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质学   4篇
海洋学   1篇
自然地理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祥详细记述了山东省首次发现的虎化石的特征及出土地点和剖面的基本情况,论证了化石出土地层剖面的时代,应当属于晚更新世,并阐明了该化石发现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根据北京市观象台1971~2007年"数九"时节的逐日气象要素资料,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北京"数九"时节的气候特征及其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北京的寒冷阶段在"三九"至"五九",这期间在"三九"末到"四九"初日平均气温连续4天维持在最低值-3.8℃,各"九"的极端最低气温是-18.3℃,出现在"五九"的第1天;各"九"平均气温的最低值是-3.5℃,出现在"三九",因此,最冷的时段是"三九";"数九"时节81天的平均气温在70~90年代变暖较快,其增温幅度为1.25℃·(10 a)~(-1);各"九"平均气温随年代顺序变化亦属变暖趋势,"五九"的变暖幅度最大,达到1.38℃·(10 a)~(-1).  相似文献   
3.
There is a great hiatus between Ordovician and Carboniferous strata in the Northeast China and Korean Peninsula. In order to understand geology and tectonic evolution, and to find out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both regions, two sections in the Western Hill near Beijing in NE China and several sections in the Korean Peninsula were selected to examine their geologic boundaries between Lower and Upper Paleozoic strata to compare their characteristic features. At four sites in the two sections in the Western Hill near Beijing were examined their contact relations. The Hui Yu section is the same horizon where one site is top of a quarry hill and the other of down hill. Mid-Carboniferous Qingshuijian Formation rests on the Ordovician Majiagou Formation. Limestone beds are more commonly intercalated with shale and sandstone at site 2 of the Hui Yu section, while at site 1, conglomerate beds are dominant. Site 1 of the Se Shu Fen section shows eroded and concealed karst topography and conglomerate beds are intercalated within shale beds. Silurian and Devonian strata are absent in these areas. In the Korean Peninsula, most O-C contacts occur between Ordovician limestone formation and Carboniferous strata, although Silurian strata occur beneath the Carboniferous strata in the Jeongseon area and Pyeongnam Basin. Most contact relations are parallel unconformity and angular unconformity is rarely seen. The O-C relations in both regions are similar to each other, and these indicate that the Korean Peninsula was located near or belonged to the Sino-Korean paraplatform during Paleozoic time.  相似文献   
4.
蓝小公路的边坡防护方法从性质看可分为两类: 一是消除或削弱使边坡稳定性降低的各种应力因素; 二是直接削减推滑力及提高抗滑力。对某一特定边坡来说, 其治理方法依照“概念化设计, 信息化施工”的原则, 不断优化设计, 采取综合处理措施。文中对 K10和 K12两处规模较大的边坡防护处理方法进行了分析, 并对新型的防护系统 SNS网做了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5.
陆俊巍  韩昭庆  诸玄麟  钱浩 《测绘科学》2011,36(6):16-18,27
本文通过对《清廷三大实测全图集——康熙皇舆全览图》经纬线间距的仔细量测,并运用数理统计和回归分析的方法,从统计学上证实《皇舆全览图》的投影类型为桑逊投影。本文的研究显示,运用统计的方法判别古地图的投影方式可以解决因史料欠缺、测量误差以及图幅因年代久远变形而带来的不确定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地理环境是历史发展的空间,军事活动的“舞台”,是人类生存与发展不可脱离的物质基础。自古以来,人类在地理环境这个舞台上演出了一幕幕惊天动地、可歌可泣的史剧。战争总是在一定地域上进行的,地理环境对于政治、军事力量的抗衡以及作战规模与方式等有着深刻的影响与制约作用。纵观历史,历代区域政治、军事力量间的抗衡多有一定的地理背景与自然基础。而魏、蜀、吴三国鼎立也概莫能外。剖析魏蜀吴创基立国的地理背景,自然基础以及政治、军事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无疑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2006年5月6日我国旅美著名学者郭晓岚因病在芝加哥逝世,享年91岁。文中简要介绍郭晓岚的生平,并根据收集到的郭先生70多篇重要论文,总结了他数十年来在大气科学领域辛勤耕耘的成果。介绍了他对大气动力学中的不稳定理论、大气环流形成和大尺度热力环流理论、中尺度对流动力学和涡旋动力学理论以及低纬和热带动力学理论等方面的引导性和创新性贡献,还介绍了他的模式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以及青藏高原等大地形动力和热力作用对天气气候影响的数值模拟结果。从该文可以看出郭先生对大气科学研究和教育所作出的杰出贡献。他是我们后辈学习的楷模。  相似文献   
8.
针对古栈道遗址的精密测绘与三维建模的需求,该文采用无人机倾斜航空摄影测量的方法获取山崖航摄影像并生成点云,采用地面三维激光扫描的方法获取栈孔数据并生成点云,将两种点云数据利用最近点迭代算法相融合,获得融合点云并生成三角网模型,附上纹理贴图,便得到了遗址现状的三维数字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完成了虚拟复原。本次古栈道精密测绘及复原在国内尚属首次,为相关研究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旅游产业集群具有网络属性,从网络角度研究产业集群已成为当前研究的趋势。但学术界大部分关于旅游产业集群的研究都是移植产业集群的理论成果,鲜有比较视野下的旅游产业集群差异及其成因分析。从旅游产业集群的网络化特征出发,以产业组织理论的SCP范式为分析框架,选择平遥古城旅游产业集群、剑门蜀道旅游产业集群、黄陂乡村旅游产业集群、杭州西湖国际旅游综合体4个典型案例为研究对象,运用分析归纳法得出不同类型旅游产业集群的网络结构、网络行为和网络绩效间的关系和差异,并解释了造成集群绩效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从地理角度分析三国时期蜀国的灭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元263年,建立43年的蜀汉帝国在其第二任皇帝刘禅手中灭亡,历史学家对它灭亡的原因进行了大量的讨论和分析,普遍的观点认为是刘禅昏庸无能和亲小人,远贤臣,以及军事战略上的重大失误。这种观点将一个历史政权的灭亡归结为一个领导人的领导失误,似乎蜀汉灭亡是偶然因素导致的,然而换一个角度,对蜀汉政权所处的地理环境进行分析,可以得出蜀汉政权的灭亡是历史的必然趋势。作者从地理环境对居民思想观念、身体条件以及习武传统等方面的影响来对蜀汉灭亡的原因进行了一些探讨,得出结论:地理环境因素是蜀汉灭亡的必然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