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8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21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1.
文静  朱兵  陈家喜  刘媛媛 《测绘通报》2023,(S1):101-104+110
乡村规划建设离不开乡村基础资料的收集,在“十四五”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期间,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依托于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三维建模软件的广泛应用,解决了传统地图在三四线城镇特别是乡村精度不高的问题。本文以绵阳市安州区五郎村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倾斜摄影技术在乡村建设的应用前景。通过无人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对外业数据采集和内业倾斜摄影建模数据处理可以实现乡村的实景化,能够更加直观、多角度多方位清晰地反映出美丽乡村地形地貌,在乡村建设方面对乡村的规划、旅游、景区维护都起到了重要的应用。  相似文献   
22.
铀矿区地下水及其生态安全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核电的发展和铀矿冶业的复兴,铀矿区地下水及其生态安全问题的研究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文中简要分析了铀矿采冶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和国际上饮用水中铀的限值标准,简要评述了地下水放射性污染及其生态影响、铀在地下水中的迁移规律、铀污染地下水的数值模拟、地下水铀污染修复技术,以及中国、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与铀矿冶相关的环保政策和辐射防护法规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最后,对中国铀矿区地下水及其生态安全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3.
黄河水下三角洲塌陷凹坑构造形成的水槽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黄河三角洲沉积物以粉土为主,在黄河水下三角洲发现大量的塌陷凹坑微地貌,平面形态以封闭的圆形或椭圆形为主,直径为10~30m,凹坑内扰动土体与下部稳定土体界面呈向上凹的圆弧面。通过室内波浪对粉土底床作用的水槽试验,发现波浪可以使粉土底床浅表部分土体振荡运动,底床发生振荡运动土体处形成凹坑,凹坑内土体表层为落淤黏土,下部为粗化粉土。据此分析黄河水下三角洲塌陷凹坑构造形成的一种模式是:在风暴浪侵蚀作用阶段,局部浅表土体发生振荡运动从而产生凹坑,凹坑内扰动土体因波浪的振荡作用而离析溢出细粒黏土成分,从而形成比周围物质成分粗的土体;在静水状态下,凹坑内表层落淤细粒黏土,形成下粗上细的二元结构,凹坑内沉积物呈透镜体状。黄河水下三角洲塌陷凹坑的形态规模对研究风暴作用具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24.
为了更好地掌握大气中PM2.5浓度的变化规律,利用EEMD-SVR混合模型对该地区的PM2.5浓度值进行了短期预测。首先,通过采用整体经验模态分解(EEMD)方法分析北京市PM2.5,把原始时间序列分解成多个固有模态函数和趋势项;然后,对各阶固有模态函数进行周期性分析,揭示了北京市PM2.5的周期性变化特点;最后,对经过EEMD分解后的各阶固有模态函数和趋势项用支持向量机回归(SVR)方法进行预测。结果表明,EEMD-SVR混合模型比单一的SVR模型预测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25.
灰岩区的溶蚀现象不仅会导致基岩面起伏很大,还会产生溶蚀带、溶洞、土洞等地质现象,严重影响到该地区工程建设。近年来,根据溶洞、土洞与其围岩电性的差异,使用电法勘探寻找溶洞、土洞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单极-偶极时间域激电测深方法在建筑场地岩溶勘查中的应用表明,该方法对于查明建筑场地岩溶、土洞的存在以及分布范围是一种有效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相似文献   
26.
结合实践,围绕水生态调查与监测、水安全保障建设、水环境管理、水景观建设、水管理建设、水生态经济建设、水文化建设等规划内容提出了规划的要点,对当前编制水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纲要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促进经济、社会和水生态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27.
为了研究并比较不同微生物在不同钙锶比条件下对钙锶生物矿化过程的调制作用,选取耐辐射奇球菌、酵母菌和大 肠杆菌作为模拟生物矿化的有机基质,通过SEM,FT-IR和XRD对钙锶矿物的形貌、晶型、晶粒尺寸进行表征分析。结果 表明:①当[Ca2+]/[Sr2+]=2时,不加微生物体系中形成的是文石型和柱状方解石型混合晶体,加入微生物组则形成纺锤状方 解石型晶体。此时3种微生物均能诱导锶离子进入碳酸钙晶格;②当[Ca2+]/[Sr2+]=1时,不加菌体系中形成条稀疏的纺锤状文 石型晶体。加入酵母菌和大肠杆菌的体系则形成紧密的纺锤状和簇状文石型晶体,它们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锶离子进入碳 酸钙晶格。而加入耐辐射奇球菌体系形成菜花状方解石型晶体,其仍能诱导锶离子置换钙离子;③当[Ca2+]/[Sr2+]=1/2时,不 加菌体系中形成大小无规则聚集成团的文石型晶体。加3种微生物体系则形成纺锤状或簇状文石型晶体,它们会在一定程 度上抑制锶离子进入碳酸钙晶格。因此,在钙离子浓度较大时,更易形成方解石物相,在锶离子浓度较大时,更易形成文 石物相。  相似文献   
28.
29.
基于以往研究,使用12景影像形成67个干涉图,并利用stacking技术获取临汾盆地2015~2016年形变速率。结果显示,沉降区域主要分布在罗云山断裂带和峨眉-紫金山断裂带之间,中心区域沉降速率超过40 mm/a,与地下水的等高线分布较为相似,地表形变是地下水抽取和断裂带的联合作用。  相似文献   
30.
利用全国95个气象站点逐日地表太阳总辐射和日照时数资料,通过最小二乘法拟合回归建立地表太阳总辐射气候学计算模型。通过对比分析以日值和月值为起点的地表太阳总辐射计算模型的精度,确定了全国不同省份和区域的不同时间尺度(月、季节、生长季和年)地表太阳总辐射计算模型,并探讨了经验系数ab值的分布及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以日值和月值为起点建立的月、四季、生长季和年地表太阳总辐射计算模型精度无显著性差异,相对误差均低于8.5%,但以日值为起点的计算模型ab值变异性更小。在以日值为起点建立计算模型的前提下,全国各地ab值自西北部向南部减小,且从四季到生长季再到年尺度,随着时间尺度增大,ab值振幅减小。根据不同省份年地表太阳总辐射计算模型经验系数ab值,全国可划分为新甘蒙地区、青藏高原地区和中东部地区3个区域,分别确定了每个区域四季、生长季和年尺度下地表太阳总辐射计算模型。各区域不同时间尺度地表太阳总辐射计算模型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p<0.01),其中青藏高原地区和新甘蒙地区模型相对误差低于8.0%,模拟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