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44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51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92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灌溉农田节水增产对地下水开采量影响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据实际资料研究结果表明,近50年来滹沱河流域平原区粮食产量持续增加导致农业区地下水开采量不断增大,同时灌溉节水水平的不断提高有效地缓解了地下水开采量增加的速率。若按1953-1970年期间平均每公斤粮食生产耗用地下水开采量(3.11 m3/kg)推算,现状粮食生产规模下地下水开采量应为142.3亿m3/a,较实际开采量(24.4亿m3/a)多117.9亿m3/a,平均每5年递增11.74亿m3。以2001-2005年平均耗用地下水开采量(0.53 m3/kg)计算,粮食增产促使地下水开采量平均每5年递增2.45亿m3,平均每5年少递增9.45亿m3。因此,大力发展抗旱节水作物及高产节水技术,合理调控农业种植结构,对于缓解研究区地下水不断恶化态势具有实质性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2.
沪宁高速公路一次冬季浓雾过程的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由多个美国研究部门及大学的共同参与研发的新一代中尺度预报模式和同化系统——WRF(Weather Research Forecast)模式,对2006年12月24—27日沪宁高速公路及其周边地区出现的一次罕见的持续性大雾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此次大雾过程属于较典型的平流雾,其生成和维持的主要原因是大气层结稳定、系统的下沉运动、充足的水汽;同时也有辐射作用,地面的大气长波辐射冷却是雾维持的重要因素。大范围下沉运动使中低层大气增温与地面辐射降温配合,形成深厚的逆温层,对大雾长时间维持起决定性作用。所以这是一次以平流雾为主伴随辐射雾的过程。27日14时后干冷空气南下才使大雾消散。   相似文献   
23.
近10年来,在山区,尤其是西部山区的工程建设和灾害防治实践中,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以“倾倒”为特征的岩质边坡变形破坏和稳定性问题,其出现的频度和造成的危害大有比肩“滑动”破坏这一边坡失稳的传统主题,成为困扰地质工程师和岩石力学工作者的又一难题。这类问题之所以难,是因为建立在以“滑动”为基础的传统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不再适用这类边坡。本文在大量工程实例的基础上,分析了边坡倾倒变形和破坏的基本特征,从“倾倒”变形破坏的地质过程和变形稳定性分析的基本理念出发,建立了描述倾倒边坡不同变形程度的工程地质模型,这个模型将倾倒边坡分为倾倒-坠覆、倾倒-错动、倾倒-张裂、倾倒-松弛4个区,分别对应不同的变形程度和稳定性状况,提出了各个区的具体特征和定性指标与量化指标相结合的描述指标体系,从而将倾倒的地质显现、力学机理和变形稳定性有机统一,实现了对倾倒边坡稳定性的工程地质评价。与传统的“滑动”问题不同的是,本文没有强调对这类问题采用强度稳定性的评价思路,而建议采用变形稳定性评价的理念,这似乎更适合倾倒变形这类问题的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24.
通过分析滹沱河流域降水量对黄壁庄水库径流量及石津灌区引水量影响,及其对引水量利用效率及地下水开采量影响分析表明,降水量与水库径流量、引水量和弃水量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与引水利用效率成负相关。渠灌区农业地下水开采受降水量影响不明显,多年地下水位在潜水强蒸发带区间波动;井灌区以开采地下水灌溉为主,并受到降水量的明显影响,地下水呈逐年下降趋势。由此不同变化趋势,提出渠灌区适度开采浅层咸水与渠水混合灌溉,扩大渠灌面积,减少井灌区面积,对缓和井灌区地下水位下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5.
地下水功能评价体系属性层组成与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决由于不合理开采地下水而引发的生态-地质环境劣变日趋严重的问题,在我国北方广泛开展了地下水功能评价与区划工作。但是,对于如何理解和选用地下水功能评价体系中属性指标组成及其内涵,尚存在需进一步深入认识的问题。本文根据该理论方法创建时的宗旨和指导思想,详尽阐述了地下水功能评价体系中属性指标的组成、特性、内涵及选用等需要关注的要点,有助于我国北方地下水功能评价与区划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26.
侧伏规律在岩质边坡结构面编录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论上,据边坡设计坡面来编录展示结构面的迹线分布应与其在坡面内的侧伏交线一致.把握一定的侧伏规律,处以适当的素描技法,既可吻合实际情况,又可提高绘图效率和资料质量,对边坡结构模型的准确分析不无裨益.有鉴于此,经过现场观测总结,分析了结构面与坡面的各种交切关系及其迹线的侧伏特征.在侧伏规律公式推导的基础上,根据两者产状提...  相似文献   
27.
用FLAC-3D分析呷爬滑坡的变形特征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简单地介绍了边坡岩体变形研究的现状和FLAC-3D软件,利用FLAC-3D软件对天然状态下和蓄水条件下呷爬滑坡的变形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根据模拟所得的计算结果,从滑坡主剖面上特征点的位移值和位移矢量图分析,得出滑坡体在天然状态下和不同蓄水高程下的变形特征,确定滑坡变形特征与滑坡稳定性之间的联系。从而为呷爬滑坡的稳定性评价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8.
在我国新一轮的课程评价改革中,作为质性评价的典范之一,表现性评价备受关注。表现性评价重视过程性评价、质性评价、非学业成就评价,体现了新课程评价的基本理念,成为新课程地理学习评价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方法。表现性学习评价是指通过观察学生在完成实际任务时的表现来评价学生已经取得的发展成就。  相似文献   
29.
黄淮海平原灌溉农业对地下水依赖程度与保障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北方粮食主产区,尤其黄淮海平原农业区,地下水是农业灌溉的重要水源,地下水超采状况与灌溉农业对其依赖程度和地下水保障能力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农业灌溉用水强度与降水量和农作物播种强度之间关系研究,以及灌溉农业用水对地下水依赖程度和对地下水超采影响特征研究,创建灌溉农业的地下水保障能力相应理念和评价理论方法,应用表明:(1)灌溉农业开采是黄淮海平原农业区地下水超采的主要因素,主要发生在小麦主灌期,且灌溉农业对地下水依赖程度愈高、灌溉前几个月份降水愈少农业超采愈严重;(2)农业超采区地下水位在主灌期呈"厘米"级(大于1.0 cm/d)下降、非灌溉期呈"毫米"级(小于1.0 cm/d)上升的"强降-弱升"规律;(3)采用灌溉农业用水对地下水依赖程度(A)、地下水对灌溉农业用水保障程度(B)和灌溉农业的地下水保障能力(C)的评价理论方法,能够客观阐明灌溉农业用水对地下水依赖状况、地下水保障能力的区域分布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黄淮海平原西北部灌溉农业的地下水保障能力较弱,尤其河北平原已处于"难以保障"或"无法保障"状态,黄河以南地区的地下水保障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