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海洋学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蚶科Arcidae在软体动物中是经济价值较大的一科。这个科的大部分种类肉味鲜美、营养价值较高,是广大群众所喜爱的食用贝类;蚶壳可入药,还可烧制建筑用灰。这个科的某些种类分布较广、蕴藏量颇为丰富,成为养殖和采捕的主要对象。泥蚶为我国主要养殖贝类之一,在山东、浙江、福建、广东等省有悠久的养殖历史。毛蚶、魁蚶等在我国近海(特别是渤海)藴藏量极丰富,近年来在我国出口水产品中占有重要位置。 蚶科种类在全世界约有200种,主要分布在温带至热带海区,以热带海区的种类为最丰富。它们从潮间带至水深5000多米的深海底都有分布,但绝大多数的种类栖息在潮下带100米以内的浅海。它们的生活方式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类在岩礁的缝隙中或石砾等外物上,用足丝营附着生活,如青蚶、布纹蚶等;另一类在软泥和泥砂底内埋栖,如泥蚶、毛蚶等。 蚶科的种类早在Linnaèus(1758)时已有记载,其后Lamarck(1819),Reve(1844),Adams(1858), Dunker(1858-1870), Martini und Chemnitz(1891)等人都有较系统的报道,但由于有些种的外部形态具有较大程度的变异,他们往往将一些变异类型定为不同的种,因此,在分类上存在着混乱现象。后来的学者,如Lamy(1907), Lynge(1909),Prashad(1932), Kuroda(1930,1941),Habe(1977)等人对某些种进行了较合理的合并和更正。 中国沿海蚶科的种类过去记载不多,迄今只有一些零星报道,没有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为了更好的开发利用我国沿海蚶类资源,促进养殖事业的发展,提供教学和动物地理学研究等基础材料,搞清我国近海蚶科种类、生态习性、地理分布等是很有必要的。作者根据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历年来在我国近海进行的多次生物调查所获得的标本资料以及1958-1959年全国海洋综合调查所采到的底栖动物标本,进行了整理、鉴定,研究结果拟按亚科陆续发表。本文为蚶亚科Subfamily Arcine Lamarck,1809的报告。 蚶亚科种类广泛分布在温带至热带海区,尤以印度洋和太平洋热带、亚热带海区的种类较多;主要生活在浅海,一般自潮间带的中、下区到几十米水深的浅海为最多。 国内外学者,如张玺、齐钟彦、Reeve, Adams,Lamy, Lynge, Kuroda,Habe等记载产于中国沿海的蚶亚科种类,除同物异名外,共报道14种。 本文共报告25种,分隶于7属,其中有8种在我国为首次记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