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海洋学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闽粤沿海台风潮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太平洋生成的热带气旋个数居世界首位(占全球总数的36%),多出现在夏秋两季,以8,9月份出现的频率最高,分别占全年总数的21.4%和18.9%。台风于闽粤(以及台湾省)沿海登陆的次数约占我国登陆台风总数的86%。因此,该地区倍受台风及其诱发的风暴潮袭击,甚至造成严重的潮灾。 本文分析了30多次(1952-1974年),发生在闽粤沿海的台风潮的全过程,阐明了不同类型台风引起的风暴潮的特点,讨论了单站气象因子对风暴潮的效应,介绍了所建立的经验预报公式。 纵观沿岸各测站风暴潮的逐时变化曲线,不论哪一类台风(登陆型或平行于海岸型),沿岸各测站的风暴潮形态,其全过程均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先兆波”、“主振”和“余振”。“先兆波”且是先于风暴到达之前的水位缓慢升高。随着风暴移至大陆架并向测站接近时水位急剧升高,在登陆时刻前后达到最大值(“主振”)。之后,在惯性力的作用下,水位残留着“余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湍摩的作用下,水位逐渐恢复常态。就研究地区而言,风暴潮的变化随风暴路径、中心气压示度、风暴尺度和移行速度等参数的变化而变化。单站风暴潮位的变化与台风域中风暴潮位场的变化紧密相关,并非孤立的事件。台湾海峡的存在使该区海面变化极其复杂。因此,分区分析风暴潮特征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海区的风暴潮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