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8篇
测绘学   8篇
地球物理   43篇
地质学   21篇
海洋学   8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0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阿什加金矿位于西秦岭夏河—合作断裂带北部,区内成矿条件优越。该矿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金矿床,处于岗岔至阿什加矿集区,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可为区内综合分析和地质勘查工作提供参考与对比。矿区现已探获8条金矿体,平均金品位3.03×10-6。矿体受地层岩性、构造和岩浆岩控制,北西向层间构造为成矿热液的运移提供了通道和沉淀的场所,并控制矿体的产出和规模,在其变化段易形成工业矿体。褐铁矿、黄铁矿、辉锑矿和毒砂与金矿化关系密切,金主要以包裹金形式赋存于其中,金矿化的富集与蚀变的强度和硫化物含量呈正相关关系。通过总结分析矿床基本地质特征,并结合岗岔—阿什加矿集区成矿特征,认为在矿区深边部仍具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62.
珠江口盆地A油田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沉积,砂泥岩互层严重,且储层薄、横向连续性差,分布规律难以掌握,随着开发进程的加快,其对储层预测的要求越来越精细,而常规反演方法很难满足高精度储层预测的要求。针对这一难题,结合该油田沉积相分布稳定的特征,这里在地震波形相控反演思想的基础上,将地震波形指示反演方法应用到A油田的薄层预测中,研究表明:①该方法的预测结果既在空间上体现了地震相约束,平面上也更符合该油田的地质沉积规律;②三维地震波形特征直接反映沉积相信息,减小了常规人工划分沉积相约束的工作量和主观认识的不确定性;③地震波形指示反演突破常规基于空间域插值算法的限制,对井位分布的均匀性没有严格要求,大大提高了储层反演的适用领域。该方法首次应用于珠江口盆地,并且在A油田的薄储层及薄隔夹层反演预测中,为该油田的开采提供了可靠的资料基础,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实现了井震协同的高分辨率储层预测,落实了薄层的空间展布。  相似文献   
63.
渤深6地区高精度处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1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渤深6探区高精度处理的目标带是T6以下的深层,由于这些地层埋藏较深且存在潜山、断裂带等复杂构造,造成深层能量较弱,成像困难.在该区块的高精度处理过程中应用能量补偿、频率控制、速度拾取、噪音衰减、剩余静校正等关键技术,解决了反射信号弱、分辨率低、信噪比低的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成像效果.  相似文献   
64.
中国大陆地表温度年变基准场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非构造活动或非地震因素对地表热辐射场(地表温度)的影响,对于利用卫星热红外遥感探索地震前兆抑或断层活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地表温度中,典型非构造活动或非地震因素成份有:由太阳辐射引起的稳定年周期成份和与地形、纬度及能量平衡等因素有关的长期稳定成份,合称年变基准场.本文根据2000~2008年的MODIS/Terra地表温度产品,利用小波分析提取了中国大陆地表温度的年变基准场.在此基础上,结合热传导方程和数学物理方法,获得了年变基准场的(半)定量化表达式.进一步, 利用地表温度的长期稳定成份,获得了温度与海拔、纬度变化之间的定量关系:海拔每增加100 m,温度降低0.51±0.01 K; 纬度每增加1°,温度降低0.77±0.08 K.总之,年变基准场可为利用热红外辐射提取地壳活动信息提供一种参考背景, 温度与海拔、纬度变化之间的定量关系则可用来校正地形起伏和纬度变化对地表温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5.
基于非平稳信号时频分析及其地震时频属性技术应用的有关研究成果,对地震信号时频分析、分频解释与频谱分解及其在地震沉积学与地震储层成像中的应用进行系统总结与阐述.从时频分析的基本原理出发,探讨地震分频解释和频谱分解的实现方法及其在地震沉积学与储层成像中的应用策略与效果.分析指出,发展高精度时频分析理论和算法,一体化统筹谋划地震资料叠前与叠后处理解释,针对不同地质条件探索相应的时频响应规律等,是分频解释技术及其在地震沉积学和地震储层成像研究中有效应用中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66.
断层三维扩展过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验研究三维断层的形成和扩展对于理解实际断层作用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在双轴压缩条件下开展了断层三维扩展过程的实验研究,利用多通道数字化高密度应变观测和基于可见光图像分析的数字散斑相关测量技术对岩石样品应变场的详细结构进行了动态观测和分析,同时利用多通道声发射全波形三维定位系统对样品内部微破裂的发育过程进行了观测.实验结果表明,断层在三维空间的扩展模式与二维明显不同,表现出更复杂的空间展布形态和变形机制.断层的三维扩展过程可以划分为3个基本阶段:第一裂纹扩展阶段——翼裂纹扩展阶段、转换阶段——花瓣裂纹活动阶段和第二裂纹扩展阶段——贝壳断面形成阶段.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主导裂纹扩展方式,并对应不同的变形场和微破裂分布.其中,花瓣裂纹活动阶段在三维断层的发育过程中至关紧要,它是从表面似二维扩展向三维扩展转换的关键,也是三维断层扩展区别于二维断层的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67.
珠江口盆地西江主洼经历了早—中始新世的珠琼运动一幕和晚始新世—早渐新世的珠琼运动二幕,期间分别沉积了文昌组和恩平组。为研究两幕运动的差异,通过对古近系沉积岩样品主微量元素分析来判断物源成分,从而理清珠琼两幕运动期间西江主洼的物源转换规律。结果表明:西江主洼珠琼运动一幕晚文昌期主要为风化酸性火成岩,缓坡处文一、二段顶部出现中性火成岩成分;珠琼运动二幕恩平组在主洼中部和东部主要表现为中性火成岩风化产物,28洼恩四段底部由长英质变为中性岩母岩,洼陷西部则未出现中性岩母岩,珠海期由酸性火成岩向石英岩母岩成分过渡。基底岩性研究表明,研究区古近系存在珠一坳陷内低凸起酸性花岗岩和坳陷南部隆起带中性花岗岩两类不同局部物源区,文昌期珠一坳陷内低凸起为主要物源区,在珠琼运动二幕时洼陷中部和东部物源区发生转换,物源来自珠一坳陷南部东沙隆起带,洼陷西部物源在恩平期没有转换,直到珠海期南海运动时与中、东部共同转变为接受北部统一的区域物源控制。洼陷不同部位物源转换存在差异,说明珠琼运动两幕之间存在物源的继承性发育,但具有不同的沉积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68.
断陷盆地热演化史与盆地形成演变过程紧密相关,对成烃、成储、成藏等都有重要影响。通过构造演化分析及古地温恢复,结合研究区地质、地震资料,系统研究了该区构造-热演化过程,并明确了其石油 地 质 意 义。研 究 结 果 表 明:地温梯度相对较低的西江主洼,经历了多期的增温和降温过程,具体为缓慢增温、快速增温、地温反转、加速降温与持续降温5个阶段,且分别与盆地的初始断陷期、强烈断陷期、断坳转换期、坳陷沉降期及断块升降期各构造演化阶段相对应,古地温变化受控于构造演化。受构造-热演化过程影响,前期增温阶段有助于烃源岩快速演化,并奠定了晚期成熟的基础;后期降温过程使得低地温断陷生、排烃期相对变晚,生油窗持续时间更长;长期的低地温梯度背景,促使成岩演化趋缓,优质储层发育范围更深、更广;低地温断陷中温度增压作用不明显,导致成藏动力相对较弱,油气大多优先在近源圈闭内聚集成藏。   相似文献   
69.
利用热辐射探索构造活动具有“强背景,弱信息”的特点。地表辐射的探测精度与构造活动引起的辐射增强同属一个量级,有效信息可能被淹没于反演误差之中。并且,获得足够的精度后如何突出构造活动信息也是难点。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文中提出一种新方法——均值梯度法。其基本特点是,首先利用长时间数据进行平均,以损失一定的时间信息为代价获取更高的数据精度。然后根据大气和构造活动对地表热辐射影响的不同,利用热辐射梯度突出正在活动之断裂带的空间展布。分析表明,该方法可为利用热辐射探测现今构造活动的时空变化提供一些信息,同时也可为地震危险区划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0.
SV波入射情况下V型河谷地形对地震动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局部人工边界的显式有限元方法,给出了二维V型河谷地形在SV波垂直人射下地面运动数值解,并分析其地震动分布规律以及两侧不同的边坡角度对于地震动分布规律的影响.数值结果表明:谷底的角点、两岸靠近河谷的点、两侧谷坡靠近谷底的点以及靠近两岸的点,对地表位移有放大作用,而对其邻近区域地表位移有抑制作用.这是由于角点处存在面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