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4篇
  免费   339篇
  国内免费   357篇
测绘学   447篇
大气科学   97篇
地球物理   579篇
地质学   747篇
海洋学   207篇
天文学   177篇
综合类   101篇
自然地理   9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75篇
  2020年   95篇
  2019年   113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106篇
  2016年   108篇
  2015年   121篇
  2014年   107篇
  2013年   112篇
  2012年   125篇
  2011年   117篇
  2010年   105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101篇
  2007年   146篇
  2006年   114篇
  2005年   108篇
  2004年   95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2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9 毫秒
1.
An exact analysis of the coverage obtained by spacecraft using cross-track scanning and nadir-centered conical imaging, under imposed viewing obliqueness and resolution requirements, is presented. In addition to exact expressions for the area acquired and the area acquisition rate, envelope theory is introduced to obtain the boundary of the imaged area. These expressions are relatively compact, allowing rapid machine computation. The effects of the sun phase angle, and of imaging system limitations are also examined. The Galileo mission encounter with Callisto is used as a numerical example, from which certain general conclusions are drawn regarding optimal imaging trajectories.  相似文献   
2.
We propose a zero-point photometric calibration of the data from the Advanced Camera for Surveys (ACS) Wide Field Channel (WFC) on board the Hubble Space Telescope , based on a spectrum of Vega and the most up-to-date in-flight transmission curves of the camera. This calibration is accurate at the level of a few hundredths of a magnitude.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effort is to transform the entire set of evolutionary models into a simple observational photometric system for ACS/WFC data, and to make them available to the astronomical community. We provide the zero-points for the most used ACS/WFC bands, and give basic recipes for calibrating both the observed data and the models. We also present the colour–magnitude diagram from ACS data of five Galactic globular clusters, spanning the metallicity range  −2.2 <[Fe/H] < −0.04  , and we provide fiducial points representing their sequences from several magnitudes below the turn-off to the red giant branch tip. The observed sequences are compared with the models in the newly defined photometric system.  相似文献   
3.
4.
利用三维荧光激发.发射光谱(3DEEMs)及荧光偏振法研究了3例腐殖酸和1例湖泊溶解有机物(DOM)在不同腐殖酸浓度、离子强度和pH条件下的荧光光谱特性.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浓度增大,各腐殖酸样的荧光强度增大,其中垃圾渗滤液腐殖酸和Pahokee泥炭腐殖酸的荧光峰出现红移.随着浓度进一步增大,腐殖酸的荧光偏振值增大,由此推断在此浓度范围内腐殖酸由于分子间的排斥作用使其构型出现伸展.离子强度增大导致腐殖酸及阿哈湖DOM的荧光强度降低.随着氯化钾(KCI)浓度增大,Fluka腐殖酸的荧光峰A蓝移,荧光峰B的荧光偏振值出现减小,推测是由于静电中和作用使其荧光基团发生卷曲造成的.离子强度对其余腐殖酸样和阿哈湖DOM的其他荧光特性没有明显的影响.总的来说,pH值的变化对腐殖酸和湖泊DOM的荧光特征的影响是很明显的.随着pH值增大,腐殖酸和湖泊DOM的荧光强度增强.而pH值减小时,Fluka腐殖酸和Pahokee泥炭腐殖酸的荧光峰(A峰)蓝移,当pH值降到5时,Fhka腐殖酸的荧光峰突然红移到最大,随后又继续蓝移;垃圾渗滤液腐殖酸和阿哈湖DOM的荧光峰位无明显的漂移.所有样品的荧光偏振值都减小(但阿哈湖DOM的A峰变化不大),但在pHi≤5时又增大,这种现象表明随着pH值降低,腐殖酸和湖泊DOM中有机大分子发生卷曲,但在pH≤5时由于羧基的质子化又以平面伸展构型出现在溶液中.  相似文献   
5.
运用现代构造解析理论和方法,对新疆可可托海—四川简阳人工地震测深剖面与天然地震面波层析成像进行构造解析基础上,综合地质学、深源岩石包体构造岩石学和地球化学以及其他地球物理学标志等多学科综合研究显示,高速块体或幔块构造的几何结构型式是控制该区岩石圈构造格局和岩石圈表层构造变形基本条件之一。本文建立起该地学断面地壳及岩石圈与软流圈速度结构模型和物质组成结构模型,划分出岩石圈3种几何结构模式:克拉通陆根状结构、造山带楔状结构和高原陆根状结构,以及岩石圈二类构造演化类型:克拉通型岩石圈和增厚型岩石圈。在系统论述断面地壳及岩石圈结构构造类型特征基础上,探讨了该断面软流圈结构特征,岩石圈与软流圈相互作用及其地幔动力学模式。  相似文献   
6.
7.
8.
三维斜压模式对冬季南海环流的数值计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一个三维、自由表面、原始方程模式对南海环流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黑潮在巴士海峡以西呈一反气旋弯曲流动路径,有一相对高温高盐的水舌从巴士海峡伸入南海,表明有部分黑潮水侵入南海.冬季南海的一些观测事实在模式结果里得到了很好的反映,像冬季逆风向东北方向流动的“南海暖流”和一些中尺度涡旋.同时还分析了巴士海峡沿120.75°E断面的流速和盐度的垂直结构,并同观测结果进行了比较.根据模式结果,我们还进一步讨论了“南海暖流”的形成和驱动机制.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北部湾三维潮波进行了数值研究,并将所得结果与现有观测资料作了比较。通过比较发现两者相当一致。文中还绘制了M_2和K_1分潮的同潮图,并对其作了讨论。可以断定,北部湾的日潮优势是由日潮共振所引起的。M_2和K_1分潮流的水平分布表明,强流区位于它们各自的蜕化无潮点附近。还讨论了分潮流的铅直结构,可以看出这种结构十分接近实际分潮流场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ECOMSED模式在杭州湾海域流场模拟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杭州湾独特的喇叭型强潮河口湾的特点,基于Blumberg等(1996)的ECOMSED模式,引入动边界技术,建立杭州湾三维动边界的潮流模型.模型以正交曲线坐标下三维非线性水动力方程为基本方程,应用Mellor和Yamada的2.5阶湍流闭合模型计算紊动黏滞系数,嵌入Grant和Madsen的底边界层模型考虑波浪对底部应力的作用,采用干湿网格法模拟潮流漫滩过程;综合考虑径流,风应力,密度流和M2,S2,K1,O1四个主要分潮和M4,S4,MS4三个浅水分潮的作用,从而提高杭州湾潮流模拟的精度.通过验潮站调和常数和多次海流连续观测资料的验证,表明该文建立的模型可以更好的用于杭州湾流场的预报模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