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质学   3篇
海洋学   1篇
  2018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在本文,我们精心挑选了M1为4.0~5.0发生在台湾地区的壳内地震215个,使用福建台网记录到的这些地震的最大地动位移资料,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拟合出最大地动位移的衰减特征为logA=2.07+231.11/Δ与之相应的量规函数的表达式为R(Δ)=3.45-231.1(1/Δ-1/100)利用上式,对上述的215个地震,分别求出福建台网的平均震级及均方差。平均的均方差为0.19,如果在测定震级时,考虑到台基修正值,则平均的均方差为0.13;把测定的结果与台湾相关部门的测定结果进行比较,高了0.12±0.22。又对138个M1大于5.0级的台湾壳内地震进行了相应的计算,我们测定的震级比台湾的结果平均高了0.20±0.22,其他结果与前者没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2.
充填体下矿体开采安全顶板厚度数学预测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合理地确定安全顶板厚度是回采铜坑矿重叠区下92号矿体的基本依据。在分析影响92号矿体顶板稳定性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建立有限元数值模型和反复多次模拟计算得出了不同影响因素组合下顶板的安全厚度值。根据计算结果绘制了影响因子与安全顶板厚度的相关关系曲线,利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一能够综合反映多因素共同作用下的复杂充填体下矿体开采安全顶板厚度的数学预测模型。结合工程实际及数值模拟的验证结果表明了预测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象山东部海域夏季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及种间相互作用情况,于2012年8月(夏季)对象山东部海域30个站位进行了大型底栖动物的调查研究。共采集,鉴定大型底栖动物36种(优势种20种),隶属于7门8纲24科,节肢动物15种(41.7%)最多,脊索动物7种(19.4%)次之。聚类分析和MDS排序结果表明,象山东部海域夏季大型底栖动物可以分为4个生态类群。选取Levins生态位宽度指数和Pianka重叠指数进行生态位分析,结果表明:象山东部海域夏季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生态位宽度变化范围为5.22—21.66,生态位宽度值最高的为东方口虾蛄(21.66),最小的为小荚蛏(5.22);Pianka重叠指数大于0.60的优势种占19.5%,多样的生境以及生物本身的适应能力差异,使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的生态位重叠值偏小,减小了种间的竞争。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夏季生态位结构的形成主要与优势种的活动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4.
RGMAP数字填图系统在区域地质调查过程中的应用,逐步改变了常规区域地质调查的工作方法和思路,实现了从野外数据采集到数据处理直至图件出版全过程的信息化,其最终形成的数字地质图及其相应数据库支持数据查询、检索和专题数据的提取,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精度,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本文以RGMAP在崇阳1:500000填图中的应用为例,介绍了数字区域地质调查的一般性方法和流程,并对其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