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篇
  2017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为了科学地确定南海区拖网网囊的结构和适宜网目尺寸 ,于 2 0 0 0年 1 1月 2 5日~ 1 2月 2 0日在南海北部珠江口以外海域水深 36~ 70m拖网渔场 ,对 4种不同网目尺寸的方目网囊进行了网囊套网式捕鱼选择性试验 ,获得了蓝圆鱼参(Decapterusmaruadsi)、多齿蛇鲻 (Sauridatumbil)、条尾绯鲤 (Upeneusbensa si)等 3种主要鱼种的选择性曲线。试验结果表明 :4种方目网囊的数量平均逃逸率均高于重量平均逃逸率 ;网囊渔获的优势体长总是大于套网渔获的优势体长 ;蓝 鱼参、多齿蛇鲻、条尾绯鲤之类的圆体鱼类比扁体鱼类更易于逃出方目网囊。  相似文献   
3.
南海区虾拖网方目与菱目混合网囊渔获性能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虾拖网是南海区常见的作业方式,由于其网囊网目选择性差,虾拖网作业常产生大量的副渔获物。为了优化虾拖网网囊结构,提高其选择性,2015年8月在南海北部渔场用方形网目与菱形网目混合网囊进行试验。结果表明:虾拖网的渔获种类有34种;渔获种类中,康氏小公鱼(Anchoviella commersoni)、黑尾吻鳗(Rhynchoconger ectenurus)、中线天竺鲷(Apogon kiensis)和杂食豆齿鳗(Pisoodonophis boro)的尾数逃逸率均超过80%;周氏新对虾(Metapenaeus joyneri)和刀额新对虾(Metapenaeus affinis的尾数逃逸率最低,仅为6.18%和2.07%;周氏新对虾和刀额新对虾的50%选择体长(L50)分别为50.79 mm和53.858 mm;脊突猛虾姑(Harpiosquilla raphidea)的L50为62.51 mm;丽叶鲹(Caranx kalla)、中华青鳞鱼(Harengula nymphaea)、中线天竺鲷(Apogon kiensis)、赤鼻棱鳀(Thrissa kammalensis)和黄斑蓝子鱼(Siganus oramin)的L50分别为53.77、78.87、47.17、60.92和60.55 mm;混合网囊对鱼类副渔获的释放率较高,但对幼虾的释放率较低。建议今后放大网囊菱目段的网目尺寸进行相应的试验,提高混合网囊对目标种类的L50值,使其在释放鱼类副渔获物的同时释放幼虾,达到渔业资源的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