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0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77篇
测绘学   52篇
大气科学   45篇
地球物理   44篇
地质学   199篇
海洋学   46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5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91.
本文提出了基于Arcview软件和空间信息管理和分析技术建立水环境监测评价信息系统 ,使水资源环境及其生态效应的综合评价研究更具有合理性和可操作性。论文从系统设计、功能实现、数据库组织管理模式及其建设等方面 ,论述了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环境监测系统设计和技术实现方法 ,并展望了水资源环境监测系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92.
长江分汊河口涨、落潮悬沙不对称特征及季节性差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入海河口由于径流的存在以及河口地貌形态的影响,存在涨、落潮水动力、悬沙以及盐度分布等不对称现象,同时这一不对称现象还存在显著的区域性和季节性差异。根据2013年7月和2014年1月洪、枯季长江口定点准同步水文泥沙调查结果,发现长江口分汊型河槽悬沙浓度在时间上存在洪枯季、大小潮不对称特征,在空间上存在东西向沿程分布、南北向横向分布以及垂向上表底层分布不对称特征。河势演变形成南、北支河口涨、落潮悬沙浓度不对称分布的整体格局;洪、枯季变化影响河口涨、落潮悬沙分布的再分配过程;大潮涨、落潮过程对悬沙分布不对称影响显著大于小潮;季节性风浪作用影响河口最大浑浊带涨、落潮悬沙不对称南北差异;底部高含沙浓度对口门段涨、落潮悬沙不对称性贡献显著。  相似文献   
393.
乔剑 《陕西气象》2013,(2):36-37
气象灾情收集上报是确保气象部门及时了解天气过程的灾害情况、部署气象服务工作的重要措施。中国气象局于2004年起先后向全国气象部门下发和升级了灾情直报系统1.0、2.0、2.1、2.2和2.3软件,该软件利用计算机的NOTES、FTP和Email进行灾情直报、快报、月报、年报、预警信号、决策材料、应急事件等相关文件的上传,加大了各级气象部门灾情收集上报力度,使气象灾情收集上报和统计工作有了很大进展。但有不少基层台站应用直报软件时灾情上报速度较慢或出现错误,致使气象灾情"快"报不快,甚至预警信号发布延误。根据陕西省近年来应用灾情直报系统V2.3软件中的存在问题和使用经验,介绍其使用技巧,为各级台站做好气象灾情直报工作  相似文献   
394.
The evaporation rate over South China is estimated based on the Climate Prediction Center Merged Analysis of Precipitation(CMAP)data and the NCEP/DOE reanalysis II data from 1979 to 2007. The temporal variation of evaporation over South China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precipitation are discussed. Climatologically,the evaporation rate over South China is the largest in July and smallest in March.In spring and summer,the evaporation rate is approximately one half of the precipitation rate.However,the evaporation rate is approximately equal to the precipitation rate in fall and winter.The year-to-year variation of the evaporation rate over South China is quite in phase with that of the precipitation rate in the period from February to May but out of phase with that of the precipitation rate in early winter.Over South China there is a pronounced decreasing trend in the evaporation in colder seasons and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evaporation variation and the rainfall variation in spring.In summer,the abnormality of rainfall over South China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anomalous evaporation over the northeastern part of the South China Sea and its eastern vicinity.In winter,the rainfall variation in South China has a close linkage with the evaporation variation in a belt area covering the eastern Arabian Sea,the Bay of Bengal,the southeastern periphery of the Plateau,the southern part of South China Sea and the central part of Indonesia.  相似文献   
395.
砖厂拆除记     
“马所长,快点来吧,有人在舞阳县城三环路耕地上建水泥砖厂……”5月30日上午8点,接到群众举报,舞阳县辛安国土资源所所长马海涛立即赶到了现场。  相似文献   
396.
本文从理论上探讨了将地理信息系统提供的地理数据与遥感数据复合的可行性;从方法上探讨了将≥10℃积温、地形高程、年降水量三个影响和反映区域气候资源条件的主要指标,按一定的地面网格系统和数学模式进行量化,并使之与经过优化、压缩处理的陆地卫星TM数据进行信息复合;在应用上,以长白山南坡长白县境内的山区自然环境为例,进行了区域气候资源的研究工作。该研究方法改变了遥感影像的单一信息结构,丰富了图像信息含量,完成了地理数据的数字传输、处理、存储及影像化显示。实现了区域气候资源分类界限指标遥感判读的定量化。为提高遥感应用的地学科学性探索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397.
曲阜市地下水资源赋存条件及开发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曲阜市地下水资源集中分布于中部河谷平原地带的第四系沉积物及武奥陶系岩溶裂隙中。文章分析了近年来开发利用不当造成的区域地下水位下降、水质污染等问题,并探讨合理利用的对策和途径。  相似文献   
398.
诸多沉积记录揭示,中国北方早期历史,气候环境大致经历了3580-3050 cal a BP、3050-1800 cal a BP两个阶段;前者为稳定的湿润气候期,后者为逐渐趋于干燥的气候期;前期为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王朝—商王朝统治期,政局稳定,社会承平,王朝较为稳定地传承了500余年,是中国历史上“寿命”最长的朝代;后者对应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西汉—东汉—三国等朝代,在不足1300年内,政权格局多次更迭,表现出一种与前期截然相反的社会政治生态。这期间,以都城为标志的王朝的重心,具有向东南迁移的趋势。年代对比发现,商代夏、周代商、平王东迁、西汉甚至东汉灭亡等改朝换代的社会政治事件,都与沉积记录所指示的气候环境的显著变化(恶化)对应。研究再次证实早期的中国历史与气候变化存在密切的关系,并认为如下两个因素可以阐述这种关系的存在:① 中国北方地理环境空间是扇状的,且自然环境具有梯度变化的特征,这种地理环境格局叠加在气候变化之上,具有特殊的加剧与舒缓区域社会矛盾的作用。② 小农经济具有对气候变化的特殊敏感性。对西汉所做的案例考察认为,不尽合理的社会体制往往通过一系列反馈作用将这种敏感性在气候恶化阶段“放大”,随之形成一系列连锁反应,由此造成的各种危机成为王朝崩溃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99.
针对目前三维地质模型数据格式繁多,交换困难的问题,该文介绍了中国地质调查局颁布的三维地质模型数据交换格式标准(Geo3DML)及其向3DPDF文件转换的必要性和实现的技术途径。首先简单介绍了Geo3DML的背景、制定过程、标准概况与试用情况;然后介绍了3DPDF的背景与用途;接着介绍了3DPDF所依赖的U3D格式的背景;最后介绍了用C++编程实现Geo3DML向3DPDF转换的技术途径和一些关键技术以及对数据输出质量控制的选项设置方法。转换结果能够较好地表达三维地质模型几何特征和属性特征。  相似文献   
400.
广东大尺度大气水汽汇的年际及年代际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1958~2004年实测降雨量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广东地区大尺度水汽汇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与水汽通量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气候平均而言,广东春夏季大气向地面输送较多水资源,秋季地气间相互交换的水分相当,冬季由地面向大气输送较多的水资源。四季和年水汽汇的年际分量方差贡献均占主导地位,秋、冬季水汽汇的年际分量有约3年的显著周期。除了显著的年际分量外,冬、春季和年水汽汇的年代际分量方差贡献也较显著,占总方差的40%以上,以30多年的长周期变化为主,目前正处于由正位相向负位相转变的过渡期,预示今后广东有偏旱趋势。广东冬春季水汽汇的异常有显著的同相关系。另外,夏、秋季水汽汇的年代际分量有10~15年的显著周期。广东各季大气水汽汇偏强(弱)是由于从热带低纬输送到南海北部至华南地区的水汽增强(减弱),并伴随着水汽通量的辐合的增强(减弱)造成,但各季水汽通量异常分布型是有差别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