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2篇
测绘学   42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17篇
地质学   39篇
海洋学   12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01.
东部七省市作为我国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地区,分析其碳排放的时空演变可为制定和实施碳减排策略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本文分析了2012—2021年东部七省市碳排放的时空演变,并计算人均碳排放强度和单位GDP碳排放强度;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类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的碳排放与夜间灯光拟合模型,用于东部七省市碳排放的监测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1)东部七省市的碳排放总体呈上升趋势,各省市碳排放总量占比基本保持稳定,其中江西省的碳排放增速最快。(2)碳排放总量呈现“北部>南部”的格局,山东省和江苏省的碳排放总量占比超过50%。(3)人均碳排放强度在南部地区呈上升趋势,在中部地区呈下降趋势,而北部地区基本保持稳定。单位GDP碳排放强度呈稳步下降趋势,尤其在上海市和浙江省降幅显著。(4)所构建的拟合模型的平均相关系数为0.841 2,且平均相对误差呈递减趋势,表明基于夜间灯光数据可以有效实现碳排放监测和评估。本文对东部七省市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2.
淀山湖有色可溶性有机物的光谱吸收特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探讨了淀山湖水体中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DOM)的光谱吸收特性,CDOM与叶绿素a、浊度和COD等水质参数的关系,以及不同波段范围内CDOM光谱吸收形状(指数函数斜率S值)的变化.结果表明:淀山湖CDOM吸收系数不高,在355 nm波长处的吸收系数变化范围是6.95-10.28 m-1,而且湖南区高于湖北区;CDOM吸收系数和叶绿素a、浊度、COD等水质参数的相关性都不高,证明湖中的CDOM主要来自于城镇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CDOM吸收系数在300-500 nm范围内随着波长的增加呈指数递减,超过500 nm之后呈线性递减,在300-500 nm波段范围内指数函数的曲线斜率S为11.7-14.8 μm-1,在501-750 nm波段范围内波长每增1 nm,CDOM的吸收系数减小0.0021 m-1.  相似文献   
103.
以淮安地震台数字测震系统设备为例,作者根据多年台站观测工作经验,提出更加适用的测震系统观测方案,结合观测中遇到的各类故障,总结归类出故障的现象、排查方法、应对措施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04.
鲜水河断裂带南段深部电性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新都桥一小金剖面的大地电磁测深及重磁实测资料研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对鲜水河断裂带南段及邻区深部构造、壳内高导层、电性结构与历史地震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鲜水河断裂带深浅表现出不同特征,浅部是以地壳脆性-剪切带为主的断裂系统,深部是以走滑型-壳幔韧性剪切带为主的断裂系统,断裂呈花状形态,深部到达上地幔;(2)在丹巴构造带及鲜水河断裂带的中下地壳,广泛发育壳内高导层,其分布具有不均匀性,且与断裂带构造活动有关;(3)在鲜水河断裂带的走滑剪切作用下,上地壳物质发生原地重熔产生花岗岩浆是折多山花岗岩形成的主要机制;(4)鲜水河断裂带地震发生机理与塑性软弱层密切相关,受塑性软弱层拖拽作用,应力区集中在高阻体脆性介质内部靠近断层一侧,使得岩石破碎而发生地震.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强骨颗粒对骨质疏松大鼠胫骨组织中骨保护素(OPG)、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RANKL)表达的影响,并分析其改善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骨质疏松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强骨颗粒组、骨疏康颗粒组和尼尔雌醇片组,每组各6只,予相应药物灌胃,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予以等剂量0.9%氯化钠注射液灌胃。分别于给药后第3、6周每组随机抽取2只处死,取患处组织标本,采用染色后视野下阳性表达部位的累积光密度和视野下样品面积的比值法测定大鼠骨组织中OPG、RANKL的含量,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强骨颗粒组大鼠在第3、6周末患处骨组织标本中OPG、RANKL表达均高于其他组(P<0.05)。结论:强骨颗粒可促进骨质疏松骨组织中OPG、RANKL的表达,改善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106.
针对离群值存在时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拟合效果较差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IGGⅢ的地理加权回归方法。核心是采用IGGⅢ方案中的权函数计算权重矩阵,将权因子用于地理加权回归参数估计模型。利用模拟数据和真实数据与GWR、ACV-GWR进行对比试验,以MSE、MAE和R2作为指标对结果进行评价。模拟试验结果显示,IGGⅢ-GWR比GWR性能分别提升了51.14%、23.77%、28.4%,比ACV-GWR分别提升了49.96%、22.57%、27.1%;真实试验结果显示,IGGⅢ-GWR比GWR性能分别提升了12.65%、7.44%、0.37%,比ACV-GWR分别提升了11.85%、6.96%、0.34%。试验结果表明,基于IGGⅢ的地理加权回归可提高模型的抗差能力,拟合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07.
“儒释道”文化思想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占据着时代的主导地位,其中包括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等,对中医学的发展影响巨大。其中两汉经学为中医学提供了良好的发展背景,促进了中医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魏晋玄学带来了中医学历史上的一次“文艺复兴”,给中医外科学带来了发展空间,并使中医养生学初成体系;隋唐佛学促使中医学从唯物走向唯心;宋明理学则使中医学在封闭环境下出现了大繁荣。  相似文献   
108.
台风事件信息抽取在台风知识检索、灾害应急预警、损失评估预测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由于台风事件存在一个时空动态演变的过程,新闻文本中易出现包括台风形成、登陆、移动和消散等不同时间节点的事件状态的混合表达,使得规则匹配和现有传统机器学习方法进行信息抽取效果不佳。因此,提出一种结合事件和语境特征的台风事件抽取方法,能够充分考虑词汇的事件特征和上下文信息。实验结果显示所提出的方法使得登陆时间和登陆位置抽取准确率高达92%,各事件元素抽取精度总体较高且较为平衡,平均F1值高达78%,提升幅度达42%。本文研究为构建台风知识库提供了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109.
高速远程滑坡运动堆积过程影响因素众多,在物理模型试验装置研发过程中应满足多因素变化需求,从而实现多功能目的.该试验装置初始状态下(垂直角度=20°,水平角度=0°)长3.40m,宽0.56m,高1.35m.设计有滑体体积调节、上滑槽坡度调节和下滑槽水平角度调节三大模块.材料上采用了3mm厚不锈钢钢板与8mm厚钢化玻璃2种材料,使用耐久性较好,并且采用分部件组装形式,安装有万向轮,便于实验仪器的搬运.基于砂子与卵石颗粒材料,应用所研发装置,初步开展了高速远程滑坡运动堆积过程物理模型试验,简要分析了滑体坡度、水平角度、滑体高度及基底材质等参数对滑动距离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10.
针对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TWR)进行预测时,输入变量较多导致计算复杂度高,而输入变量较少引起预测精度降低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方法(PCA-GTWR)。该方法采用非线性主成分分析方法,先对影响PM2.5浓度的若干相关变量降维处理得到几个综合指标,并将其作为GTWR模型的输入变量进行预测。为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采用北京市2014-04—2017-03的PM2.5数据,利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选取与PM2.5浓度具有较高相关性的影响因素作为常规的GTWR模型的输入变量,在变量个数相同的前提下,与本文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应用非线性主成分分析方法对相关变量进行预处理后,有效地解决了变量之间的共线性,保留了原始影响因素主要信息,提高了运算效率,且该方法的MAE、RMSE、AIC均低于常规的GTWR模型,拟合优度GF最高达到88.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