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21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15篇
海洋学   11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71.
刘杨  赵林  李韧 《冰川冻土》2013,35(2):280-290
利用唐古拉综合观测场活动层及气象塔2007年的数据资料, 结合SHAW模型在3种不同地表反照率选取方案下进行模拟试验, 对唐古拉地区活动层土壤水热特征进行了单点数值模拟研究.通过观测值与3种模拟值的对比分析, 结果表明: SHAW模型能够较为好地模拟多年冻土区地表能量通量、 活动层土壤温度特征, 而对土壤含水量模拟不太理想, 但对其变化趋势模拟较好; 在模拟试验中, 模型输入参数地表反照率取1-12月各月平均地表反照率后, 模型对地表能量通量、 活动层土壤温度和湿度的模拟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 而用一种地表反照率参数化方案的计算结果对模型输入参数进行修正后, 模型对活动层土壤温度和湿度的模拟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 对地表能量通量的模拟效果提高不明显.总体上, SHAW模型对高原多年冻土区土壤冻融过程的模拟具有优势, 是研究高海拔多年冻土区活动层土壤水热过程较为理想的陆面模型.  相似文献   
72.
在突发地震等自然灾害时,通常利用无人机进行应急航空遥感测绘获取受灾区域影像数据,由于无人机影像数据量较大,采用传统方法拼接速度慢,耗时长。本文提出一种通过影像坐标,快速进行无人机影像拼接方法,并结合实验,利用GDAL及OGR开源库,实现应急航空测绘中无人机正射影像的快速拼接。结果表明,该方法切实可行,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3.
2010年1月12日的海地大地震给这个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图1)。在本周的Eos会刊中,3位著名地震学家以新闻圆桌的形式回答了Eos高级撰稿人Randy Showstack的问题。PaulMann,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地球物理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刚刚结束了他和一名同事在海地对断层破裂的考察工作回到美国;他们正在计划不久的将来进行一次近海断层勘察。Glen Mattioli,阿肯色大学费耶特维尔(Fayetteville)分校地球科学教授,曾参加过在海地开展的GPS勘测工作。该小组致力于测量海地地震后的陆地形变,并架设了一组连续的GPS站点来调查震后滑移、黏弹性弛豫和震间形变回复时间(图2)。Mann、Mattioli及其同事的研究工作是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快速反应研究(RAPID)议案提供给普渡大学的拨款资助的,EricCalais是这个项目的首席研究员。Carol Prentice,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地震灾害项目工作组的地震学家,自1991年起致力于加勒比海地区活断层的古地震学研究,包括对伊斯帕尼奥拉岛、波多黎各、特立尼达岛和牙买加等地区开展的研究项目。更多背景信息,请参阅刊登在Eos(91(4),30-31,26 January2010)上的一篇文章,题为:"海地地震彰显更好地利用地震信息的必要性"(见《国际地震动态》2010年第3期译文—编者注)。另外,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AGU)设立了一个博客来支持对最近发生的地震的科学方面和政策方面话题的讨论(http://www.agu.org/blog/Haiti/)。反映海地地震中部分科学家的工作的另一个博客,请登录http:∥haitigps.wordpress.com/。  相似文献   
74.
由于构件地震损伤是具有模糊性的,且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故在模糊数学基础上,建立了竖向杆系构件地震损伤评判模型。同时对构件地震损伤评判模型中的隶属度函数确定、评判因素权重值计算及评判模型运用等核心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讨。为方便工程应用,提出了构件地震损伤程度指数的计算公式。文末算例表明,所建议的构件地震损伤模糊综合评判模型,计算简便,结果有效可靠。  相似文献   
75.
为了比较分析不同数据对格网化社会经济活动空间分布精度差异性的影响,以北京市为例,基于土地利用数据对第一产业空间建模,基于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和POI数据运用熵值赋权和代用数据空间展布的方法对第二、三产业空间建模,将第一产业和第二、三产业进行格网叠加,并与辖区GDP统计数据进行误差分析。结果表明:借助土地利用数据、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和POI数据的GDP空间模拟结果与真实分布格局较为一致,而使用土地利用数据和夜间灯光数据进行GDP空间化模拟的精度明显降低。因此,将反映细节信息的POI数据加入到GDP空间化研究后,能够进一步扩展GDP空间化的数据源,提高GDP空间化模拟精度。基于土地利用数据、NPP/VIIRS夜光数据和POI数据可以实现较高精度的GDP空间化模拟。  相似文献   
76.
黄河流域水资源严重短缺,对地表水面积(SWA)开展动态监测有助于明晰地表水资源时空变化规律及其驱动机制。本文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云平台技术,综合利用混合指数规则集、线性斜率、多元线性回归和偏微分分解等方法,揭示了黄河流域SWA的年际变化及其空间分异规律,厘定了降雨、温度、植被叶面积指数、前一年SWA和水利水保措施与人类用水活动等其他因素对SWA的影响量和相对影响率。结果表明:① 地表水体总体识别精度为97%。1986—2019年全流域永久性SWA年际增长速率49.82 km2/a,其中主河道区贡献83.2%,且2001年为SWA变化由减小到增加的转折点;季节性SWA年际减小速率-79.2 km2/a,其中子流域区贡献61.8%。② 除红碱淖SWA呈显著持续减小外,其他主要天然湖泊SWA均较为稳定;6个主河道大型水库中,小浪底和龙羊峡水库SWA增加趋势最为显著;在86个子流域中,50个子流域SWA呈增加趋势,主要分布于流域中下游。③ 非气象要素对SWA的影响均大于气象要素影响作用。降雨对SWA的增加作用最小,温度上升造成中游地区SWA减小,但却导致源区SWA增加。植被叶面积指数增加导致主河道区和子流域区SWA变化斜率分别增加10.12 km2/a和7.26 km2/a。其他因素对子流域区SWA增加呈负作用,这表明子流域内剧烈用水活动对SWA的减小作用大于水利水保措施对SWA的增加作用,但是分布于主河道中的大型梯级水库调蓄功能可显著提升其对主河道区SWA的增加作用。  相似文献   
77.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声学海底定位是面向海底俯冲带板块形变监测需求提出的一种定位技术,也是建设海洋时空基准网的一种重要技术,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虽然目前GNSS‐声学海底定位技术的研究成果还不能满足海洋时空基准网的建设需求,但其数据处理方法尤其是声速误差精细处理方法,对海洋时空基准网海底部分(海底大地基准)的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介绍了GNSS‐声学海底定位技术的起源,并将其分为静态测量和动态测量两类,同时将声速误差处理方法作为该技术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提炼了该技术的3个发展阶段:仅假设海洋声速垂向分层、考虑声速的时域变化、考虑声速的水平梯度。对于仅假设海洋声速垂向分层的阶段,国外学者采用几何结构对称的方式来削弱声速误差的影响;国内学者则主要对声速以外误差源(杆臂矢量误差、时标偏差、姿态角误差等)进行了研究,并用优化随机模型的方式削弱系统误差对定位的影响。对于考虑声速时域变化的阶段,国外学者利用拟合方法(多项式拟合或三次样条拟合)结合参数平滑约束来解算声速的时域变化量,提高定位的稳定性;国内学者基于此细化了参数拟合的方法(考虑参数长周期项的变化特征),并创新性地提出了水下差分定位算法。对于考虑声速水平梯度的阶段,国内外学者在GNSS‐声学海底定位中解算了声速水平梯度参数,提高了水平方向定位的稳定性,并利用海洋数值模型验证了结果的可靠性。展望了将GNSS‐声学海底定位高精度数据处理方法应用于海底大地基准建设的前景,并引入了小时空尺度声速层析的概念(基于海洋时空基准网的声速误差处理方法),以期解决数值预报模型不能提供小时空尺度产品的问题,进而为水下潜器提供更高精度的声速误差改正服务。  相似文献   
78.
重庆市渝东南渝东北碳酸盐岩地区岩溶发育程度以灰岩类最发育,白云岩类次之,泥质灰岩类发育最弱;灰岩中的岩溶大泉、暗河数量多于白云岩类,白云岩中的岩溶大泉和暗河数量远远大于泥质、硅质岩类;而钻井成井率大小为白云岩类>灰岩类>泥质、硅质类。在岩溶找水工作中,不同地区应因地制宜,选择不同的找水方式。  相似文献   
79.
晓月 《湖北气象》2006,(3):26-26
"秋老虎"是我国民间对立秋后重新出现短期炎热天气的俗称.一般发生在8、9月之交.持续时间约一周至半月.其时副热带高压再度支配江淮流域,气温回升到33℃以上,形成闷热天气.  相似文献   
80.
海底自然烃渗漏在海洋表面形成的油膜分布对海上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指示意义。本文利用3 m分辨率的RadarSAT-2数据在渤海海域开展海洋表面油膜检测同步现场试验,利用机油在海面生成表面油膜,14 min后接收SAR数据,测量并分析海洋表面油膜雷达响应特征。试验结果表明,在适合海况条件下,3 m分辨率SAR数据可以检测到几个微米厚度的表面油膜,此时C波段对海洋表面波有5 dB的阻尼作用。油膜漂移的SAR测量结果进一步证实表面油膜的扩散与漂移受风场、流场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