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0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70篇
海洋学   6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河流沉积单元分析与储层宏观非均质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沉积单元分析方法是详细解剖陆相盆地沉积过程和研究储集体空间变化的有效途径。本文以胜利油田沾化凹陷的孤东和孤岛油田馆陶组上段为例分析了河流砂体储层非均质性的变化规律。该段河流沉积分别由11种沉积单元组成了3种类型的河流沉积,其中河道的加积沉积单元和河道边缘砂体是主要的储层类型,河床滞留沉积和决口扇砂体以较低的渗透率为特征,储层性能较差。馆陶组上段自下而上,由于可容纳空间和沉积物比值的增大,致使槽状交错层组和层系厚度向上增大,孔隙度、渗透率、保存下来的河道宽度、连续性和连通程度降低,而底形多样性、相的分异性、相的保存程度和非均质性增加。由于可容纳空间/沉积物补给(A/S)比值变小,致使馆陶组上段中部的河流砂体储层最为发育。综合研究表明,馆陶组上段河流沉积的储层宏观、微观非均质性较强,主要受控于沉积单元的分布和可容纳空间的变化等因素。  相似文献   
52.
江西大背坞金矿床地球化学研究刘建民王平安董法先陈柏林(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1)关键词地球化学金矿床大背坞江西1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区地球化学场大背坞金矿床位于江西省浮梁县,属含金石英脉型高中温岩浆热液矿床。矿区地层为中元古代双桥山...  相似文献   
53.
1938年8月9日夜间,舟曲县出现了一次短时暴雨天气(简称8889暴雨)。降水从21时02分开始,21时30分降水强度剧烈增大,23时降水结束。在将近2个小时的降水过程中,降水量达47.0毫米,并伴有雷暴和14米/秒左右的强风。这次暴雨为本县所罕见,洪水卷着巨石从高山倾泻而下,冲毁了农田,桥梁和部分民房,给工农业生产和人  相似文献   
54.
华北板块北缘东段早前寒武纪稀土元素演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区内早太古宙深变质地体、晚太古宙花岗岩-绿岩地体,晚太古-早元古宙优地槽和火山岛弧各类变质岩稀土元素的研究,三个时期的稀土元素具大致相似的演化特征,不同时期相同的岩石类型的稀土配分型式也大致相似,反映了它们有着相同源岩。但是,它们又在稀土丰度、Eu异常和轻、重稀土分离程度方面表现出某些差异,表明本区在早前寒武纪的不同时期、不同构造环境中地壳成分的不均一性。不同岩石类型稀土配分的多样性,说明岩浆源不同,至少有超镁铁质、镁铁质和安山质或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三种岩浆源。  相似文献   
55.
结合某地下隧道管棚支护设计及施工方案,采用三维非线性有限元对该洞库的开挖与支护过程进行了模拟,得出的结论是:管棚支护对于控制地表沉降、侧墙水平位移和塑性变形作用明显;不同管径和管间距对位移最大值影响有限,但对管钢内应力有较大影响;不同开挖进尺、不同注浆加固厚度对围岩变形及支护结构的影响较大。该数值分析结果与以往现场实测结果相一致,可作为相关工程设计和现场施工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6.
为进一步建健全房屋、土地管理档案,切实加强县城规划区的房屋、土地管理工作,邱县对县城规划区内房屋土地办证情况进行普查。普查范围是县城规划区范围内的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土地等办证情况,主要包括: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县城居民及城中村。这次普查将对城区内所有房屋、土地办证情况进行检查,并建立房屋、土地使用状况档案,绘制现秧图,落实房屋、土地管理措施。[第一段]  相似文献   
57.
辽东青城子金矿集区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东段古元古代辽吉裂谷带内,是我国重要的金富集区之一。白云金矿床是青城子金矿集区中具有代表性的矿床,其储量大、开采浅,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通过野外勘察、井下观察、资料收集及室内测试等方法,并采用野外情况与室内分析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矿体的分布形态、围岩蚀变及成矿期的构造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该矿床主要发育于辽河群盖县组云母片岩、变粒岩中,为热液蚀变岩型金矿床,矿体主要受断裂构造控制,主体走向为EW向,向南中等-低角度倾斜,呈舒缓波状,具有尖灭再现等特点;矿体围岩蚀变发育并受断裂控制,主要为硅化、绢英岩化、石墨化、绿泥石化等;导矿和容矿构造主要为近EW向逆冲断裂及其派生的次级构造。通过对成矿期控矿断裂解析及Au品位分布特征,厘定其成矿期构造应力场为NW-SE方向挤压,矿体向SW侧伏。  相似文献   
58.
五龙金矿床是辽东地区最大的石英脉型金矿床,矿区内矿体和岩脉受断裂构造控制明显.容矿构造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显示,早白垩世初近NS向挤压形成的近NS向张裂隙、共轭的剪裂隙及派生一对共轭剪裂隙奠定五龙金矿床的构造格架.早白垩世的伸展导致闪长岩脉、三股流岩体、五龙背岩体等沿着先存构造薄弱带内充填,出溶的岩浆热液流体沿着闪长岩充填残余空间继续充填形成石英脉.由于右形剪切变形导致石英脉发生碎裂,并伴随着区域伸展,赋存闪长岩脉和石英脉的构造空间复活,随后花岗岩脉等侵位及出溶的成矿流体通过闪长岩脉上侵的通道运移和充填于石英脉裂隙中并交代闪长岩脉和片麻状二长花岗岩,最后造就了岩脉-矿化-蚀变同构造空间共存的现象.通过成矿期运动学特征显示,NE向断裂带与胶东三山岛金矿带矿体群侧伏规律相似,断裂带北段深部具有找矿潜力.五龙矿区而言,NE向断裂的找矿潜力优于NW向断裂带,NE向断裂下盘平行断裂内张性空间是盲矿体的有利空间.本次首次获得了五龙金矿床辉钼矿-黄铁矿-磁黄铁矿-石英阶段辉钼矿Re-Os同位素模式年龄为125±2.1 Ma.辉钼矿中Re含量为12.8×10-6,显示成矿物质具有壳幔混合的特征.对比前人研究,钼矿化和金成矿均与早白垩世构造体制转换下中国东部强烈的壳幔岩浆活动有关,为同一构造背景下的产物.通过对比胶东地区的成矿系列,辽东地区与胶东地区具有极大的相似性,存在两期钼矿化作用,尤其早白垩世晚期钼矿化可以作为寻找金矿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59.
大背坞金矿区以NEE-NE向挤压破碎带为主要含矿构造,与NE向主干断裂组成"入"字型构造。它是在区域韧性剪切变形带基础上成生发展起来的,两者重接或斜接复合。NEE-NE向挤压破碎带的成生、演化及形变、相变差异制约着金矿的成矿阶段、矿化富集、矿体定位乃至矿体的赋存状态。   相似文献   
60.
本文提出西秦岭南亚带弧形构造控矿的新认识,初步探讨了弧形构造的形成机制及控矿机制。两组斜列的弧形构造发育于白龙江复背斜东、西两端,并分别控制了两个Au(U-As-Sb-Cu)矿集区。弧形构造顶部及附近的多组多方向次级断裂对本区大型金矿床及与成矿有关的中生代浅成-超浅成(碱质)中酸性岩浆岩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弧形构造翼部的成矿条件则不如其顶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