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4篇
海洋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观察按摩疗法加健康教育结合乳果糖口服液治疗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 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对照组给予乳果糖口服液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按摩疗法并结合健康教育。2组均以14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治疗结束后随访1个月,观察2组综合疗效、生活质量(PAC-QOL)评分及症状积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28/30),高于对照组的76.67%(2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PAC-QOL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治疗组排便时间积分、症状总积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排便困难、排便时间、排便感(下坠、不尽、胀感)、排便频度积分及症状总积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结束后1个月,治疗组粪便性状、排便困难、排便时间、排便感(下坠、不尽、胀感)、排便频度积分及症状总积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按摩疗法加健康教育结合乳果糖口服液治疗便秘效果优于单纯乳果糖口服液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考察黑青稞燕麦营养冲调粉(BHOP)的通便和降脂功能,并应用网络药理学预测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盐酸洛哌丁胺建立急性小鼠便秘模型,连续给样14 d后采用小肠墨汁推进试验考察通便功能;采用高脂饲料构建高脂血症大鼠模型。给药后检测胆固醇(CHOL)、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利用TCMSP、TCMIP平台收集和筛选组方活性成分及蛋白靶点,使用UniPort数据库预测并标准化活性成分的蛋白靶点;以便秘和高脂血症为疾病背景在GeneCard数据库获取疾病靶点,将二者进行交集,得到共有核心靶点,在STRING网站中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分析,利用Cytoscape 3.7.1将PPI可视化并计算degree值;使用DAVID数据库对核心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BHOP各剂量组小肠墨汁推进率均增加,其中中、低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BHOP高剂量组CHOL和TG水平均较模型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数据库中共收集到46种活性成分,预测出53个核心靶点、198种GO功能条目和64条KEGG信号通路。结论:BHOP具有降脂和通便功能,BHOP中的β-葡聚糖、熊果酸、槲皮素、亚油酸等活性成分可能通过作用于白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表皮生长因子、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1β等靶点介导缺氧诱导因子-1、核因子κB等信号通路发挥降脂和通便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洛哌丁胺对大鼠慢传输型便秘模型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将20只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模型维持组、治疗组,每组各5只。模型组、模型维持组、治疗组予洛哌丁胺混悬液灌胃,对照组以等体积的0.9%氯化钠注射液灌胃,连续6 d。造模第7天开始模型维持组继续予洛哌丁胺混悬液灌胃,治疗组灌胃莫沙必利混悬液,对照组及模型组灌胃等体积0.9%氯化钠注射液。观察大鼠造模前、造模6d和干预6d后的一般情况、6 h粪便粒数及重量、粪便含水率及大肠墨汁推进率。结果:造模6 d后大鼠出现活动减少,采食减少,毛发枯萎脱落,尿黄,大便数量及含水量减少;模型组造模停止6 d后及治疗组干预后大鼠一般情况改善,采食量、体质量增长,粪便粒数、粪便含水率均增加。各组大鼠6 h粪便粒数、重量、含水量方面,造模6d后,模型组、模型维持组、治疗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及造模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与模型维持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模型维持组、模型组干预6d后与造模6d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与模型维持组大鼠大肠墨汁推进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洛哌丁胺大鼠慢传输型便秘模型是一种相对简便的慢传输型便秘大鼠模型,模型停药后可自愈,需用药物维持模型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探究六味地黄丸治疗肾阴亏虚型老年性便秘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TCMID、SwissTargetPrediction获取药物的活性成分并筛选,在Genecards、OMIM、TTD、DisGeNET数据库检索与该疾病相关的主要靶点;运用韦恩图获取六味地黄丸与老年性便秘的交集靶点。将以上数据通过STRING获得交集靶点的蛋白网络,构建药物-活性成分-靶点及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图,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对药物有效成分和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共获得58个有效活性成分和675个对应靶点,主要有效成分有槲皮素、羟基芫花素、泽泻醇B等;药物-疾病交集靶点296个,包括丝氨酸/ 苏氨酸蛋白激酶 1 (AKT1)、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6(IL-6)等。GO功能富集共有3175个条目,KEGG通路富集得到215条通路,主要有癌症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苏氨酸蛋白激酶信号通路、癌症中的蛋白聚糖、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显示该药物主要有效成分和核心靶点蛋白有较好的结合力。结论:该研究在总体上预测了六味地黄丸治疗肾阴亏虚型老年性便秘的活性成分、靶点和信号通路,表明了其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治疗特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