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4篇
地球物理   1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分析针刺治疗支气管哮喘的选穴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WANFANG DATA)、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自建库至2022年9月20日收录的针刺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研究文献,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5进行频次、关联规则、聚类、核心处方分析。结果:共纳入42篇文献,包含52个腧穴,总使用频次为272次,使用频次排前10位的腧穴依次为:肺俞、定喘、足三里、丰隆、膻中、尺泽、列缺、天突、风门、大椎;常用腧穴主要分布于足太阳膀胱经、手太阴肺经、任脉。特定穴多选用背俞穴、交会穴及五输穴。腧穴配伍以肺俞-定喘最为常见。核心腧穴处方:肺俞、定喘、足三里、丰隆、膻中、风门。结论:特定穴的选用是针刺治疗哮喘组方的重要组成部分,临床应重视“治脏者,治其俞”之选穴思想,突出“局部配穴”“远近配穴”“前后配穴”之配穴特点,从而体现“扶正祛邪,标本兼顾”之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研究头针治疗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的取穴规律。方法:检索自建库至2022年3月30日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 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及PubMed数据库中有关头针治疗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文献,使用Excel、SPSS Statistics 25.0、SPSS Modeler 18.0及Cytoscape软件进行频次、聚类和关联规则及核心共现网络分析。结果:纳入344篇文献,涉及头针处方110首,穴位95个,频次≥8次的穴位15个,其中使用频次最多的穴位为百会。频次≥5次的处方10首,其中使用频次最多的单穴处方为顶颞前斜线,使用频次最多的多穴处方为顶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涉及5条经脉,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为督脉。聚类分析获得3个聚类群,关联规则分析获得4组关联穴位。核心共现网络分析显示,单穴使用频次最多的穴位为百会,两穴关联程度最高的为顶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结论:临床上头针治疗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以辨证施治为原则,遵循通督调神、醒脑开窍等治法,既能充分发挥腧穴协同增效作用,又可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3.
分析针灸处方数据库,从治疗某一种疾病的所有腧穴中寻找主要腧穴,为医生提供决策支持。数据以名老中医针灸处方为基础,将治疗疾病的腧穴字段分解成标准腧穴并建立网络关系。将网络分析方法k-core改进,寻找腧穴网络关系中的主要腧穴。对数据库中存在的67种疾病逐一验证,主要腧穴个数的范围为3~9个,符合针灸腧穴配伍规律。结论:k-core改进方法能够有效地寻找出治疗疾病所用到主要腧穴。  相似文献   
4.
受我国古人穴位论和经络学说的启发,我们对地震、洪水进行了遥联预测讨论.对地震来说,历史上震中迁移始发点成为以后的前兆穴位,震中迁移线为经络,据此进行遥联预测.对于洪水来说,暖湿气流和冷空气气流路径是经络,它们与地震带交会的地域为穴位,在该穴位上发生大震,则地震放气和相关构造放气可增加遥联地区的洪水程度并形成大灾.这是一种地球物理灾害链.  相似文献   
5.
几千年来针灸处方数据的积累,为现代医务工作者提供了丰富的针灸临床经验,但是,如何借鉴海量的针灸处方生成有价值、最优的针灸处方,则是现代针灸学致力于研究的重点。搜集了跨度几千年的大部分针灸处方数据,在对其进行结构化的基础上,利用遗传算法的思想对每一朝代单独聚类产生各自的适应度函数,然后再对各个朝代的适应度函数按其权重组合形成总的适应度函数,最终通过适应度函数取值的高低获得优化后的针灸处方。将算法用于开发针灸处方决策支持系统,经临床实践,其寻优结果具有较高的适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采用复杂网络分析针刺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VCI)的取穴规律。方法:收集中国知网(CNKI)自2000年1月1日至2021年9月30日针刺治疗VCI的文献,建立数据库,统计取穴个数、腧穴、归经、部位、特定穴等,并运用Cytoscape 3.2.1进行复杂网络分析,总结治疗该病的核心腧穴。结果:共纳入文献60篇,处方60首,腧穴89个,取穴443次,涵盖14条经络,取穴以3~9个穴位为主。针刺频次≥3次的腧穴共38个,排前5位的依次为百会、神庭、四神聪、风池、足三里。涉及经络11条,穴位部位6个,选穴最高部位为头面部。涉及特定穴12个,分别为交会穴、原穴、输穴、络穴、八会穴、合穴、背俞穴、八脉交会穴、募穴、井穴、郄穴、下合穴。核心腧穴包括百会、神庭、四神聪、太溪、风池、足三里、丰隆、悬钟、印堂。腧穴配伍关联性最强的是头面部局部腧穴配伍,包括百会-风池、百会-印堂、百会-四神聪。结论:针刺治疗VCI的腧穴部位主要集中于头面部、经络以督脉为主,注重特定穴的使用,所获得的核心腧穴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