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31篇
测绘学   5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196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库车盆地铜成矿作用发生在新近纪,主要有砂岩型、泥岩型、灰岩型、含石英脉硫化物型铜矿化。矿化主要分布在盆地南部的秋里塔格构造带和北部的克拉苏构造带,基本位于背斜核部偏两翼部位,沿近东西向的断裂带呈带状分布,发育在盐丘附近。主要的地表铜矿物是氯铜矿,为干旱气候条件下含盐盆地的产物。盆地古近系蒸发岩电镜分析、石膏铜含量化学分析及新近系碎屑岩中铜含量变化分析结果表明:盐岩、膏岩,褐红色碎屑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泥岩)为铜的矿源层,灰绿色粉砂岩、泥岩、灰白色(含砾)中粗砂岩为铜的含矿层。铜离子的运移载体为源自大气降水溶解蒸发岩所形成的卤水,卤水淋滤褐红色碎屑岩中的铜并下渗到地下,在以构造挤压为主及盐构造卸负作用产生流体上涌的驱动力下沿断裂向地表运移,随着卤水温度压力降低,在干旱气候条件下,在地表碎屑岩节理面、部分层理面上盐、膏、铜矿物析出,形成地表砂岩型、泥岩型、灰岩型铜矿化。如果含铜卤水经过被方解石交代的硬石膏带时,遇到由于TSR反应形成的还原硫、氧化-还原化学障,铜会发生富集,可能形成地下铜矿体。  相似文献   
102.
中新生代盆地蒸发岩沉积旋回对比及库车盆地成钾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新疆库车盆地古近纪—新近纪发育巨厚的蒸发岩沉积,古近纪蒸发岩沉积主要发生在盆地西部的拜城凹陷,新近纪吉迪克时期,蒸发岩沉积迁移至盆地东部的康村凹陷。根据剖面及钻井资料,利用蒸发岩沉积旋回,对欧洲莱茵地堑盆地、库车盆地、云南兰坪_思茅盆地、江汉盆地、大汶口等盆地蒸发岩沉积特征进行分析和对比。结合蒸发岩沉积背景及库车盆地钻井资料,对库车盆地成钾影响因素、成钾可能性、成钾层位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库车盆地的次级构造单元拜城凹陷、康村凹陷具有成钾的能力,钾盐层应位于Ⅰ2、Ⅰ4蒸发岩沉积旋回的上部。对比研究显示,库车盆地具有成钾的远景和潜力。  相似文献   
103.
罗布泊断陷带内形成富钾卤水机理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罗布泊干盐湖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东部。1995年以来,在罗布泊发现了超大型规模钾盐矿床,钾盐资源主要赋存于罗北凹地等盐系地层中。近年来调查发现,在罗布泊分布有地堑式张性断陷带,不仅控制成钾凹地的形成,其本身也储集卤水,蕴藏有一定规模的卤水钾盐资源。地球物理(EH-4)测量显示,断陷带深达1 000 m处有卤水存在的信息;断陷带内钻孔卤水化学分析结果揭示,下部卤水比重高于上部,卤水中氯化钾含量也呈“下高上低”的态势,这与盐湖蒸发析盐序列不一致或正相反。文章认为,卤水垂向对流是导致卤水化学特征垂向分异的机理,即,在罗布泊盐湖演化过程中,断陷带内出现较小规模的洼地或盐湖,湖表水蒸发浓缩形成卤水,上部卤水比重不断增加,并沿张性断裂逐渐向下部或深部流动、渗透,形成了卤水的对流;由于罗布泊地堑式断陷带长达30~50 km,向下延长深度可达1 000 m,这些都说明罗布泊断陷带内可以形成和储集一定规模的富钾卤水,它们应该成为今后罗布泊盐湖钾盐资源扩大找矿的新空间。  相似文献   
104.
罗布泊盐湖盆地结构新发现及找钾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首次将重力探测技术引入到罗布泊盐湖盆地结构及钾盐勘探中,通过对重力资料的处理和反演,发现罗布泊盆地北部地区由南北两个局部次级盆地(凹地)组成:南盆地第四系沉积厚度小于或近于300 m,北盆地则为库鲁克塔格山前隐伏断陷凹地的次级延伸,其中心第四系沉积层厚度大于700 m,山前主盆地——库鲁克塔格山前隐伏断陷凹地的中心埋深大于1 200 m。同时在罗北凹地内还发现了8~9条相间分布的断裂构造,认为这是控制成钾凹地、储集富钾卤水、张性断裂控制的地堑式断裂带。在对罗布泊盐湖盆地结构新发现的基础上,圈定了罗布泊北部找钾远景靶区,初步确定了寻找深部钾盐矿床的探索孔位,并提出了深部隐伏钾盐矿勘探的方法技术组合。  相似文献   
105.
库车盆地铜矿化与盐丘系统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库车盆地新近系发育一系列盐丘体,遥感解译和野外地貌调查共发现36个盐丘体,主要分布在南部的秋里塔格构造带和北部的克拉苏构造带,沿近东西向断裂呈带状分布.在盐丘体的发育过程中,盐丘体、围岩及围岩中发育的断裂与破碎带等构成一个盐丘体系统.调查显示铜矿化发育在盐丘体附近,位于盆地南、北两大构造带(背斜带)轴部偏两翼处,共有砂岩型、泥岩型、灰岩型3种类型,主要矿物为氯铜矿,矿化层位于上新统的康村组和中新统的吉迪克组.扫描电镜分析发现,盐丘体中盐岩样品含有自然铜、氯铜矿,表明盐丘体可以为地表铜矿化提供铜源,而卤水中的盐分来自盐丘体中盐、膏的溶解.盐丘系统不但为地表铜矿化提供铜源,而且其卤水对铜的富集、运移起到载体作用.存在于盐丘系统围岩并与后期盐丘体相伴生的断裂、节理、破碎带,为含铜卤水的迁移提供通道,盐丘体后期的构造挤压力,成为含铜卤水的运移动力.因此,盐丘系统发育过程对碎屑岩型铜矿形成起到关键性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6.
107.
108.
丁婷  刘延亭  刘成林 《盐湖研究》2022,30(3):122-130
北美钾盐探明资源量占全球已探明资源量的一半以上。本文介绍了北美板块的形成和北美每个成钾盆地成钾环境和盆地演化。从钾盐沉积的条件出发重点论述了钾盐沉积的板块漂移位置的关系,指出北美每个时期的钾盐沉积都与北美板块所处的位置相关;大型和超大型钾盐矿床的形成时期,北美板块都处在中低纬度地区,且因板块的位置而形成了钾盐沉积所需的气候条件。中国的海相盆地在一些时期也具有与北美相似的大地构造环境,如三叠纪的华南陆块、石炭纪的塔里木陆块,因此深刻了解北美大型海相钾盐矿床的成矿规律,对于寻找中国古代海相钾盐矿床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9.
库车盆地古近系蒸发岩中钾盐矿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成林  焦鹏程  宣之强  曹养同  赵宪福 《地质论评》2013,59(2):592223-592224
库车盆地位于新疆塔里木板块北缘,总面积约为3万km2,是一个再生前陆盆地,古近纪属于海相-海陆过渡相沉积,蒸发岩沉积广泛,厚度巨大.笔者自2002年以来,一直在库车盆地开展成钾条件研究,详细考察了众多蒸发岩出露点,并对出露点系统采样,采集石油钻井岩屑,实施了钾盐科探井.对所采众多岩石样品进行分析测试,发现多个采样点具有含钾矿物分布.根据能谱化学组成与XRD等分析,推测有光卤石、钾石膏,钾芒硝、杂卤石、钾镁矾、钾石盐等.其中KL4井岩盐(岩屑)中的钾石盐特征明显,具有重要找钾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0.
塔里木古海湾新生代海退时限及方式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库车盆地新生代84个石膏或硬石膏进行硫同位素分析, 用以划分该时期内海侵—海退旋回以及最终海退时限的标定。石膏δ34S值演化特征显示, 库车盆地新生代经历了两次明显的海侵, 其分别为古新世中期和始新世中后期。库车盆地新生代最终海退时限与西部塔里木海湾在天山山前带的退缩时限相一致, 表明至少在渐新世中晚期塔里木海湾才完全消失。通过区域对比, 本文将新生代塔里木海湾的海退时限和方式概括为: ①始新世早期塔里木海湾在昆仑山前带的西段最先发生海退; ②之后, 海退向昆仑山东段开始迁移, 至始新世晚期海退延伸至盖孜、阿尔塔什等地; ③最终, 海退由南向北迁移至天山一带, 至渐新世末期特提斯海水完全退出塔里木地区。塔里木盆地新生代海退时限、方式进一步指示了印度—亚洲大陆碰撞所产生的构造作用具有明显的距离效应; 塔里木海湾新生代不同地区在海退时限上的不同步性说明, 塔里木盆地新生代海侵—海退旋回不是单一地受全球海平面升降的控制, 而是全球海平面变化以及区域构造活动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