μg/g,均值为5.71μg/g,表层沉积物叶绿素a呈北高南低的分布特征,柱状样叶绿素a随深度增加基本呈下降趋势。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6月,水质叶绿素a与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呈显著正相关,与水温和透明度相关性不显著;9月,与无机氮呈显著负相关,与其他因子相关性不显著;沉积物叶绿素a与水深、有机碳、总氮有关;说明营养物质和水下光照条件是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含量测定,探讨海南黎安港内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分布特征、相关性及潜在生态危害程度。结果表明,黎安港表层沉积物中的Cu、Pb、Zn、Cr、Cd、Hg及As含量平均值分别为42.23、17.15、76.58、36.24、0.33、0.040及9.26 mg/kg,重金属含量高值主要位于潟湖中心养殖区域及潟湖北部虾塘养殖沿岸;Cu、Pb、Zn、Hg及As具有相同污染源,主要受养殖影响,Pb、As与Cd还受陆源虾塘影响较大;研究区以中等生态危害为主,其次是强生态危害与轻微生态危害,多种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I)高值位于潟湖中心,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风险大小依次为:CdHgCuAsPbCrZn。黎安港与新村港两潟湖重金属在含量分布、潜在生态风险危害存在一定的差异,黎安港以中等生态危害为主,很强生态危害单金属为Cd。  相似文献   
3.
海南黎安港海草床分布特征、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黎安港海草资源进行调查,并采用《近岸海洋生态健康评价指南》(HY∕T087-2005)对海草床生态系统健康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黎安港海草种类主要有2科3亚科4属4种,分别为圆叶丝粉草、泰来草、海菖蒲及卵叶喜盐草;海菖蒲分布广泛,其次为圆叶丝粉草及泰来草,海草床分布面积约为0.93 km2,黎安南岸海草分布面积最大,西岸次之,东岸最小。海草平均覆盖度为37.80%。圆叶丝粉草平均密度872.00株/m2,平均生物量150.34 g/m2,泰来草平均密度405.00株/m2,平均生物量62.45 g/m2;海菖蒲平均密度251.00株/m2,平均生物量778.50 g/m2,卵叶喜盐草平均密度6 768.00株/m2,平均生物量70.63 g/m2,2015年黎安港海草床处于健康状态;2018年处于健康状态边缘;2016年、2017年及2019年均处于亚健康状态,主要体现在沉积物环境、栖息地健康以及生物指标存在亚健康,2015年至2019年期间,黎安港海草床的健康状况总体呈现为健康转为亚健康的趋势,主要影响因素有水体交换能力较差、水产养殖活动影响、沿岸围填海工程及其他人为活动影响等。  相似文献   
4.
杨熙  余威  何静  黄盛 《海洋科学》2022,46(11):116-125
本研究对海南黎安港海草床碳储量进行了评估,并对我国南海区近岸现存海草床总碳储量进行了估算。结果显示,黎安港海草床中海草植物碳储量、100cm深度沉积物碳储量和总碳储量分别为(179.75±102.28)Mg C、(7795.86±2923.75)Mg C和(7975.61±2907.15)Mg C;南海区近岸现存海草床总储碳量约为357008.86Mg C。研究发现,黎安港沉积物有机碳含量平均值为0.56%±0.25%,海草植物储碳密度为(1.60±0.91)Mg C·ha-1,100 cm深度沉积物储碳密度为(69.61±26.11)Mg C·ha-1,均明显低于全球平均值(分别为2.50%、2.52Mg C·ha-1和139.70Mg C·ha-1)。黎安港有些裸滩区域沉积物有机碳含量和储碳密度要高于相邻的海草生长区,鉴于海草生长区与其周边一些裸滩区域存在有机碳的交换转移,建议将海草生长区周边的一些裸滩区沉积物碳储量也纳入海草床总碳储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