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45篇
测绘学   26篇
大气科学   14篇
地球物理   19篇
地质学   91篇
海洋学   14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4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超高压变质作用:固体地球科学领域的新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简述了国际上超高压变质岩研究领域中十年来的主要进展。含柯石英变沉积岩的发现暗示了上地壳物质可被迅速带至地下90km或更深处经受超高压变质作用,并在八千万年中很快折返出露地表。这一研究在实验岩石学、造岩矿物学、同位素年代学和大陆造山带的地球动力学等四个方面给固体地球科学领域带来了一系列重大突破。预计在今后五至十年内,这一研究将保持其热点地位,并围绕超高压变质作用过程和超高压变质岩折返的动力学过程展开工作。  相似文献   
152.
赵天保  从靖 《大气科学》2018,42(2):311-322
本文基于气候系统模式CESM4.0长期积分试验,分析评估了工业革命前(1850年)及当前(2000年)两种辐射强迫作用(分别为太阳活动和温室气体)对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区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模拟结果与观测之间尽管存在一定的偏差,但仍能再现降水气候态的空间分布以及季节变化特征;两种辐射强迫下的降水长期变化均无明显趋势,但二者的差异却呈现出70~100年的准周期振荡;由人类活动引起的当前辐射强迫作用对降水的多年际变率幅度有一定影响,造成极端强降水事件出现的概率增多,而由太阳活动引起的辐射强迫作用主要对降水多年代际周期具有一定的调制作用。进一步分析表明,两种辐射强迫下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区降水年多年代际变率的主要模态基本一致,但人类活动引起的辐射强迫作用会影响降水多年代际变率与热带海温异常的相互作用的强度,从而改变降水多年代际变率的幅度。  相似文献   
153.
154.
我爱海洋     
我的家在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帆船比赛将在这里进行。我们银海学校就在蓝蓝的大海边,坐在教室里可以看见一望无际的大海上来往穿梭的轮船。每天,我们都生活在大海的气息里,伴随着海涛成长。  相似文献   
155.
Fault clay is the combined results of 10 ig-term dynamic-, thermal-metamorphism and tectonic geochemical process. Approximately similar fault clay can be produced from different rocks as long as the abovemeutioned actions develope to a certain extent.Fault clay is characterized by a great variety of clay minerals as a result of the depletion in silica and the relative enrichment in Ah Different types of clayization can be recognized depending on the environmen and the extent to which alkalis are leached. The process that results in the formation Of fault clay, i.e., the disintegration of rocks, dissolution, transportation, deposition mstasormatism, re-crystallization and the alteration of clay minerals already formed goes Under the heading of tectonic geochemistry. It is induced by the pressure and temperature that prevail under dynamic-, the rmal-metamorphism and is controlled entirely by tectonic movement. Therefore, it differs from weathering and leaching in terms of either the mechanism or the characteristies of material exchange or the texture and structure of the resulted clays. Clayization is an indieator that the fault activity has reached to a stage of matoration. On the other hand, clayization is also a process of mineralization which gives rise under favorite conditions elay deposit of economic slginficance.  相似文献   
156.
西昌地区岩浆活动特征及其与构造地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泛指的西昌地区包括北起冕宁-越西;南至会理-会东;东起昭觉-巧家;西达盐边-盐源的区域。该区域位于华南台块的最西缘,包括康滇台背斜的中北部、滇桂台向斜的西部边缘及盐源台缘拗陷。近年来,许多研究工作表明,一定类型的岩浆岩组合发育于一定类型的地壳结构的地区中,并与地质构造发育的阶段和构造的性质相联系。这种规律已普遍地被人们承认。西昌地区,尤其是安宁河谷两侧,广泛出露不同时代、不同产状、不同成分的岩浆岩,组成了岩浆杂岩带。  相似文献   
157.
“破裂”一词比之“断裂”有着更为广泛的涵义,其论述必然牵涉到破裂构造的许多问题。本文试图在前人工作基础上,通过实验观察,着重讨论剪切破裂的形成机制和模式。 岩石破裂是由于本身存在着弹性应变能的缘故。本世纪六十年代初,罗贝尔思(J.C. Roberts)等人,已将其原理应用到节理裂隙力学机制的分析上。  相似文献   
158.
159.
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岩的地球动力学意义   总被引:54,自引:3,他引:54  
超高压变质岩因其在岩性与原岩上的多样性,以及其岩块与基质混杂的构造特征而具变质混杂岩属性,其顺时针型P-T轨迹表明,超高压岩石的形成与演化与碰撞造山作用有关,年代学研究表明,峰期超高压变质作用发生于中-晚三叠世,几个不同地点的超高压岩石的P-T-t轨迹已被归纳,并据之计算了超高压岩石的折返速率.计算表明,大别山超高压岩石的折返具多阶段性,即中-晚三叠世的快速折返(3.3~3.6mm/a),早侏罗世的中速折返(0.7~1.1mm/a),以及中侏罗世至早白垩世的极慢速折返(0.15mm/a).以上述资料为约束条件,提出了一个大别山造山带的柱状模型.  相似文献   
160.
中国合肥盆地新生代火山岩成因岩石学研究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9  
从柏林  王清晨 《岩石学报》1996,12(3):370-381
古新世和渐新世(可能至中新世)玄武岩质岩石的零星露头产在中国东部的合肥盆地中。前者是拉班玄武岩质,而后者是碱性玄武岩质。对它们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学以及微量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古新世拉斑玄武岩浆应该来源于一个老地幔楔的部分熔融,而这个地幔楔是由早中生代扬子板块向华北板块之下消减而形成的。自渐新世,中国东部大陆进入了张裂的大陆边缘阶段。该阶段的碱性玄武岩浆可能来源于软流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