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6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138篇
测绘学   20篇
大气科学   93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364篇
海洋学   46篇
天文学   14篇
综合类   30篇
自然地理   7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6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西部煤矿区规划环评中地下水专题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矿区规划环评在我国相对其他领域起步较晚,与之相适应的环评技术导则尚未出台,各评价单位采用的技术方法和思路较为混乱。以我国西部典型煤矿区(榆横、榆神矿区)规划环评为例,利用水文地质学、水资源学理论,结合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方法,提出了西部煤矿区规划环评中地下水专题的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和思路。研究认为西部煤矿区水资源匮乏和生态环境脆弱是共性,“三水”平衡是评价的基础,将矿区开发对水资源的影响限制在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范围之内是煤矿区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相似文献   
122.
3S技术在煤矿区开发现状及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运用遥感技术不同时期的信息源发现监测目标信息、运用全球定位系统技术确定目标区位、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作为信息处理的平台与框架,进行遥感专题数据与规划数据叠加,以及在矿山开发及环境调查与监测中的应用,并构建了“3S”技术在煤矿区开发现状及环境调查与监测中应用的集成模式,为客观评价矿产资源规划落实情况,快速查明矿区生态环境现状、灾害地质及环境治理工程效果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途径,对维护矿业秩序以及综合整治矿区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3.
地下工程开挖导致地层沉陷,这种地质环境效应对该范围内的建(构)筑物、管线、道路、桥梁、水体、农用设施等都可能构成不同程度的损害。为了确保地下工程开挖对地面环境损害最小,提出了利用GIS技术进行地下工程开挖决策设计的思路,并探讨了其可行性与必要性,研究了实现地下工程开挖可视化决策系统的数据处理以及实现可视化的关键技术,建立了数据库E-R模型。  相似文献   
124.
福建省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经济差异明显.通过1990~2004年经济发展综合指数的分析,福建省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的经济差异呈扩大趋势,其因素是多方面的.基于此,本文提出5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5.
贵州大暴雨个例形成机制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3层嵌套的中尺度数值模式MM5 V3.5,模拟了2007年6月24~25日发生在贵州中南部的一次大暴雨过程.利用模式输出的高分辨率资料,对这次暴雨天气及中尺度低涡的形成机制进行了诊断分析.模式较成功地模拟出了中尺度系统的演变和降水的分布特征.中尺度低涡的发展、稳定维持是造成贵州这次大暴雨天气的直接原因.暴雨、大暴雨出现在低涡的西南侧.在低层正涡度、辐合、强烈的上升运动和高层负涡度、辐散的有利配置下,形成深厚的上升运动柱,这种中尺度动力配置结构,不仅与暴雨区和暴雨发生时段相对应,而且是引起此次暴雨的中尺度低涡发展和持续的动力机制之一.暴雨区与强烈上升运动区,正涡度区相对应.  相似文献   
126.
127.
伍红雨  吴遥 《大气科学》2018,42(5):1081-1095
根据气象行业标准(QT/T370-2017)对厄尔尼诺事件不同类型的划分结果以及国家气候中心最新颁布的华南前汛期业务监测标准,利用1961~2016年NCEP/NCAR日、月尺度再分析大气环流资料、海表温度资料(ERSST V4)以及华南261个国家气象观测站逐日降水资料,采用相关、合成等方法分析了不同类型、强度的厄尔尼诺事件特征以及与次年华南前汛期的关系,并探讨其海温和大气环流异常特征。结果表明,厄尔尼诺事件的类型、强度对次年华南前汛期降水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中等及以上强度东部型厄尔尼诺事件次年,华南前汛期开汛早、结束晚,前汛期持续时间长、降水多;弱等级的东部型以及中部型厄尔尼诺事件次年则相反。在厄尔尼诺事件次年华南前汛期,中等及以上强度东部型厄尔尼诺相对弱东部型或中部型厄尔尼诺的大气环流存在明显差异。高层西风急流明显加强,中层北半球极涡加强,东亚大槽强,低层菲律宾以东存在反气旋异常环流,华南存在南北风的交汇和水汽辐合加强,有利于华南前汛期降水偏多。  相似文献   
128.
以拉萨为案例,对古城区居民地方依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解读。研究发现:居民地方依恋水平整体较高,居民对古城的情感性依恋要大于功能性依恋;但由于依赖类型、居住时间、文化背景、宗教信仰以及"家"的归属感不同,原住居民的地方依恋水平要高于非原住居民;从地方因素来看,宗教信仰、环境状况、活动参与和社交关系是影响居民地方依恋的关键因素,原住居民排在第一位的影响因素是环境状况,而非原住居民排在第一位的则是宗教信仰,这为提升拉萨古城居民地方依恋水平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9.
第十二届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大会(IAEG XII)于当地时间2014年9月15~19日在意大利都灵召开,此次大会也是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成立50周年的纪念大会。本次大会传递的一个重要信息是工程地质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人类活动对全球环境动态变化响应方面。为了更好地了解目前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研究的动态和前沿,本文对本次大会的8个主题进行了综合介绍,主要包括:(1)气候变化与工程地质; (2)滑坡过程; (3)流域、水库淤积与水资源; (4)海洋与海岸带过程; (5)城市地质、可持续规划与景观开发; (6)大型工程项目应用地质; (7)工程地质教育、社会责任与公众认识和(8)文化遗产保护。  相似文献   
130.
土地整治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保障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现行土地整治规划从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实施管理和保障措施,在补充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业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这些成效主要是依靠行政方法尤其是行政审批手段实现的,而社会、经济等多种手段没有得到充分运用。笔者将通过对当前土地整治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思考,提出工作中的保障措施。一、土地整治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1.规划实施激励不足。我国处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