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9篇
  免费   350篇
  国内免费   449篇
测绘学   234篇
大气科学   303篇
地球物理   380篇
地质学   863篇
海洋学   190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73篇
自然地理   144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96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113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91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8篇
  1963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塔中石炭系碎屑岩深埋藏优质储层成因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塔中地区石炭系碎屑岩为一套次生-原生孔隙型深埋藏优质储层。储集岩为中细粒-细粒石英砂岩,储层形成于古地温梯度低、沉积物浅埋时间长、深埋时间短、孔隙水矿化度高及较早被油气占居的条件下,致使原生孔隙保存较好。同时,塔中地区石炭系目前刚进入80℃-120℃的强溶成岩阶段,次生孔隙正在发育,距离碳酸盐岩沉淀带和后期石英次生加大带尚有较大深度,因而储层的孔渗性维持在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62.
^14C在全球变化研究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地总结了对比了不同因素对^14C计年的影响及误差校正方法,认为含碳样品的^14C/^12C初始比,不 对^14C计年精度影响极大,而且比值本身对环境变化研究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年龄校正需要对样品形成的地质地球化学进行详细的研究。核实验验形成大量的^14C可以示踪碳在大气,海洋以及陆地生态系统三大碳储库之间的交换通量和滞留时间,“弹-14”在大气,海洋和土壤中的分布可以解决洋流的变化,大气与海  相似文献   
63.
64.
Chou万禧 《岩土力学》1997,18(A08):74-78
通过巷道周围岩体的应力及国学性质的套筒致裂法测试,进行巷道围岩稳定性分析和分类。提出了巷道围岩稳定性判据以及巷道围岩分类的原则。介绍了稳定性分析方法在若干煤矿巷道围岩及立井井壁应力测试的应用。  相似文献   
65.
460铀矿床成矿构造背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任之鹤  万天丰 《铀矿地质》1997,13(3):154-158
460矿床为一个大型斑岩型铀-钼矿床。晚侏罗世近东西向分布的火山岩系为铀元素的预富集打下了基础。白垩纪流纹斑岩为其主要的成矿母岩,可能为NE向展布。早第三纪末期的热液活动使铀进一步富集成矿,在区域应力场作用下,矿体呈NW走向。晚第三纪的表生淋积作用,使矿体上部近地表处形成次生富集带。基于上述研究,可以进一步明确此类矿床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66.
地形面与经济建设关系密切。它是农业生产的基地,是交通、水利等工程选线和厂矿、居民点选址的基础,也是重要的文化旅游地。  相似文献   
67.
矿物纤维粉尘的表面特性及对生物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矿物纤维粉尘对人体的危害性及对环境影响的研究,提出了一些矿物产生毒理作用过程的假说和因素判定;研究了矿物与生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时应重视矿物表面-细胞物理化学作用,并依据初步试验提出表面特征是矿物纤维表征生物活性的关键因子(如表面活性域、催化作用等),而纤维性只是矿物表面特性的表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8.
岩石弹脆性分维损伤本构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永红 《地质科学》1997,32(4):487-494
本文定义岩石构元中破裂面的分维值为各向同性损伤变量,而各个方向上裂纹面的累加量定义为各向异性损伤变量,并根据裂纹发育特征提出了损伤变量演化方程,从而建立起岩石脆性变形破坏过程的分维损伤本构模型。最后,利用该模型对大理岩单轴压缩应力应变曲线进行了模拟,结果说明本文提出的模型是较为合理的。  相似文献   
69.
近年来,地震的孕育和发生是否可以用临界现象来模拟的问题引起地震学家的广泛关注.研究这个问题的方法之一是检验小应力变化是否确实触发大地震发生.这种检验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是作用在地震孕震断层上的小应力变化,第二是选择地震发生需要不同环境应力水平的地震.相同量级的小应力变化对于不同环境应力水平下发生地震的影响如果没有区别,则触发效应不存在;如果有明显差别,则触发效应存在.  相似文献   
70.
Argo计划是由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大气和海洋科学家于1998年推出的全球海洋实时观测试验项目。该计划构想用3~4年时间(2000~2004年)在全球大洋中每隔300km布放一个卫星跟踪浮标,总计为3000个,组成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