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3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68篇
海洋学   7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1 前言 北镇县地处医巫闾山东侧,地势地形复杂,属温带季风大陆性气候,无霜期为155~165天,农作物生长期日照充足,热量一茬有余,年平均降雨量为600mm,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发育。但是,北镇县农业气象灾害频繁,多年来,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的形成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农业气象灾害的影响。北镇县历年玉米播种面积30万亩左右,占粮食面积的40%。经多年研究  相似文献   
102.
北祁连东段石炭纪岩相古地理基本特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区早石炭世,秦岭海域海水以天水-静宁古海峡为通道侵入本区,向北、西超覆,形成“¬”型海湾环境,沉积了以海湾-泻湖微相及潮坪相为主夹少量碳酸盐台地相含煤岩系。晚石炭世,海侵进一步扩大,红土洼期-羊虎沟期为“¬”字型海湾;太原期,北祁连海与华北、华南及天山海域连成一片,沉积了滩相、潮坪相及三角洲相为主的含煤岩系。沉积作用向银川以北、武威以西超覆。  相似文献   
103.
104.
本文记述了寄生在断斑石鲈体内的两种新吸虫,石鲈双巢吸虫及石鲈充尾吸虫,并分别与相近种作了比较,在新种后面均附有检索表。  相似文献   
105.
中国煤炭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和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性,造成单一勘查技术手段难以解决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勘查目标。在系统分析我国煤炭资源赋存规律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煤田地质勘查工作的特点、重新确立了煤炭地质勘查的基本原则,将“煤田地质勘探”发展为涵盖煤炭勘查、矿井建设、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内容的“煤炭资源综合勘查”,提出了适合当代需要的煤炭资源综合勘查技术新体系。综合勘查技术新体系的的确立,应以取得最佳勘查效果为目标,统筹考虑勘查区具体的地理、地质和地球物理条件,选择最适宜的勘查技术手段及组合。基于理论分析,评述新体系兼备的主要技术特色及科学性、先进性,并依据地质和自然条件的差异,将我国煤炭地质勘工作划分为4种勘探模式以及与其相对应的区域。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在全国近20个省区100多个地质勘查项目的实践中证明,煤炭资源综合勘查技术新体系的实施,为煤矿建设提供了详细、完整、准确的煤炭资源信息数据,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煤炭地质勘查工作,对提高我国煤炭资源保障能力、促进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6.
再论中国煤炭地质综合勘查理论与技术新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近年来大量专题科研成果和勘查工程实践.系统总结形成了适应中国煤田地质特点和煤炭工业要求的煤炭地质综合勘查理论与技术体系。该体系可概括为一个创新思路、两大支撑理论、五大关键技术、一套标准规范:提出了集资源勘查、矿井建设、安全生产、环境保护为一体的”煤炭地质综合勘查”新思路:聚煤规律研究和构造控煤作用研究取得突出进展,为当代煤炭地质综合勘查技术体系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建立并完善了由煤炭资源遥感技术、高精度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快速地质钻探技术、煤炭资源信息化技术、煤矿区环境遥感监测技术等五大核心技术构成的地质综合勘查技术体系;编制技术规范与标准14项,为构建中国煤炭地质综合勘查体系提供了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7.
煤层气流态是表征煤层气在介质中流动难易程度的阶段量。综合前人研究经验,借助煤层气流态方程推演解译,对煤层气流态界限进行了划分,总结出煤层气在储层中的流态按渗透率k和运移距离L分布的规律。这为煤层气合理开发方案的制定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8.
为了研究自然状态下半干旱地区湿地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种群生态特征的季节性动态变化以及水分变化对芦苇种群生态特征的影响,基于2007年5~10月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芦苇种群特征以及地表淹水情况的监测资料,分析了该区芦苇种群的盖度、高度、密度和地上生物量等生态特征的季节变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水位变化对芦苇种群生态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芦苇种群的生态特征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规律,芦苇种群的盖度随着季节的变化逐渐增高,最高值出现在9月;芦苇种群的高度则随着季节变化逐渐升高;芦苇种群的密度随着季节的变化先升高,然后下降,9月中旬以后又略有回升;芦苇种群的地上生物量随着季节的变化呈现波动状态,但单株芦苇地上生物量则随着季节变化逐渐增加,其峰值出现在9月,随后受自身生长规律的影响,地上部分生物量减少。部分淹水状态下,芦苇种群高度、密度以及地上部分生物量的相对增长速率均与淹水深度变化速率显著正相关(n=5,P〈0.05);而盖度主要受芦苇自身生长规律的影响,与地表淹水深度变化速率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9.
扎龙湿地生态系统变化过程及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随着区域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的影响,扎龙湿地生态系统发生了深刻变化。利用20世纪50年代以来扎龙湿地区域的气象数据、1986~2002年间8个时段的Landsat TM影像及2006年的SPOT4影像数据和扎龙国家级保护区管理局的资源调查数据,分析了近20a来扎龙湿地生态系统的变化过程。结果显示,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该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分别比1951~1980年的年平均气温高出1.2℃和1.8℃。与1986年相比,2002年扎龙湿地的湖泊及水库面积减少了15.17%;明水面面积下降了49.36%。这一期间,扎龙湿地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产量、渔类产量、鸟类的种类和数量都明显减少,湿地退化程度十分严重。气候变化对湿地生态系统影响的同时,扎龙湿地上游地区也建设了60余座水库,并在湿地内部兴建了大量的人工沟渠、堤坝和道路。高强度的人类活动不仅截留了大量本应直接流人湿地的水体,使湿地蓄水量明显下降,也使湿地破碎化程度加剧。根据扎龙湿地生态系统面临的现状,就扎龙湿地保护与恢复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0.
松嫩平原重要湿地恢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佟守正  吕宪国 《地理科学》2007,27(1):127-128
松嫩平原位于中国东北北部,属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区,主要由松花江、嫩江冲积而成,湿地分布广泛。在平原西部分布有扎龙、向海、科尔沁、莫莫格等多个重要的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这些湿地在均化洪水、调节区域气候、净化水质、提供珍稀物种栖息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湿地退化,生态功能趋于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