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3篇
  免费   198篇
  国内免费   301篇
测绘学   80篇
大气科学   199篇
地球物理   167篇
地质学   679篇
海洋学   120篇
天文学   24篇
综合类   150篇
自然地理   173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6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1.
岷江干旱河谷三种主要灌丛地上生物量的分布规律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灌丛是岷江干旱河谷主要的植被类型之一,也是该地区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类型。在岷江干旱河谷的水土保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野外样地调查和实验,研究了岷江干旱河谷分布最为广泛的莸灌丛、小花滇紫草灌丛和川甘亚菊灌丛3种灌丛类型的地上生物量,并探讨了其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在3种灌丛类型中,川甘亚菊灌丛的平均地上生物量最大,达4819 8kg·hm-2,其次是莸灌丛,为1652 9kg·hm-2,而滇紫草灌丛的平均地上生物量最小,仅为1407 2kg·hm-2;(2)在同一灌丛类型中,不同样地的灌丛地上生物量存在着差异,其中莸灌丛的地上生物量的变化幅度最大,为304 2~5804 7kg·hm-2;滇紫草灌丛地上生物量的变化幅度为241 1~3889 2kg·hm-2;川甘亚菊灌丛地上生物量的变化幅度相对较小,为2089 8~6457 5kg·hm-2;说明川甘亚菊灌丛的群落结构相对稳定。(3)莸灌丛的地上生物量随海拔的上升而减少,而小花滇紫草灌丛和川甘亚菊灌丛的地上生物量则随海拔梯度的升高而增加,但三者都呈现出较好的相关性。(4)在3种灌丛类型中,莸灌丛的土壤水分条件相对较好,其次为小花滇紫草灌丛,川甘亚菊灌丛的土壤水分条件最差。3种灌丛中,小花滇紫草灌丛和川甘亚菊灌丛的地上生物量受土壤水分条件的影响较大,表现为随着土壤水  相似文献   
22.
景观指数的粒度变化效应   总被引:66,自引:0,他引:66  
本文以延河流域的1:250000和1:500000土地利用图为对象,以景观格局分析程序Fragstats3.3为分析工具,探讨了不同比例尺条件下景观指数随粒度增加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粒度值由25m到400m的逐渐增加,除斑块丰富度外的景观指数均具有明显的尺度效应,其中聚集度和集合度没有尺度转折点,其他指数具有明显或不明显的尺度转折点.对比分析1:250000和1:500000土地利用格局指数的计算结果可以发现:1)尺度转折点不是一个值,而是一个相对较小的区间;2)尺度转折点与研究图件的比例尺有关,比例尺越大,所发生的第一次尺度转折点的粒度就越小;3)第一尺度域是选择适宜粒度的较好取值范围.对延河流域1:250000土地利用图进行景观指数计算的适宜粒度范围是70~90m,1:500000土地利用图的适宜粒度范围是90~120m.  相似文献   
23.
地震荷载作用下温度和围压对冻土强度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通过对重塑冻结兰州黄土的动三轴试验,较系统研究了地震荷载作用下冻土的动强度特性,并且定量研究了其在不同温度(-2℃、-5℃、-7℃)和围压(1MPa、3MPa、5MPa)条件下的变化规律.结果发现:冻结黄土的动抗剪强度随围压的增大、温度的降低、振次的减少而增大;动粘聚力Cd随振次的减小和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动内摩擦角吼随振次的增大和温度的降低而增大。  相似文献   
24.
北极涛动和南极涛动的年变化特征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北极涛动(Arctic Oscillation,简称AO)和南极涛动(Antarctic Oscillation,简称AAO)分别用于描述北半球和南半球热带外气候变率的主要模态,它们分别是北半球和南半球中纬度和高纬度之间气压变化的跷跷板结构.作者利用1958年1月~1999年12月的NCEP/NCAR全球再分析月平均资料、北极涛动指数IAO和南极涛动指数IAAO来研究AO和AAO的年变化特征以及AO和AAO与纬向平均的月平均各要素场的相关系数随纬度和月份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5.
傅镇国 《测绘工程》1997,6(1):46-51
介绍试用1:33000比例尺航测资料,在JX-3解析测图仪上高倍放大航测1:1000比例尺地形图的成图方案和应采取的技术措施,运用 解析法模型绝对定向的原理,在全野布点时采用两种方案对照比较,进行理论和试验精度的分析,并给出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26.
傅丽娜 《广西气象》1997,18(4):42-43
分析试验结果表明,5月份的高温天气对桂林地区蜜柑花果的影响十分明显,当5月日平均气温≥25℃或最高气温≥30℃连续3d或以上时,会引起温州蜜柑异常落花落果,从而降低产量,为此,统计了桂林地区出现5月高温的气候概率,并提出了防御5月高温危害的措施,以便参考。  相似文献   
27.
四川呷村银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其与日本黑矿的类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呷村地处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东缘。呷村银多金属矿床产于晚三叠世义敦古岛弧带的昌台火山-沉积盆地中,矿床规模经勘查证实为超大型。呷村矿床与日本黑矿类比,在构造背景、地质特征、剖面结构及蚀变和矿化分带、矿石类型、成矿机理等方面具有极大的相似性,说明海底喷气-沉积型块状硫化物矿床,在类似的地质构造环境中均具有极大的远景。  相似文献   
28.
傅祥林 《铀矿地质》1996,12(4):204-213
本文以铀矿区广泛发育的黄铁矿为研究对象,通过成因矿物学方法探讨金鸡岭岩体外带铀矿床的成矿机理;论证了矿质来源于岩体的围岩,与花岗岩关系不密切;岩体侵位所引起的围岩热变质作用,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变质热液,是导致成矿物质重新活化、迁移和富集成矿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9.
云南思茅——景谷地区中生界储集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思茅-景谷地区有两类储集层:碎屑岩储集层和碳酸盐岩储集层,其中碎屑岩储集层要优于碳酸盐岩储集层。孔隙类型主要为次生溶孔,偶见剩余原生粒间孔。它们的储集性能基本上属低孔渗性储集层,强烈的压实作用、压溶作用、胶结作用、充填作用、碳酸盐化作用及重结晶作用是导致该区储集层孔隙性差的主要原因。但在有利的构造部位有可能找到孔渗性较好的区块。文中还论证了地表样品中识别埋藏古溶蚀的标志。  相似文献   
30.
傅学海  马筱英 《江苏地质》1997,21(2):120-123
简要地归纳了江苏省煤层气的成矿地质环境,分析了成煤区地质构造特征、煤层及围岩储层的物性特征,在此基础上,对主要地区煤层气资源进行了估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