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6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柏正平教授治疗鼻咽癌的临床经验。柏教授认为鼻咽癌患者多有不良饮食偏嗜,邪热内生,耗伤肺胃之阴,胃阴不足又致脾胃运化失常,气血生化不足,血行涩滞,邪毒积聚而成本病。其治疗以健脾益气、扶正抑瘤抗癌为本;辅以养阴生津、调理阴阳;兼以清热解毒、软坚散结。其重视舌诊,辨证加减,并提倡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鼻咽癌,推荐有放化疗指征的患者在接受放化疗同时服用中药以减毒增效。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益气养阴方联合贝优芬预防性治疗气阴两虚型鼻咽癌患者放疗后放射性皮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气阴两虚型鼻咽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放疗及健康宣教,在化疗的同时,对照组予贝优芬涂擦预防性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中药益气养阴方口服治疗。比较2组皮损出现时间、皮损痊愈时间、皮损分级及疼痛程度。结果:2组皮损出现时间比较,治疗组晚于对照组,皮损痊愈时间比较,治疗组早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美国肿瘤放射治疗协作组(RTOG)分级严重程度及皮肤疼痛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养阴方联合贝优芬可以延长鼻咽癌患者放疗后放射性皮炎的出现时间,缩短皮损痊愈时间,降低皮损严重程度及疼痛,其临床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药口腔护理预防鼻咽癌放疗后口腔感染的效果。方法:将行放疗的鼻咽癌患者76 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 例。观察组采用中药口腔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口腔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的口腔感染情况,干预前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总感染率观察组为13.15%(5/38),低于对照组的34.21%(13/3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干预后TNF-α、IL-6、CRP及IL-2水平均较干预前显著改善(P<0.01),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之总满意率观察组为94.74%(36/38),高于对照组的76.32%(29/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口腔护理干预能够降低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口腔感染发生率,改善炎症因子及免疫调节因子水平,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探讨鹅不食草治疗鼻咽癌(NPC)的作用机制。方法:从TCMSP、Batman-TCM、ETCM数据库获取鹅不食草的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利用OMIM、GeneCards、TTD、Pharmgkb数据库筛选NPC相关靶点;使用Venny 2.0.1平台筛选药物与疾病作用的交集靶点;采用Cytoscape 3.8.0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将所获得的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使用AutoDock Vina对鹅不食草的核心活性成分及NPC的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获得鹅不食草化学成分17种,相关靶点420个,NPC疾病相关靶点共2332个,鹅不食草-NPC交集靶点140个。鹅不食草主要活性成分包括槲皮素、豆甾醇、谷甾醇等。治疗NPC的关键靶点包括蛋白激酶 B1(AKT1)、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6(IL-6)等,主要涉及凋亡等生物过程及癌症、炎症、凋亡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验证了主要活性成分及核心靶点均具有较好的结合能力。结论:鹅不食草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治疗NPC,本研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其治疗NPC的作用机制奠定了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是加深对鼻咽癌(NPC)CT征象的认识,提高对其影像诊断水平。方法:搜集经病理证实的NPC69例,详细分析其放疗前CT表现。结果:本组病例,鼻咽侧壁增厚最多见(87.0%),咽旁间隙变窄次之(68.1%),其余依次为茎内软组织增厚致密(59.4%),其他部位受侵则相对少见。结论:NPC累及鼻咽侧壁多见,突破咽频底筋膜后,肿瘤多侵犯咽旁间隙和茎内软组织。  相似文献   
6.
江西省鼻咽癌与地形地貌类型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利用地形地貌资料4502个数据,鼻咽癌死亡调查资料1977例,研究了鼻咽癌死亡率与人群生存区地形地貌类型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总结了1.8年的210例鼻咽癌的CT 表现。CT 对癌肿的早期发现、中晚期肿瘤向咽旁、颞下窝、咽后及邻近组织、器官侵犯扩展十分必要。提出CT 诊断可分为4期、分期对放疗计划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全脑灰质体积的改变情况。方法:对20例接受过放射治疗的鼻咽癌患者及16例已确诊而未行放射治疗的鼻咽癌患者,进行全脑高分辨率T1WI扫描,采用基于体素形态测量学(VBM)方法,分析鼻咽癌治疗组与未治疗组脑灰质体积变化的差异。结果:与未治疗组比较,鼻咽癌治疗组双侧颞中回、左侧额上回、左侧枕下叶脑灰质体积显著减少。结论:鼻咽癌放疗后部分脑区脑灰质体积减少,VBM可早期发现常规MRI未显示的异常。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导了本院102例初诊鼻咽癌进行了CT检查,旨在研究放陪前鼻咽癌的CT表现及临床意义。结果发现,原发灶可发生在鼻咽后壁,侧壁及顶壁,以多个受侵为常见,半数以上闰例有咽旁间隙侵犯,41.8%的病例亦有颅底侵犯,提示NPC在确诊时约有半数并非早期,认为对有鼻咽腔症状者应及早进行鼻咽镜检查,可望提高NPC的早期确诊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T、MRI对鼻咽癌颅底骨转移侵犯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采用CT或MR平扫和增强扫描诊断鼻咽癌、颅底转移侵犯海绵窦。鼻咽癌侵犯颅底并侵犯一侧海绵窦病例12例,均经过CT和MR扫描。结果:鼻咽癌侵犯海绵窦的影像表现为一侧海绵窦形态增宽,密度以及信号改变;结论:结合临床较易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