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3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1.
目的:探究温阳解毒方联合隔药灸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DNB)阳虚毒郁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 例DNB阳虚毒郁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26 例。对照组予皮下注射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控制血糖,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温阳解毒方口服及隔药灸治疗,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治疗前和治疗2、4周后膀胱残余尿量(RUV)、中医证候积分和血糖水平[包括空腹血糖(FPG)、葡萄糖负荷后2h血糖(2hPG)]。结果:治疗组脱落1 例,对照组脱落3 例。2组治疗2周后的RUV、中医证候积分、FPG、2hPG及治疗组治疗4周后的RUV、中医证候积分与本组前一时间节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2、4周后RUV、中医证候积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但FPG、2hPG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温阳解毒方口服联合隔药灸能够有效治疗DNB阳虚毒郁证,可持续减少膀胱残余尿量,缓解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化脓灸联合胸腺五肽注射液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稳定期COPD患者80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 例。2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加用胸腺五肽注射液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化脓灸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2组中医证候疗效,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变化,以及疗程结束后随访1年的急性加重人均次数。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50%(37/40),对照组为62.50%(25/4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FEV1、FVC、FEV1/FVC、PaO22、PaCO2治疗前后组内组间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随访1年急性发作人均次数2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脓灸联合胸腺五肽注射液治疗COPD,能缓解中医症状,改善肺功能及血气分析指标,减少急性发作次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分析针灸处方数据库,从治疗某一种疾病的所有腧穴中寻找主要腧穴,为医生提供决策支持。数据以名老中医针灸处方为基础,将治疗疾病的腧穴字段分解成标准腧穴并建立网络关系。将网络分析方法k-core改进,寻找腧穴网络关系中的主要腧穴。对数据库中存在的67种疾病逐一验证,主要腧穴个数的范围为3~9个,符合针灸腧穴配伍规律。结论:k-core改进方法能够有效地寻找出治疗疾病所用到主要腧穴。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究灸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的选穴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WANFANG DATA)、PubMed、Web of Science自建库至2022年12月30日发表的艾灸治疗IBS的相关文献,使用集合可视化分析系统分析腧穴频次、分布部位、归经统计,并通过关联规则及组合网络探索临床应用和组穴规律。结果:纳入文献140篇,处方142首,腧穴58个,总使用频次为587次。运用频次较多的腧穴有神阙、天枢、足三里、关元及中脘,其中,任脉的腧穴运用频次最高,募穴及交会穴两种特定穴的使用频次较高,腧穴分布部位主要集中于胸腹部及腰背部。关联规则和网络分析发现,艾灸治疗IBS的核心腧穴组合为中脘-天枢。结论:灸法治疗IBS分别从肝脾肾、脑肠互动等多层面发挥作用,共同调节脑-肠轴,可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