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9篇
海洋学   23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从1991年开始,国家将用十年或十年多一点的时间更新我国第一代1∶5万地形图,任务很艰巨。  相似文献   
22.
商洛市水源涵养服务功能空间格局与影响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姗姗  刘康  包玉斌  陈海 《地理科学》2016,36(10):1546-1554
以商洛市为例,利用InVEST产水量模型和多年平均涵养水量模型,以参数本地化、实地率定和结果验证,对该区水源涵养功能的空间格局分异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商洛市水源涵养总量为27.48×108m3/a,水源涵养能力为324.85 mm。五大流域水源涵养功能依次为旬河>乾佑河>金钱河>丹江>洛河。 气候因素对产水能力空间格局影响最大,10 a土地利用变化和下垫面植被、土壤因素则对水源涵养空间异质性影响显著。 子流域单元产水能力相关性强的因子为多年平均降水、实际蒸散发和植物可利用水,水源涵养功能关键驱动因子是潜在蒸散量、土壤饱和导水率与森林覆盖率。  相似文献   
23.
水资源特别是淡水资源是人类生存的根本。生命的衍续、人类生活时时刻刻离不开淡水。随着世界上人口的增加和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人类对于淡水资源的需求日趋增加,为了生存和发展,人类被迫去寻求途径解决淡水短缺问题。从长远来看,向海洋要淡水已成为世界淡水开发的趋势。  相似文献   
24.
国际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兴未艾,国内产业培育也取得一定突破,但总体发展规模和质量还有待提升,存在着战略定位、政策扶持、区域竞争和科技创新等问题和要素制约。基于市场需求和问题导向,文章从国家战略顶层设计、产业培育示范、海洋科技创新、特色园区发展及专业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政策框架设计构想,为我国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5.
基于PSR框架的土地质量指标体系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36,自引:2,他引:34  
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ress-State-Response,PSR)"模式的土地质量指标体系是国际土地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土地退化的严峻形势要求建立能够衡量土地质量变化的指标体系。介绍了基于PSR框架的土地质量指标体系的来源、基本概念、评价框架和研究计划。介绍了国际土地质量指标研究计划中提出的养分平衡、产量差额、农业土地利用强度与利用多样性、土地覆被、土壤质量、土地退化、农业生物多样性、水质量、林地质量、牧草地质量、土地污染等11项土地质量指标。在总结、分析国内外土地质量指标体系研究的最新进展和研究不足基础上,提出未来我国有关部门在土地质量方面的研究趋势与建议。  相似文献   
26.
梁小英  段宁  刘康 《干旱区地理》2019,42(2):385-491
LUCC是表达土地系统的主要方法之一,但仅利用LUCC已不能完整理解土地系统的变化,而通过土地利用功能变化的研究加深对土地系统的认识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的共识。目前,探讨和分析宏观土地利用功能变化与微观主体行为间的相互影响机制,已成为土地利用功能变化研究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土地利用功能表达与变化研究、土地利用功能变化的微观响应机制等两个方面,对土地利用功能变化与农户响应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与总结,结论如下:(1)需进一步完善土地利用功能类型的表达方式和方法,使其在表达宏观土地利用功能分异规律的同时,亦能表达微观主体土地利用行为的信息;(2)还需借鉴土地利用决策和多模型整合的理论与方法对土地利用功能及其微观响应进行模拟。同时,指出发展土地利用功能变化下农户响应的有限理性决策模型,探索多模型整合的方式与方法就成为今后研究的重要任务。它对于认识和理解该宏观土地利用功能变化下微观主体的响应,进而引导农户土地利用行为,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7.
最是一年春好处。五一期间,在桃红梨白、绿树成荫的漯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境内的京港澳高速一侧,几名管理人员正在对新栽植的重阳木进行修剪灌溉,一望无际的苗木在和煦的春风中绽放出新绿。这是近年来漯河大力实施国土绿化、致力森林漯河生态建设,在沙澧大地上精心绘制的一幅油画,而绿色是这幅画的主色调。  相似文献   
28.
关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cosystem service value,ESV)与城市化耦合协调互动关系,对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大有裨益。文章运用熵权法、耦合协调模型、空间自相关模型,障碍度模型分析了城市化与ESV的耦合协调关系及主导障碍因素。结果表明:(1)1995—2018年,黄河流域ESV发生了很大的改善,整体增加了33.05×109元,且以调节服务为主导,草地、林地、耕地服务价值对总ESV贡献率较高。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PE)呈现南高北低、中游高上下游低的空间格局。(2)PE与城市化耦合协调度(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CCD)逐渐改善,轻度耦合协调增加了27.12%,严重失调类型减少了45.46%,耦合亚型从城市化滞后型转变为ESV滞后型;从空间上看,CCD呈现南高北低、中游优于上游和下游的空间格局,协调度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存在明显的高-高和低-低集聚特征,高-高集聚区主要分布在ESV高且城市化水平相对较高的中游和下游地区,低-低集聚区主要分布在ESV较低的上游地区。(3)1995—2018年主导障碍因素未发生明显...  相似文献   
29.
构建传染病模型可为疫情防控与公共卫生研究提供至关重要的规划与解析工具。由于宿主行为是传染病传播动态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有效耦合人群时空行为对以人为宿主的传染病建模具有重要意义。得益于人群移动大数据研究与应用的快速发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疫情建模研究中呈现出了耦合人群移动建模的显著特征。为系统深入理解该项传染病模型研究中的重要进展,本文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与总结。首先,本文分析了COVID-19疫情与人群移动的交互影响,说明了耦合人群移动构建COVID-19模型的必要性。然后,根据建模的目的和原理,从疫情短期预测与过程模拟2个角度,对耦合人群移动的COVID-19传染病模型进行分类梳理。其中,根据耦合人群移动的方式,本文将面向疫情短期预测的模型分为人群移动一阶量与人群移动二阶量的耦合模型,将基于过程模拟的模型分为群体级别和个体级别的耦合模型。最后,本文评述了耦合人群移动的传染病模型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认为该领域研究亟需更加深入建模与疾病传播相关的复杂人群时空行为、提升模型的空间解析能力、突破精细化时空传播模拟的计算瓶颈、拓展与前沿人工智能方法的融合,并构建普适而开放的建模数据与工具以促进应用发展。  相似文献   
30.
海洋平台油气火灾爆炸机理及其结构响应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超南  陈国明  朱渊  刘康 《海洋工程》2014,32(5):113-122
火灾、爆炸等重大灾害条件下海洋平台结构风险评估涉及众多学科和研究领域,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从试验、爆炸模型和火灾/爆炸平台结构载荷与结构响应研究等方面,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在海洋平台油气火灾、爆炸机理及其作用下平台结构力学行为及响应特性研究方面的现状与最新进展,评述这些进展的科学性与局限性,指出海洋平台环境条件下火灾/爆炸机理及其对平台结构影响研究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展望海洋工程重大灾害及结构风险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