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1篇
  免费   148篇
  国内免费   175篇
测绘学   85篇
大气科学   83篇
地球物理   140篇
地质学   401篇
海洋学   84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64篇
自然地理   7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51.
852.
853.
基于GIS的北祁连铜钨金资源评价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北祁连铜钨金成矿区,已积累了大量的地质、物化探、遥感、矿产资料,利用GIS不仅可以管理以文字、数字为主的属性信息,而且可以管理以图形图像为主的空间信息,且能方便快速进行数据采集、存储、更新、查询检索、分析建模、显示输出等功能.建立北祁连铜钨金资源评价系统,对北祁连地学信息资料进行分析综合,建立北祁连铜钨金矿的空间分析模型并进行成矿预测,圈定铜钨金矿矿集区,将有助于进一步查明该区铜钨金等矿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854.
四川攀枝花云鹿铜铂金矿区是一个新发现的比较罕见的新类型含铂族元素矿床,其特殊性至少表现为:矿化体赋存在炭质岩系中、炭质岩系中富含镁电气石(MgO含量7.68%~8.64%,平均8.15%)、表生过程中低温条件下铂族元素发生了活化转移(含铜钟乳石中含PGE0.14×10-6)。铂族元素的最初富集可能与元古宙的海底喷气活动有关。此类铂族元素的矿化在国内外罕见,有可能是第一次发现,但类似的成矿地质条件在中国西南地区普遍存在,应该在今后的地质研究与找矿过程中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855.
系统地质调查和地层剖面研究证实:海南岛南好地区早石炭世南好组选层型剖面、创名地化石点等所报道的早石炭世腕足类:Eochoristites,Fusella,Spirifer等并未发现。本文进一步研究该组创名地及选层型剖面,并在上述剖面多个化石点发现了指示其地质时代为志留纪兰多维列世特列奇中晚期的腕足类、珊瑚、三叶虫及其伴生的软骨鱼类化石等。主张废弃南好组,并重新厘定志留纪足赛岭组岩石地层序列,依据岩石组合、基本层序等共划分为四个岩性段,代表志留纪兰多维列世特列奇中晚期的沉积。  相似文献   
856.
稀散元素及其化合物,是现代高科技产业发展不可缺少的支撑原材料。根据对以往地质矿产资料和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收集研究,结合重点调研,对当前国内外稀散元素的用途、资源储量和产量,以及四川省境内稀散元素的勘查与开发利用现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叙述,并对其资源潜力进行了分析与评价,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勘查与开发利用的对策及建议意见。  相似文献   
857.
稀散元素是现代工业、国防和尖端科技领域不可缺少的支撑材料。文章对国内外及四川省稀散元素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现状、资源潜力、找矿前景与方向进行了分折,并提出了加强此类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的对策。  相似文献   
858.
四川呷村V HMS矿床:从野外观察到成矿模型   总被引:22,自引:11,他引:11  
呷村矿床是一个与晚三叠世海相钙碱性酸性火山岩系有关的典型块状硫化物(VHMS)矿床。热水流体系统和贱金属成矿作用发育于义敦岛弧碰撞造山带上的弧间裂谷盆地内,并受其内部的一系列局限盆地及SN向基底断裂-裂缝系统控制。含矿岩系为双峰岩石组合,具火山碎屑岩-矿体-喷气岩“三位一体”特征。硫化物矿床具有“块状矿席+层控网脉状矿带”式三维结构特征。块状矿席发育多旋回的硫化物-硫酸盐韵律型式,揭示热水流体在海底的幕式排泄以及硫化物-硫酸盐在卤水池内的韵律式化学淀积和滑塌堆积过程。层控网脉状矿带产出于流纹质火山岩系,与上覆的块状矿席平行展布,揭示高渗透性碎屑岩层和多条同级别断层或断裂共同约束海底下部热水流体,并诱导其“弥散式”排泄和侧向流动交代。热水流体的传导冷凝过程导致硫化物沉积、热水流体与冷海水的简单混合导致硅质岩或/重晶石淀积,传导冷凝与海水混合的联合作用导致含硫化物重晶石、硅质岩和红碧玉形成。  相似文献   
859.
基于TOPEX/Poseidon和Jason-1卫星高度计16 a原始轨道、6 a变轨轨道数据,利用同步观测期间测高数据计算中国南海海域的系统偏差,生成基于TOPEX/Poseidon高度计平均海面的统一潮高时间序列,按纬差0.1°间隔提取原始轨道2 184个正常点和变轨轨道1 626个正常点,分别对原始轨道、变轨轨道逐正常点进行调和分析及响应分析,各得到8个分潮(Q1、O1、P1、K1、N2、M2、S2和K2)调和常数。利用交叉点处升轨、降轨不符值评估潮汐参数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变轨轨道交叉点处误差相对较大,多分潮总体综合预报误差RSS值为7.28 cm。通过与全球海潮模型比较表明,该结果与海潮模型在中国南海开阔海域精度表现一致,在半封闭浅水海域差异较大;与验潮站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受中国南海复杂的潮波系统、与测高星下点距离等因素影响,中国南海北部海域RSS值较大,海潮模型结果在M2分潮单分潮预报中误差RMS值较大,为13.64 cm,其余分潮均在10 cm内。  相似文献   
860.
锂是我国重要的战略性新兴关键矿产。位于青藏高原东缘的甲基卡锂矿是全球最大的硬岩型锂矿田,同时也伴生大量铍、铌、钽、铷及铯等稀有金属。隐伏花岗岩体的形态,花岗岩与伟晶岩关系,以及细晶岩型和伟晶岩型锂矿体(脉)的空间分布是认识锂成矿控矿作用的关键。本文以甲基卡锂矿田为研究对象,通过高精度重力测量,建立了隐伏花岗岩穹丘的三维模型,推断了花岗岩体的形态及延伸;同时还利用大地电磁测深和钻探验证,揭示了X03、309、134等超大型、大型锂等矿脉与二云母花岗岩的关系。提出了复式(多中心)花岗岩浆底辟穹隆、不混溶Li-F花岗质岩浆脉动式充填-交代以及半开放的剪张裂隙控制大(矿)脉的认识,探讨了以花岗岩细晶岩型锂矿为主体,并与伟晶岩型锂矿共存的成因。这对第四系覆盖程度高的地区的找矿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隐伏花岗岩株(枝)形成的多中心小穹窿周缘是找矿有利部位。对隐伏花岗岩体向北北西倾伏的推断、岩石组合特征(是否只有二云母花岗岩单一岩石类型)等的认识还需在矿田北部加强探深科学验证;对于甲基卡式稀有金属超常富集过程的问题还需要继续探索研究,以期深部锂矿找矿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